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耐人寻味的面积问题*
2019-08-19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江苏 南京 210019)
某数学教研群研讨了一道题目如下:
题目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ADC=45°,S△ADB=6,求AD的长.
图1
与常见的题目不同,此题没有给出任何一条线段的长度,求解的难度不言而喻.从哪里入手呢?探究解法,耐人寻味.
最自然的想法:作△ADB的高BH,能直接求解吗?还需要再做些什么?
解题模型的暗示: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将△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45°,或将△BCD绕点C逆时针旋转45°,能直接求解吗?还需要再做些什么?
解题经验的积累:面积问题,还能从哪些角度思考?
1 直接作高
解法1如图2,过点B作BE⊥A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AF⊥CD于点F,则
∠AEB=∠AFC=90°,
且
因为∠EAC=∠EAB+45°=∠ACD+45°,所以
∠EAB=∠ACD,
从而
△EAB∽△FCA,
可得
于是
进而
BE=AD.
又因为S△ADB=6,所以
故
评注仅仅作高BE是不够的,从∠ADC=45°联想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图2 图3
解法2如图3,过点B作BE⊥A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在AE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得EF=BE,则
因为∠FAC=∠FAB+45°=∠ACD+45°,所以
∠FAB=∠ACD,
从而
△FAB∽△ACD,
可得
于是
故
BE=AD.
又因为S△ADB=6,所以
故
评注仅仅作高BE是不够的,利用“∠BAC=∠ADC=45°”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借助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2 间接作高
分析如何利用好题设∠ADC=45°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其中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常用策略.
解法3如图4,过点C作CE⊥C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联结BE,则
∠DEC=∠EDC=45°,CE=CD,
∠DCE=∠ACB,
从而
∠BCE=∠ACD.
又
BC=AC,
于是
△BCE≌△ACD(SAS),
可得
BE=AD, ∠CEB=∠ADC=45°,
进而
∠BEA=90°,
即
BE⊥DE.
因为S△ADB=6,所以
故
评注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间接得到△ABD的高BE,并且BE=AD,问题得解.若辅助线改为“将△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45°”,则需证明点D,A,E在一条直线上,比较麻烦.
图4 图5
3 等积转化
解法4如图5,过点B作BE∥AD交CD于点E,联结AE,则
∠BEC=∠ADC=45°=∠BAC,
从而点A,E,C,B共圆,可得
∠AEB=∠ACB=90°,
于是
∠DAE=90°,
即
AE⊥AD且AE=AD.
因为BE∥AD,所以
S△ADE=S△ADB=6,
即
故
评注作平行线实现△ADB面积的等积转化,意外获取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令人拍案叫绝.
解法5如图6,过点C作CE⊥CD,且CE=CD,联结AE,则
∠DEC=∠CDE=45°, ∠ADE=90°.
易证△ACE≌△BCD(SAS),从而
AE=BD, ∠AEC=∠BDC,
于是
∠AED=45°-∠AEC=45°-∠BDC.
作BF∥AD交DE于点F,则BF⊥DE,可得
∠DAE=90°-∠AED=45°+∠BDC=∠FDB,
从而
Rt△DAE≌Rt△FDB(AAS),
于是
DF=AD.
因为BF∥AD,所以
S△ADF=S△ADB=6,
即
故
评注利用已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再作平行线实现△ADB面积的等积转化,意外获取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图6 图7
4 和差转化
解法6如图7,过点B作BE⊥CD交DC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AF⊥CD于点F,则AF=DF.易证△BCE≌△CAF(HL),从而
BE=FC,AF=CE.
设AF=DF=CE=m,FC=BE=n,则
S△ABD=S△ADF+S四边形AFEB-S△DEB,
解得
m2=6,
从而
于是
评注利用面积的和差关系,实现△ADB面积的转化是解决面积问题的常用方法.
5 相似转化
解法7如图8,以BD为斜边作等腰Rt△DBE,联结CE,则
从而△ABD∽△CBE,可得
及
因为∠BAC=∠ADC=45°,∠ACB=90°,所以
∠DAB+∠ACD=180°,
即
∠ECB+∠ACD=180°,
进而
∠DCE=180°-90°=90°.
作CF⊥BE于点F,易证△CED∽△FCE,从而
即
CE2=DE·CF,
从而
故
评注利用已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旋转相似三角形,实现△ADB面积的转化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图8 图9
变式1如图9,在△ABC中,∠ACB=90°,AC=BC,∠ADC=45°,AD=6,求△ABD的面积.
解如图9,过点C作CE⊥C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联结BE,则
∠DEC=∠EDC=45°,CE=CD,
∠DCE=∠ACB,
从而
∠BCE=∠ACD.
又
BC=AC,
于是
△BCE≌△ACD(SAS),
可得
BE=AD=6, ∠CEB=∠ADC=45°,
进而
∠BEA=90°,
即
BE⊥DE,
故
变式2如图10,在△ABC中,∠ACB=90°,∠ABC=60°,∠ADC=30°,AD=6,求△ABD的面积.
解如图10,过点B作BE∥AD交CD于点E,联结AE,则
∠BEC=∠ADC=30°=∠BAC,
从而点A,E,C,B共圆,可得
∠AEB=∠ACB=90°,
于是
∠DAE=90°,
即
AE⊥AD,
且
因为BE∥AD,所以
图10 图11
变式3如图11,在△ABC中,∠ACB=90°,∠ABC=α,∠ADC=β,α+β=90°,AD=m,求△ABD的面积.
解如图11,过点C作CE⊥C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联结BE,则
∠ECB=∠DCA.
又
从而
△BCE∽△ACD,
可得
∠CEB=∠CDA,
且
于是
BE=mtanα.
因为∠CDA+∠DEC=90°,所以
∠CEB+∠DEC=90°,
即
∠DEB=90°,
从而
BE⊥DE,
于是
评注变式1~3均可以尝试用多种解法解决,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解题的“旅行”虽然短暂,但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小题大做”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