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贸易与西藏经济发展

2019-08-21袁志千

财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建议经济发展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藏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内地的其他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任然是我国的经济落后地区。西藏地区作为落后地区,要使其经济快速发展,最终摆脱落后困境,为此我将通过从理论上分析对外贸易与西藏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并结合西藏的调查研究资料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西藏;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前言

西藏的民生,经济,与接壤国的关系都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外贸易作为衡量西藏经济的指标之一,其在西藏经济金融业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我们有必要探究分析西藏的对外贸易历程,研究后的结论能够帮助我们为西藏对外贸易制定出合理、适用的策略,能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好完美的铺垫。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对外贸易占有西藏经济金融业的很大比例,对西藏对外贸易的历程进行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西藏的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总结西藏经济发展历程,剖析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合理的规划好未来对外贸易的策略,加强对外贸易开放看都,推动西藏生产力的发展,提高西藏同胞们的生活水平。使对外贸易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西藏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

(1)西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

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毗邻印度、不丹、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国,边境线全长4000多公里,21个边境县,312条对外通道,其中常年性通道44条、季节性通道268条。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西藏的对外贸易主体主要集中在南亚国家、毗邻或接壤的边境地区或城镇,基于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西藏自古以来就与南亚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经济贸易往来,也是中国与南亚三国—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三国构成边境贸易通道的主体。

(2)西藏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1953-1980年的28年间,西藏边境贸易总额是1.83亿元人民币,合6728万美元。改革开放后,1996~2006年的11年间,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是27.2%,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12.6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自2001-2015年的16年间,西藏自治区对外贸易总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六五”、“七五”、“八五”连续三个五年的对外进出口总额都是成倍增长,“九五”期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八五”期间高出三倍,“十五”期间的对外贸易总额在“九五”的基础上继续急剧攀升,约高出“九五”总额的一倍,且高出前四个五年计划总额的30%;“十一五”的第一年(2006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仅比“九五”期间的总额少45734万元人民币,略低于“十五”期间总额的50%。截至2015年西藏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759.53亿元。

三、西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跨国经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西藏地区这方面的人才少,而且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西藏地区民营企业大多是企业,其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低,素质差,生产效率不高。根据企业调查总队的调查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1.4万人,大专以下文化的人数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仅占17.9%,技术人员占13.40%,高层管理人员占2.70%。所调查的2434家民营企业总经理,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1/3,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2/3。企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海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经营需要。

(2)研发投入少,技术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

西藏地区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即使在西藏地区最发达的浙江和上海两个地区,大量企业依然在使用国外70-80年代的生产设备,许多企业也基本不具备研发的能力。根据工业企业年度统计数据。2006年,西藏地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733.33亿元,研究开发费用支出265.9亿元,仅占销售额的0.28%,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研究投入。在超过17万户的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20284户,占企业总数的11.8%。可以想象,西藏地区的创新能力十分低下。大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低下必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3)规模小、实力弱,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2016年度全国中小民营企业500强中,西藏地区只有8家企业入围,与江浙地区的203家和江苏的112家相比,差距很大,且排名最靠前的也只排154位。而且,西藏地区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且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与国有大型企业也有很大差距。2015年,全地区规模以上的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2.2万元,相当于国有企业的一般;资产贡献率13.5,比国有企业低近7.8个白分点。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上升。从地区内看,沿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较快,皖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马芜铜”经济圈工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阜阳、宿州低于20%。从地区外看,西藏地区与东部发达省份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15年底,西藏地区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的22.3%,山东的27.2%,江浙地区的27.7%;上缴税金仅相当于江浙地区的9%,江苏的15%,山东的22%。

四、西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扩大西藏对外开放力度

今后的西藏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开展边境经济贸易活动时,在探索和制定我去对外贸易政策的时,要同 WTO 的贸易规则相吻合并结合西藏当地的情况,必须以全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来规划西藏对外贸易的发展措施、外贸发展目标以及管理体制方法。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以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推动西藏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加强对相邻国家的贸易市场调研,寻找新的合作机会。积极主动的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经济,西藏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經济,调整产业结构,着眼开放面向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加强与尼泊尔电力、油气通道和光缆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吉隆县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建设。充分利用国际产能合作和“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西藏上市企业赴尼泊尔、印度等领边

(2)大力加强边境贸易的组织协调管理

在发展边境贸易的基础上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紧抓住西藏第五次座谈会的契机。就地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推进有特色的  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实施边境市场的多元化、宽领域,逐步开拓西藏对南亚国家的市场,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西藏整体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西藏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要对各口岸进行资源整合和改进。在边境贸易市场统一管理中,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组织协调和管理水平和能力上都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西藏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针对以上情况,采取重点倾倒方法,就是把各边贸市场和边贸口岸的基础设施当作首要任务去执行,为力保早日能够改变目前之后的现状。针对解决边境贸易市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有关政府部门也需要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态度,采取向生产一线和基层倾倒方式,在物力财力上多为边境地区的基层考虑,制定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终能够落实到边境地区实际当中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西藏边贸存在的问题,早日奔向幸福小康。

(3)重点发展西藏特色优势产业

西藏独有的藏医药、藏毯、藏羊毛、冬虫夏草、青稞酒等自产品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有绝对的市场优势。这些特色产品在西藏对外贸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地位是其他任何产品都无法取代的,但目前西藏特色产业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量大,科技带动性弱,这种虽然量性增长较快但质性发展严重不足的态势加剧了西藏对外贸易增长的长期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

参考文献

[1]张冰乐,林琦.试论“十三五”时期西藏沿边开放对西藏经济的影响[J].西藏发展论坛,2017(06):49-52

[2]达瓦萨珍,王发莉,才央卓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金融合作研究——基于跨境人民币业务视角[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4):155-162

[3]张凌霄,高云波.对外贸易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15):52-54

作者简介:袁志千(1990-),男,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政策建议经济发展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