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8-21李建光

财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价值管理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

李建光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承担着国有经济带动力的职责,在关键性行业和支柱性产业中处于支配地位,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国有企业的经济属性要求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建立稳定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近些年国有企业通过不断转型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建立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投入产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考核评价以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应对策,包括管理理念方面,加强宏观经济及行业周期研判,提高管理者责任担当意识,完善固定资产组合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监控关键风险因素,及时决策风险应对措施;考核评价方面,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确定核心指标体系,培养中长期预测能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基础信息质量。以期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念

本文所提固定资产,主要是指通过投资建设或并购而形成的经济寿命较长的固定资产项目,其主要特点是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可在较长时期内的多次生产周期中反复发挥作用,直到处置或报废之前,仍然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磨损,固定资产价值也会随着损耗程度逐渐地转移到商品或费用中去,并从产品实现的价值中逐渐地、部分地得到补偿。

(2)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以固定资产作为管理对象,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经济生命统筹考虑固定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管理和处置退出的全过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以企业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动态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目的是实现固定资产的最优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风险管控,设置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动态的评估固定资产价值,完善和改进形成的价值链,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

(3)固定資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全过程、多角度的固定资产价值分析与评估,综合考虑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不同层次的全要素进行综合经济评价,为经营决策及价值实现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价值创造及投资回报水平提升的目标。

投资规划阶段,重点验证经济可行性,通过建立财务预测模型,综合评估市场环境及投资风险,结合所处行业的未来供求变化情况以及对标企业与自身的经营信息,合理设置模型参数,对投资回报情况进行测算,为决策提供支持。采购建设阶段,重点对安全、质量、成本、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建设周期及投资成本。运营管理使用阶段,定期更新财务预测模型,结合外部环境和实际运营情况,不断优化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退出处置阶段,根据对固定资产价值评估的情况,结合公司战略,及时做出清理、处置、退出的决策,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固定资产运营的管理理念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固定资产运营的理念,特别是在结合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的固定资产组合管理、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固定资产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

对于处于行业周期高点、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固定资产,往往不考虑在能实现最优固定资产价格的情况下进行处置,获取超额回报。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只做被动性的固定资产退出,即对低效无效固定资产、长期亏损及前景较差的项目考虑清理退出。

(2)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近年来国有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对外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不断增加,扩大了海外影响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海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海外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合作方众多、经营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并且运营管理过程中受政治格局调整、经济动荡、地区局势冲突、恐怖主义威胁、金融法务危险等诸多因素影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由于部分企业在对外合作及风险管控上的经验不足,发生了因风险事件造成大额损失的情况,急需完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机制。

(3)考核评价较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价值创造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比较注重短期效益指标以及任期内考核评价,重视当期利润和规模,忽视长期绩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无法鼓励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未形成市场化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机制,缺乏围绕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进行优化整合的动力和能力。

(4)信息化手段不足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支持手段,决策支持的基础不牢靠。缺乏企业固定资产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相互支持或难以共享,无法实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的集成,历史资料获取以手工统计为主,质量、效率无法保证。信息化方面的不足难以满足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评价的要求,也难以对固定资产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进行全程的信息化管理。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缺乏固定资产组合管理策略,很少主动进行固定资产组合管理来分散投资风险、争取最佳收益。对宏观形势、行业周期缺乏预判,缺乏利用市场波动进行固定资产买卖来获取超额收益的理念。

(2)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

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缺乏风险动态管理机制,特别是海外投资项目,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风险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随项目的进展在不同阶段也会相应变化,全生命周期动态风险管理的缺乏,会忽略对部分风险的管控,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考核评价机制导向科学性不强

绩效考核未能突破年度考核的限制,以短期考核为主,未有效平衡当期业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缺乏对核心固定资产的中长期价值评估及长周期考核,缺乏固定资产动态价值评估及预测机制。

(4)信息系统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存在不足,无法给财务预测、财务评价提供合理、准确的依据。对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求,信息化系统的支持能力不足,缺乏数据的全过程信息共享。

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的改善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组合管理策略

产业化项目投资金额大,产生效益周期长,需要借助长周期管理来筹划平衡业务长周期发展与当期业绩的关系,把握资源投入节奏、衡量投入产出效果。

加强对宏觀经济形势、行业周期形势的研判,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筹规划工作,结合公司及产业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固定资产组合管理,合理安排固定资产优化处置的时机。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担当意识,深化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2)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要有效控制风险对固定资产(项目)的不利影响,需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全面动态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使得风险管理过程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内是持续进行。

针对固定资产所处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关键风险管理因素,有效监控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与顺畅。

跟进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容量和容限、风险承受度、风险度量标准,确定合理的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降低等应对策略,及时决策。

(3)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1.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从固定资产投资立项到清理退出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合理的考核评价手段,,使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全面覆盖到各业务各环节的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采购建造的合理化控制、运营管理监控以及处置清理效益管控。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标准完善、奖惩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企业一项全面性、长期性的管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完善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对相应的体系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梳理并加以完善,同时建立标准化管理规范与操作手册,并在管理过程中予以落实。。

3.建立预测模型,培养中长期预测的能力。结合行业信息、对标公司信息、自身历史经营信息,合理预测未来经营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层级的风险因素,提升模型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对财务预测结果定期进行合理性审核,持续修正预测结果。

4.确定核心指标体系,重点是投资回报能力、成长性、运营效率、现金流量以及估值等,定期进行指标测算与评价。以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固定资产配置,科学衡量并提升固定资产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4)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基础信息质量

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公司现有信息系统资源,从企业的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入手,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全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的集成,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采集、保存及运用能力,满足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信息要求。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

解决现有系统的信息碎片化、信息孤岛现象,加强系统数据的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共享与集成,使企业管理人员可随时获取各固定资产各类信息,加强控制固定资产价值链上业务流程与关键节点,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水平,实现实时监控与实时分析数据资料,使公司固定资产的综合创造效能可显著提高。

五、总结

随着国有企业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固定资产规模、投资规模、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目标。本文立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从投资规划阶段到处置退出阶段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综合考虑国有企业的管理特点,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考核评价以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四项改善对策,具体包括: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完善固定资产组合管理策略,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行业周期,统筹考虑固定资产结构安排,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内的风险动态管理机制,有效监控关键风险因素特别是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以及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降低风险损失;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培养中长期预测能力,科学性、合理性,为价值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基础信息质量,满足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信息要求。

参考文献

[1]郭辉.油田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中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运用分析[J].石化技术,2017(3):266-266

[2]董春诗,孔令锁.油田企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59

[3]陈瑜鹏.石油企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8.289(05):80-81

[4]刘强.基于国际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6):1-9

[5]蒲家琦.油库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33):16-18

猜你喜欢

价值管理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
基层烟草企业多元价值管理下平衡积分卡开发与设计
二维码标识管理系统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落实方法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研究
范式转换视角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