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分层教学模式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2019-08-14张国瑞
张国瑞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认可和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分层不同的层次,教师需要将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初中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1 学习目标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课堂上树立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东西,没有教学目标学生们就没有学习的方向。在这里,我们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分层,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习成绩好这一层次的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过程进行学习,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结论对一个三角形进行判定是否为等腰。
2 授课探究的分层
分层授课是对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体现出既能面向全体 ,又能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课堂组织必须面向中等生,兼顾优、差生。
(1)复习引入。在新课之前,提出几个难度不同的小问题,或出几道小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并由此检查上节课的目标落实情况。经简单的点评之后,相应地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新的问题,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内容。
(2)讲清目标,分层落实。出示课题之后,首先简要地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落实的基本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教学目标。然后,分层次地布置学生去自学阅读相关的内容。教师要积极做好辅导工作。同时注意观察动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应视情况逐一答疑,或把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讨论之后,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小结。
以讲授“完全平方公式”一节内容为例。
对于公式的引入我是这样处理的。由于前面已经学过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所以本节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在教师的引发下,由学生自学完成,并由一位中下程度的学生上台板演,而教师只作简要地点评。由于難度不大,各个层次的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1中共有4个小题:①(a+3)3;②(y- )2;③(-2x+1)2;④(-3x-4y)2。对于①②小题,每个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做出正确的答案。而对于解③④小题时,许多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运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去做,还是运用两数差的 平方公式去做?这时我抓住时机,把问题明确地摆出来,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于是,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兴趣极高。经过激烈地讨论和争议之后,我又向他们指明,不论是应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计算,还是应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关键都是必须弄清究竟是哪两个数和的平方,或者差的平方。这样,心中的疑问便消除了,对于公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3)分层练习,检查目标。新课之后,结合课本设计的练习,并补充一些难度不等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练习题正应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作必要的补充或简要的评述。
(4)课堂小结。结合自学与练习情况,教师应进一步强调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紧扣教学目标,把本节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
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一直对学生们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探究,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和好胜心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探索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 布置作业的分层
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老师都会在每次讲完课之后留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加强课堂知识的巩固,所以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将难题不知给学习好的学生,将一般难度的数学题布置给学习中等的学生,将一些基础题布置给学习差的学生。学生们在进行写作业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刚刚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题海战术,数学老师需要找到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题目给学生们做,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自行学习,自己先对题目进行解答,找到解题思路,如果自己没有解答出来,那么就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样学生们就会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学习目标、布置作业、考试测评以及学习探究进行分层这一方法,不仅可以让优秀学生不产生自负心理,而且还会提升学习差的同学的自信心,不断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曹迎春.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96.
[2]吴佩俊.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20(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