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初中生心理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019-09-04许颖英
许颖英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问题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与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关,还与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 初中生 心理教育 实施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阶段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还能解决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问题与烦恼。班主任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负很大责任,所以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缓解他们心理压抑的情绪,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初中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会产生叛逆、暴躁、易怒等负面情绪。同时,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期,学习压力较大,若是在日常学习中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会让学生的叛逆情绪加重,不好的群体效会使学生心理负面情绪越演越烈。
如初一班级中有部分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学习成绩都不佳,总是处在班级排名的倒数几名,班上其他成绩好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同学总是目露不屑,整个班级分为成绩好与成绩差两大阵营,平时两个阵营的学生会经常发生冲突,导致班级环境混乱无序。班主任发现这种情况后,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成绩差的同学没有能力,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让人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认为成绩好的同学性格高傲,目中无人,看不起人。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召开一次班级才艺表演比赛,让每位同学都上台表演。在才艺表演中,所有学生都可以表演自己擅长的才艺。有些成绩差的同学唱歌好听,也会跳舞,而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可以表演诗歌朗诵或是小品比赛等,同学们会发现每位同学身上都有一些值得人称赞的优点或特长,对彼此的印象大为改观。
二、注重与学生家庭沟通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除了与学校有关,与学生家庭也有很大关系。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开心结。
如班级里某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寒假开学之际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在之后的几次考试中,他们成绩大幅下降,从班级的前三倒退到班级倒数几名,平时上课也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课。班主任发现这一情况后,找到他的学习试卷进行分析,发现他成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试卷上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填写。了解这一状况后,班主任与他进行沟通,向他询问了原因,他一言不发。之后,班主任寻访班级里的学生,也没有发现他在学校有其他异常的事件发生。由此,班主任断定,这名学生做出这样舉动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影响。随后,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家访,发现他的父母在寒假期间离婚,现在他与奶奶一起生活。班主任由此断定,他的心理问题是父母,故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让他父母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使他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心结解开后,这位学生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开朗。
三、帮助学生提高情绪掌控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提高情绪掌控能力。初中生情绪变化较大,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争执或是情绪沮丧。班主任应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合理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四、结语
初中班主任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班级氛围与家庭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氛围中成长,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汤平.试论初中生心理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2017,(16).
[2]宋玉娜.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3]周杰,于洋,李佰琴.班主任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J].新课程(中学),2016,(5).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罗山川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