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9-09-01杨燕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性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杨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攀高,但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关注很少。因此,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性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留守儿童性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1)亲子教育缺失,监护人缺乏性教育意识;(2)农村学校对性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3)农村社区环境不利于性教育,然后提出应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政府五位一体性教育模式。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国务院(国发〔2016〕13号)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明确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以农村居多,规模巨大,成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类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性教育问题却关注不足。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对策。

1 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现状

性教育是关乎儿童一生健康和幸福的教育。据“女童保护”对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统计:2017年全年378起,受害人数超过606人,受害者年龄7到12岁居多。2014年王进鑫、程静对四川6-12岁儿童性侵害现状调查发现,当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现状较为严峻,他们对性侵害防范意识差、防范及应对能力弱,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男童遭受性侵害的风险更大。涂中对小学中高年级性教育调查结果表明,家长缺乏性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学生缺乏性知识、充满成长困惑;学校对性教育不重视,老师草率应付性教育教学任务。性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云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只有19. 65%留守儿童会拒绝喜欢的成年人触摸自己身体隐私部位。对江西农村青少年性教育的调查显示只有51.9%的儿童知道男女之间的区别,而这部分人中81.0%年龄在12周岁(包括12周岁)以上。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缺失,对性的认识不足,性态度、性观念令人担忧。

2 農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2.1 亲子教育缺失,监护人缺乏性教育意识

全国妇联调查发现,父母一方外出和父母双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各占总数的47.14%和52.86%。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的监护人通常是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有的则寄宿在学校,甚至自我监护。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年轻时就没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不了解儿童性教育的知识,无力解答留守儿童的困惑。特别是隔代监护,年龄差距悬殊、心理代沟明显、认知相差较大,且我国农村老人文盲率超过80%,无法进行学业辅导,更没有能力和意识进行性教育或性启蒙。

2.2 农村学校对性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

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匮乏、硬件设备不足、信息不通畅,且受当地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对性教育难以开口,即使有涉及这方面的健康教育课程,也只是草率应付。农村留守儿童大都处于中小学阶段,以语、数、外等应试科目的教学为主,性教育常处于被忽视的位置。2017年曹晋和薛跃规对广西偏远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能力的调查表明:68%小学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但主动进行过性教育的教师仅有6%。

2.3 农村社区环境不利于性教育

农村社区特别是在偏远山区,传统观念如“重男轻女”、谈性色变、性丑化等根深蒂固,使得农村社区性教育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我国社会存在性侵受害者歧视,一些家长害怕性侵的标签给儿童带来羞辱感而对儿童性侵事件保持缄默态度。在谈性色变,把“性”看作是讳莫如深的文化环境下,性教育成了不敢触碰的禁区,这无疑增加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难度。农村留守儿童从家庭、学校和社区无法获得性知识,就会转向网络,而互联网上的信息47%与色情有关。留守儿童缺乏辨识能力,出于好奇,更易受消极信息影响。

3 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相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防范意识与性侵害发生的可能性密切相关,防范意识弱就易受到性侵害,提高留守儿童性侵害防范意识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性教育。家庭、学校和农村社区是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家庭是第一课堂,学校起主导作用,社区进一步宣传引导,形成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主的重要保护圈,政府宏观调控,全社会高度关注,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和政府五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建立一个五位一体的性教育模式(见图1)。

3.1 家庭是第一课堂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终其一生,更应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和性启蒙。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迫于生计与孩子长期分开,倾向于给孩子提供更多金钱及物质方面的弥补,但家长应当对孩子给予更多心理上的关注,以平等的身份常与孩子交流。同时父母还应通过书籍、网络、杂志等学习关于儿童性教育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性知识与修养,做好留守儿童的性启蒙老师。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还应明确适格的监护人,提高留守儿童监护质量。因此,父母除了多与孩子沟通,还应积极与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上好留守儿童性教育或性启蒙在家庭的第一堂课。

3.2 学校起主导作用

对江西农村青少年性教育的调查显示:16.7%青少年性知识从父母处了解,31.5%青少年性知识从老师处了解,剩下的孩子通过其他途径自己探索;64.7%家长认为应当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55.3%家长认为应由学校来进行性教育。可见,受传统观念或自身知识的局限,对儿童的性教育,农村家长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学校,以学校为主导。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从家庭很难获得较好的性教育或性启蒙,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的性教育负起重要责任。因此,学校必须确保性教育课程的开设,培养专业教师,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明辨善恶,遇到性侵害行为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3.3 社区积极宣传引导

大量研究表明性侵农村留守儿童的加害人大多为熟人,且施害地点多为加害人的居所。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农村社区承担着重要责任。社区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让当地居民及留守儿童了解关于性教育的知识,避免存在认知上的盲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派发小册子及组织讲座等形式,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宣传其合法权益,增加留守儿童的性教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性及性侵害的内容。

3.4 社会高度关注

社会环境是性教育的大环境,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有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应在性教育方面正确引导,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大众传媒还应联合社会公益团体开设青春期性健康热线、建立性健康教育网站等,传播性健康知识和提供性心理咨询。总之,社会各部门需联合起来,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熏陶,建立正确的性教育态度。

3.5 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一个宏观调控的强有力的实施者,应当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上发挥出特有的领导作用。首先,政府应制定出更符合于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的性教育及防性侵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其次,政府应联合各部门共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工作,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论

我国性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性教育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和政府应联合起来,五位一体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工作,使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性教育态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进鑫,程静.未成年人性侵害现状与对策——基于四川省6-12岁儿童抽样调查[J].青年研究,2014(02).

[2] 涂中.小学中高年段性教育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性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