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域下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08-27郝云亮丛俊华濮筠

职教通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层次分析法校企合作

郝云亮 丛俊华 濮筠

摘    要:通过分析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并对苏州市五年制高职和相关企业进行调研,采用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构建了由校企合作开发、校企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以校企合作培养核心要素为主要内容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校企合作视角构建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了三层涵义:一是体系的构建过程基于校企合作;二是体系的评价主体是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方;三是评价指标以反映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为主。也即校企合作开发的,校企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以校企合作培养核心要素为主要内容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

构建科学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促使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重要工作。[1]如果学校仅用单一的就业率来衡量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按照近年来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率来看确实是很高,但是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情况的反馈信息来看,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说明了科学系统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缺位,而且也反映了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倒逼作用的薄弱。综观当前五年制高职校办学现状,笔者认为,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供与需的融合度

从供给侧来看,当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企业仅是在某些层面上有限参与。[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虽普遍开展,但大多还只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浅表合作,作为用人需求侧的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参与仍显不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与未来岗位匹配不够,造成了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的差异,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错位。学生在入职后仍然需要用人单位进行培训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须立足于校企合作,能够直接有效反映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二)德与能的协调度

五年制高职院校大多较为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育理念、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和硬件投入等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已大为改观。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仅停留在专业领域,存在“够用会用”“培训等价于培养”“唯技能(证书)”等“粗放式”育人现象。“制器”培养盛行而“育人”熏陶不足,使得企业极为关注的职业素养、法律意识、身心健康等素质反而成为了高职生的短板。[3]因此,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能盲目沿用“唯专业”“唯技能”的评价方式,更不能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方法,必须全面反映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体现德与能的协调。

(三)校与企的平衡度

在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中始终存在着“企业本位”和“学校本位”的区别。[4]“企业本位”者认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是真正意义上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的认同,企业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评判者;“学校本位”观点的认同者们则从教育教学的要求,特别是育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工作中不掺杂任何商业性目的,学校是育人的主体,教育质量应该以学校评价为准。综合来看,无论是“企业本位”还是“学校本位”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毫无保留地偏向任何一方,对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是不利的。因此,采取折中与平衡的策略兼顾校企合作相关各方的利益,才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应有之义。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选定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适合解决由众多因素构成且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分析问题。[5]这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牵涉诸多因素、关联众多层面相一致。

AHP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2)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然后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6]

(二)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通过对苏州市3所五年制高职院校以及35个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研采集数据。3所调研院校都是苏州市五年制高职领域中的主力军,且专业布局相互错位,选取出来进行数据采集的35个企业也是按照参与校企合作达到五年以上的标准进行选择的。共发放问卷35份,有效回收問卷3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达到了91.4%。通过对第一轮问卷数据的分析整理以及咨询行业专家意见,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三)计算指标权重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对学校和企业相关专家发放了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份。通过对问卷信息的整理,采取对比影响同一个准则项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关系,获得比较判断矩阵。假设准则An和下一个层次中的B1、B2、B3乃至Bn项有关,Bij项的含义表达的是对于An而言,Bi对于Bj的相对重要性。相对重要性的标度方法采用了美国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见表1所示。

为了避免填写问卷的专家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偏差,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分析。使用Matlab 6.5程序进行运算后,上述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在第二轮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权重指标为如下两极准则层。

在一级准则层中,“校企合作的条件建设”权重值最大,见表2所示,这也反应出学校方和企业方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建设都非常关注,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规划策略,必然会对合作中的实际操作层面带来各种困难。“第三方评价”在整体权重分配中并未达到一定的领先比重,但是,加入第三方评价后可以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判断。

在二级准则层中,“校企合作条件建设”方面权重项见表3所示,“合作方企业的规模数量”“资金投入”“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建设”权重较大。

在二级准则层中,“毕业生综合能力”方面权重项见表4所示,学生的“专业技能”“身心素质”“法律道德品质”权重较大。

在二级准则层中,“毕业生就业水平”方面权重项见表5所示,“双证取得”权重占据了首位,这也反应了目前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在二级准则层中,“企业满意度”方面权重项见表6所示,“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满意度”和“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权重较大。

(四)确定核心指标

依据计算后的指标权重,确定核心指标,最终形成校企合作视域下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见表7所示。

1.“校企合作的条件建设”评价指标。在这一指标体系中,“校企合作的条件建设”可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包括了合作企业规模数量、合作资金投入、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培训课程计划等五个方面,没有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建设以及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乃至培训课程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经费投入等要素的配合,那么,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就无从谈起。主要考察:校内实践基地使用频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合作开发课程数、合作开发教材数、订单培养学生数、合作企业提供兼职教师数、专任教师本学年企业工作时间等。

2.“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由于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在质量的评估中,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的检验,为了便于学校以及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在这一体系中引入了对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就业水平的准则层设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了专业技能、身体心理素质、法律道德品质以及创新意识4项三级指标,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技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

3.“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评价指标。“就业水平”则包括了双证融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就业率与离职率。主要考察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顶岗实习对口率、双证率、合作企业输送毕业生数等。

4.“企业满意度”评价指标。学校培养人虽然不完全是为了企业的生产需求,但不可否认,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校企合作的视域下如何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哪些方面可以对人才质量进行评价,为此设计了“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企业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价”“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满意度”3项第三级准则层。

5.“第三方评价”评价指标。通过对于相关已有研究的分析发现,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部分学者的研究思路是从学校和企业双方来进行分析,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第三方评价的思路。由于五年制高职因为学生的入学年龄并未满十八岁,五年学校学习期的后期又从中职生转变为高职生,与高中后就读的三年制大专有着不少差别,这就要求无论是校方也好,还是校企合作的企业方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势必需要给与更多的关注,而引入第三方同时参与到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校企合作培养质量评价中来,可以让培养环节的评价更加合理。

三、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运用策略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运用离不开监督模式的转型升级,信息对称的完善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一)监督模式的转型升级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初衷就是打破以往单一的、片面的校内评价。[7]这一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全面、动态的综合规范,在监督模式上就是多元监督的引入。[8]多元监督意味着以多元利益主体为出发点,从政府、五年制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协会以及相关学生家庭出发,且改变过去阶段性监督评价模式。监督模式主体的转变以及监督手段的完善对于五年制高职人才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科学决策监督模式的转变是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过程中的核心关切。

(二)信息对称的完善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做好信息对称,信息对称的意义在于各利益相关主体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能够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判断从而指导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信息对称可以通过搭建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的方式落实,这一数据平台的运营可以引入第三方代理,规避以往数据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产生,有效保障数据的真实性。[9]

(三)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核心目标就是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是一方面,同时,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是重中之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通过多元主体的引入,特别是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的评价完全可以作為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选择指标。人才培养做好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的是乘法,也是这一体系在运用中的关键指针。[10]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五年制职业类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提升五年制职业类院校办学质量已经是得到学界一致认可。通过构建五年制高职校企合作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合作明确发展目标,科学地指导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我国五年制高职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马素萍,高洪波.对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12):67-69.

[2] 祃海霞,王鸿喜,孙立威.地方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6):22-24.

[3] 张宏亮.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指标体系、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J].现代职业教育,2015(33):41-43.

[4] 陈曙红.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61-63.

[5] 刘功民.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1-73.

[6] Thomas L. Saaty.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Sciences,2008(1):83-98.

[6] 裴金平,廉超,苏毓敏.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9):22-23.

[8] 王鹏,吴书安,李松良.现代学徒制框架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20):22-25.

[9] 包兴先.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75-79.

[10] 林海波,潘万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型与评价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3(29):13-17.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lated enterprises in Suzhou,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proposed by T.L.saaty, a five-year high voc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ch wa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by vocational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take the core elemen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main content.

Key word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責任编辑    李漪]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层次分析法校企合作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