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微波消融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9-08-24田浩
田浩
(解放军第九六O医院<泰安院区> 山东 泰安 271000)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死亡率及发生率较高,患者初发疾病时,不见明显症状,疾病隐匿性较强,患者一旦发现病情严重,诊断时已经进入晚期。临床肺癌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化疗及放疗。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消融术在肺癌疾病中应用。本次实践利用CT引导微波消融术在肺癌患者治疗中,以下为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 月—2018年4月我院纳入的肺癌患者人数为80例,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8例、32例,患者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7±3.45)岁,中心型肺癌及周围型肺癌人数分别为40例、40例,单个病灶患者48例,2~3个病灶患者人数为32例。患者病灶直径在3cm以下人数44例,直径在3cm以上人数为36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化疗,对鳞状细胞癌患者施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腺癌患者施以培美曲塞来联合顺铂治疗。患者单次治疗时间为15d,将60d作为一个周期[1]。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上,施以CT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选择16层螺旋CT设备及微波治疗设备、微波刀[2]。患者在术前使基础治疗,为患者止咳及镇静处理,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使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患者治疗前还需进行检查,检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
微波消融术在应用过程中,利用CT仪器对患者病灶处进行扫描,根据扫描结果选择穿刺位置,明确穿刺深度及进针角度。根据病灶处位置及形态确定入路路径。利用利多卡因为患者施以局麻处理,并根据设定角度进针,CT再次进行扫描,确定进针路线是否正确。进针过程中按照长轴进入,穿刺后进入肿瘤远端,针尖位置确定后,与氧化钠注射液接通,建立循环系统[3]。设定相关参数,功率设定为40~80W,治疗时间为15~20min。拔针过程中需指导患者控制呼吸,治疗结束后,CT设备检测患者病灶,观察是否发生气胸及血胸等不良症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在12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气胸、血胸、发热、血痰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对照组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我国肺癌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临床治疗方案中手术治疗方案作为首选[4],患者诊断发病期一般为晚期,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针对此问题,应当找到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治疗效果。微波消融术在开发后,在癌症患者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5],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本次实践过程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施以微波消融术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因此将微波消融术应用于肺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