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9-09-06黎宇翔
黎宇翔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 以中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 导致该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 多合并骨质疏松症, 因此发生股骨颈骨折风险较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诱发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情况, 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2]。手术疗法是当前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 常用术式较多, 不同手术疗法各具优缺点, 为探究骨折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本次择取41 例患者分组开展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 年3 月~2018 年2 月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收治的41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 例)和观察组(21 例)。对照组男12 例, 女8 例;年龄63~76 岁, 平均年龄(69.2± 3.2)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5 例, 高处坠落4 例, 跌倒损伤11 例。观察组男11 例, 女10 例;年龄62~78 岁, 平均年龄(69.5±3.5)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6 例, 高处坠落6 例, 跌倒损伤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全麻), 将下肢固定于牵引床做牵引和骨折复位, 在患肢股骨外侧的大转子下做3 cm 左右的切口, 经大粗隆将1 枚导针置入其中, 对导针角度和进针位置进行调整, 后按照上述步骤再将第2 枚和第3 枚导针置入, 正常情况下3 枚导针的排列应呈“品”字型。按照置入导针的方向将其皮肤常规切开处理, 将1 枚空心螺钉拧入并调整松紧度, 后按照上述步骤再将第2 枚空心螺钉拧入, 利用C 型臂X 线对螺钉位置和深度进行观察, 对不满意螺钉进行调整, 满意后将导针撤出。为患者开展髋关节被动活动, 术区行生理盐水常规冲洗, 缝合切口, 术毕。
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行常规全麻或腰麻, 呈健侧卧体位, 于患肢髋关节外侧处的大粗隆上缘做切口, 在股骨颈处做截骨处理, 将受损股骨头取出并常规护理髋臼, 对软骨面进行磨除以少量渗血程度为宜, 将选择好的合适的假体在髋臼处安装。常规扩髓, 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其髓腔内壁松骨质,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装股骨头假体以及股骨柄假体, 对假体安装效果进行检查并作调整, 满意后对术区进行生理盐水冲洗, 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术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Harris 评分判定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 共100 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骨折愈合优良率参考Harris 评分分值[4]判定, 评分>90 分为优, 评分80~90 分为良, 评分70~79 分为可, 评分<70 分为差。骨折愈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和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23±5.41)min、(105.25±15.43)ml、(10.58±3.35)d、(16.62±3.14)d, 均优于对照组的(98.72±6.35)min、(243.46±16.38)ml、(26.73±4.28)d、 (24.77±5.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 评分(86.51±2.36)分高于对照组的(65.23±2.4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和Harri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和Harris 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Harris 评分(分)观察组 21 55.23±5.41a 105.25±15.43a 10.58±3.35a 16.62±3.14a 86.51±2.36a对照组 20 98.72±6.35 243.46±16.38 26.73±4.28 24.77±5.26 65.23±2.43 t 23.645 27.821 13.491 6.059 28.446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11 例, 良8 例, 可2 例, 差0 例, 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7 例, 良6 例, 可5 例, 差2 例, 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骨不连1 例, 疼痛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术后出现骨不连5 例, 疼痛2 例, 深静脉血栓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折内固定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十分广泛, 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方便等优势, 大部分患者发生骨折后及时采取急诊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5,6]。但是针对老年患者整体疗效则有明显下降趋势,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一般患有骨质疏松症, 与年轻人相比其骨质把持力不足, 而骨折内固定术中需要对其软组织进行剥离, 并加压处理骨折断端, 导致老年患者股骨头受损或坏死风险较高[7,8]。而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微创术式之一, 其将患者受损关节面取出后替换成人造假体, 可有效改善其关节疼痛症状, 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中使用的人造假体是金属制成, 其与人体自然骨骼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相近机械性, 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正常, 稳定性良好, 并规避多种并发症风险[9,10]。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Harris 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优于骨折内固定术。
综上所述,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且安全性较高, 可于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