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可行性及风险分析

2019-08-19杨瑞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早期胃癌临床疗效

杨瑞芬

【摘要】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00例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并对研究组施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根治术治疗。术后随访,充分了解两组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疾病复发率等指标做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疾病复发率为4.0%,均低于对照组的22.0%、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1.18±7.05)ml,少于对照组的(134.57±1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手术用时短,创伤小,复发风险少,建议采纳。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7.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7-0-02

在恶性肿瘤类疾病中,胃癌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能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损害[1]。尤其是中晚期胃癌者,病情严重,且预后差,故临床需重视早期胃癌的治疗工作[2]。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方案,能够对病灶进行彻底地切除,不仅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提高临床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3-4]。本次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可行性和风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100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适应证;(2)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术前进行放化疗者;(3)有其他恶性疾病者;(4)中晚期胃癌者;(5)中途退出治疗者;(6)失访者;(7)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所选病例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女各28、22例;年龄34~79岁,平均(56.18±10.26)岁;早期胃癌30例,癌前病变20例。对照组男、女各29、21例;年龄35~78岁,平均(56.93±10.52)岁;早期胃癌31例,癌前病变19例。两组的年龄、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方案,详细如下:术前,利用美蓝对胃部进行染色,同时利用放大镜对胃内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明确胃部病变的范围和部位。于胃部病变范围内0.5 cm的部位,利用氩气刀或针刀标记病变位置,每个标记间需间隔约2 mm。此后,于标记点周围经黏膜下注入适量的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盐。注射后,若胃部病变基底部有显著隆起的现象,且隆起高度超过0.7 cm,即可对患者施以下一步的治疗。利用海博水刀或IT刀,对标记点外侧缘约0.3 cm的部位进行切开,并按要求对病变部位和黏膜进行有效的处理。待剥离病变部位后,完成手术。嘱患者术后24 h内严格禁食、禁水,同时给予其补液及保护胃黏膜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术方案,需要根据肿瘤部位,为患者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胃切除方法,比如: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术后进行随访,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了解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并对各组的疾病复发率做出比较。疗效判断,(1)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胃部正常且病灶彻底消失;(2)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胃部好转,且病灶显著缩小;(3)无效:不满足上述任何1个标准,或者病情有恶化的趋势[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0%(11/50)。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15 6,P<0.05)。

2.4 两组疾病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中疾病复发2例,占4.0%(2/50);对照组中疾病复发14例,占28.0%(14/50)。研究组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714 3,P<0.05)。

3 讨论

现阶段,早期胃癌在我国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病理表现为癌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能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威胁[6]。特别是在近几年中,本病已经呈现出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癌前病变为胃黏膜发生肠上皮化与异型增生的情况,可经过多个步骤进展成为胃癌,故临床有必要采取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本病患者施以对症治疗[7]。过去,开放性手术为临床医师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常用手段,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手术创傷比较大,使得其在目前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8]。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比较新型的一种微创术式,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彻底地切除,与常规根治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让手术医师对病变部位的性状及大小的切除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有助于促进其术后恢复,降低疾病复发率[9]。现代研究表明,利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能够获得90%以上的临床总有效率[10]。但临床医师在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时,需充分掌握其适应证,(1)病灶直径≤30 mm,且存在溃疡症状的分化型黏膜内癌,或无溃疡症状的分化型SM1黏膜下癌;(2)无论病灶大小,无溃疡症状的分化型黏膜内癌;(3)病灶直径>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病变;(4)病灶直径≤20 mm,无溃疡症状的分化型黏膜内癌;(5)黏膜下癌且存在疑似淋巴结转移情况者,经内镜黏膜切除后疾病复发者及高龄者[11]。在术前,临床医师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以明确其是否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适应证,确保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孔文涛[12]的研究中,75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另外75例患者进行常规根治术治疗,结果显示,内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3%,疾病复发率为8.00%,均低于常规组的29.33%、24.00%;内镜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0.00%。表明,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比常规根治术更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升手术疗效,预防疾病复发。本研究中,对两组不同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孔文涛的研究结果相似。另外,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显著效果,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用时,预防疾病复发,促进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并且,此术式还具有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疾病复发率低、手术用时短及创伤小等特点,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术式,建议将之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仲恒高,缪林,季国忠,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90-92.

[2]梁玮,徐丽霞,邓万银,等.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2):703-707.

[3]周鋆,季大年,李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2):203-204,210.

[4]梁丽,张继新,戎龙,等.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处理及病理学评估[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9):589-597.

[5]柴小兵,段旭红,李娅,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1):50-55.

[6]屠惠明,费伯健,杨帆,等.术前活检方法对早期胃癌及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过程的影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1):743-746.

[7]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7):102-107.

[8]杨文博,梁玮,徐丽霞,等.对经口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牵引线制作方法的改良[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6):56-60.

[9]孙运军,刘松,李强,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9):647-651.

[10]时强,周平红,钟芸诗,等.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早期癌或癌前病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6):410-414.

[11]刘晓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451-3452.

[12]孔文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2):96-97,100.

(收稿日期:2019-01-02) (本文编辑:李盈)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早期胃癌临床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