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
2019-09-04李进进
李进进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智慧得以闪现,从而形成富有生命气息的阅读课堂。本文主要从开展生命对话、关注学生情感、摆脱思维束缚等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生命活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师生关系错位。然而,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教师不应过分地控制课堂,而应让师生通过信息交流,生成新的资源,让学生摆脱束缚,在阅读中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
一、开展生命对话,构建灵活的阅读课堂
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潛能,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滋养。文本不是一堆无生命的材料,学生只有与文本对话,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体会文本的情感,才能感受文本的魅力。
小学生的认知储备、生活阅历有限,所以教师要查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品读文本,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因为只有让学生与主人公进行个体对话,学生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在教学《爱之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找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从“难”“冷”“脏”等词语感受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地感受老妇人修车的情感。接着,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课文,选用同类题材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比较课文的结构和文本语言。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阅读的视野,还能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此外,教师要寻找文本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准确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使语文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营造一个开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二、关注学生情感,构建精神世界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情育人,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熏陶,促进他们的深度理解。因为学生只有融入课堂,才能真正理解文本。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将游戏融入阅读,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育逐渐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增进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要有情有趣,才能让学生领略到生命之美,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人物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生命活力,体味文字的优美。另外,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品味凝聚着思想、激情的文章,让他们有所感、有所悟,升华文本的情感。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融情朗读,体会文本的精髓,从而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摆脱思维束缚,培养创新思维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思考,构建富有活力的生命课堂。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留有理性思考的空间,以问题为线索,抓住矛盾点和有价值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在探寻中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此外,教师要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故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命课堂,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沟通,引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智慧得以闪现,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润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情感读本,2016,(29).
[2]苏群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1,(17).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向阳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