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 从环境做起

2019-09-01姚小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村环境乡村建设

姚小梅

[摘 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获得感不断提升,随之而来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尤其对良好生态环境等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笔者认为,环境获得感不仅是提升人民整体获得感的关键,更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农村的重点。

[关键词]乡村建设;经济振兴;农村环境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初显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十八大以来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通过这几年的环境治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前不久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表示,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超过60%,增长速度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多,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也达到22%,较2015年提高了4%。我们丹阳市,多年来始终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载体,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增強了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建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2009年、2017年丹阳市皆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7年司徒镇荣膺国家卫生镇称号。

2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还较突出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不平衡问题还较突出,农村环境卫生的发展比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慢得多,农村环境的治理问题更是落后于城镇,“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和村庄还比较严重,例如生活垃圾随处丢弃,废水任意排放,等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块短板。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2.1 农村垃圾污染增多,而配套的处置办法滞后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垃圾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垃圾还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特别是大量使用过的塑料袋,随手乱丢,一旦刮风就会满天乱飞,五颜六色,一片狼籍。同时,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垃圾增多,而配套的处理处置办法没有跟上,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不及时,垃圾不能集中处置,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环境治理措施滞后,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即时和潜在的危害。而且随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垃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漏液也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污点”。

2.2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薄弱,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遍地开花、随处可见的乡镇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我国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加以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管理的步伐还远远没有跟上,执法力度不够,制度执行率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乱占滥建、盲目上马,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3 农民缺乏良好卫生习惯,文明健康意识不强

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环保意识,沿袭一些不卫生的生活方式, 垃圾随手乱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杂物乱堆乱放,畜禽乱跑、粪便到处拉,排水沟经常淤积,臭气熏天,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还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

2.4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投入不充分,缺少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都需要资金投入,由于大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所需经费难以足额到位。

3 乡村振兴须从环境治理做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党中央把生态文明作为统筹推进农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今年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对此,笔者以为,乡村振兴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3.1 提高认识,强化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有关部门要有机构负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村(社区)组织要有专人负责协调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2 做好规划,加大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力度

从环保的角度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做好一个整体规划,依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对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做出明确规划,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要制定与垃圾总量相适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项目建成时间表,建立倒逼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审计、稽查、执法检查,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同时,鼓励优先建设高技术含量的无害化垃圾焚烧厂,减少垃圾填埋的占地、污染,实现能源清洁回收利用。完善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的配套补偿机制。积极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探索破解垃圾处理“邻避效应”,建立健全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异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期限。

3.3 完善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村庄污染物治理资金的筹措渠道

农村污染治理投入需求较大而财政保障不足,一些地方存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充分,或者建成后运行维护资金未落实、运行管护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农村环境整治成效。为此,亟须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要以县级为主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整资金分配思路,实现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用改造、农村新能源開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同时,制定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3.4 因地制宜,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

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可采用“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在偏远地区,要探索适合分散、小型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模式。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染物处理设施。推进非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与利用,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让村民在整洁村庄里美好生活。

3.5 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责任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黑板报等手段和方式开展多层次宣传教育,强化“垃圾处理,人人有责;分类投放,从我做起”的理念,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宣传、引导、教育等作用,依托社区为平台鼓励全民参与,探索“积分兑换”“绿色账户”等激励方式引导民众参与;将垃圾处理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扩大社会教育面,培养好习惯,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生活环境的新局面。

3.6 实行农民自治,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集中管理使用,解决村社环境卫生保洁费用。

3.7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对新建乡镇企业要加强规划布局,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关,乡镇企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现有乡镇企业,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8 实行目标考核,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业绩挂钩,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解睿,何燕,樊晓璐.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乡村振兴[J].经济师,2018(11).

[2] 刘海.“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初探[J].中华建设,2018(04).

猜你喜欢

农村环境乡村建设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