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根癌肝周腹膜转移1例临床分析

2019-08-29黄婧祎钟春贺崔振勇贾晓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舌根原发灶放化疗

黄婧祎,钟春贺,马 岩,崔振勇,贾晓晶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1.放疗科;2.胸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

舌根的淋巴组织丰富且属于中线结构,因此舌根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80%的病人在确诊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和(或)颈部淋巴结转移未控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占治疗失败的30%-70%左右。其次为远处转移,约占10%-20%左右,多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主要表现为肺、骨、或广泛转移,但舌根癌肝周腹膜转移未曾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舌根癌综合治疗后出现腹膜转移并取得满意疗效的治疗经过。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61岁。因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于我院,行影像学及病理组织活检查明原发灶,结果回报:(舌根)鳞状细胞癌,分期:T2N2cM0(AJCC,第8版,2017年)。根据患者病情,排除禁忌后给予同步放化疗。放疗采取调强放疗,6MV-X线,采取常规分割方式,处方剂量:原发灶肿瘤靶区:70.62Gy/33F,淋巴结肿瘤靶区::66Gy/33F,高危淋巴结引流区:60.06Gy/33F。同步给予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为:紫杉醇 135 mg/m2D1 iv,卡铂300 mg/m2D2 iv,21天为1周期,放疗期间行2周期,放疗后序贯行4周期,治疗结束,临床评价CR。

患者治疗结束后间断行复查,未见转移。2018年9月出现肝区胀痛,再次就诊于我科,行肝MRI检查提示(如图1):右侧腹壁区见不规则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大小约22 mm×39 mm×71 mm,其内可见大小约22 mm×19 mm×39 mm的更长T1更长T2信号影,DWI病灶主体呈低信号,静脉期部分病灶强化与周围肝实质相近,平衡期部分病灶强化程度高于邻近肝实质。诊断提示:肝周腹膜区域异常信号,结合病史,考虑腹膜转移瘤可能性大。遂行病理活检:第一次报告:(肝周肿物组织条)送检组织内见异性细胞巢,形态考虑为癌,建议行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确定。第二次报告:(肝周肿物组织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支持鳞状细胞癌,请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AE1/AE3)(+)、CK5/6(+)、p63(+)、CK8/18(-)、CK7(-)、Hepatocyte(-)、Glypian-3(-)、Ki67(阳性率20%)。结合病史,考虑原肿瘤转移所致(如图1)。根据患者病情,排除禁忌后给予同步放化疗,放疗采取调强放疗,6MV-X线,采取大分割方式,肿瘤靶区:3Gy/次,5次/周,转移灶肿瘤靶区剂量:45Gy/15F.同步给予化疗,具体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D1 iv,洛铂50 mg/m2D2 iv,共行4周期,放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轻度恶心呕吐症状及1级白细胞减少,给予止吐生白等对症治疗后缓解。治疗结束后复查MRI(如图2):与前片相比:右侧腹壁病灶消失;临床评价达PR。

图1 放疗前

图2 放疗后

2 讨论

舌根的淋巴组织丰富且属于中线结构,因此舌根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80%的病人在确诊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Shah[1]说影响头颈部肿瘤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当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会减少大约50%的存活时间。原发灶和(或)颈部淋巴结转移未控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占治疗失败的30%-70%左右。其次为远处转移,约占10%-20%左右,多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并多伴有和(或)颈部未控或复发。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55例舌根癌单纯放疗后长期随访,已知30例复发或转移,其中原发灶和(或)颈部淋巴结复发者21例,占35.9%,远处转移者7例占11.9%,主要表现为肺、骨、或广泛转移,但也有报道转移发生在眼睛、脊髓、臀肌[3-5],据我们所知,从舌根转移到腹膜的尚未见报道。腹膜转移瘤通常来源于肝、胃、 结肠、胰腺、卵巢、子宫及腹膜后的恶性肿瘤。 偶有来源于肺、脑、 骨骼、鼻咽部等处。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和化疗药物的发展,对肿瘤的综合管理,使晚期恶性肿瘤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更长的生存期。本例患者经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后4年,出现了肝周腹膜转移,提示癌细胞已经通过血道进行播散,往往预后较差。我们采用局部放疗联合全身化疗,局部转移病灶给予调强放射治疗以缓解疼痛。该病例以单次剂量为3Gy的大分割剂量分割模式进行放疗,较常规剂量分割等效生物剂量更高,疗程更短,迅速缓解症状,同期给予化疗的优势在于化疗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化疗可通过本身的细胞毒作用减轻肿瘤体积,减少对放疗不敏感的乏氧细胞比例,促使肿瘤细胞同步化疗进入对放疗敏感的细胞周期。本例患者并未采取手术治疗,而是采用了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该例患者在放疗期间给予1个周期雷替曲塞联合洛铂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3个周期雷替曲塞联合洛铂化疗,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MRI达PR,对该患者进行严密随访,至今无进展生存,生活质量较好。

综上所述,舌根癌腹膜转移临床罕见且发现较晚,患者常以压迫症状就诊,提示癌细胞已经进行播散,往往预后较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同时也提示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至关重要,我们应严密关注全身情况,对于复发转移等疾病进展,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舌根原发灶放化疗
腹腔镜下原发灶切除术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初始不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策略
经口径路与颈外径路舌根囊肿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茶乡小道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
肺癌伴不同肺叶结节的外科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