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辨学段理解数学,想清学情重组学材
——以苏科版“生活中的不等式”教学为例

2019-08-1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苏科版数轴教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陆 燕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中的不等式”,内容不难,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已学过,怎样上这节课成为各级教研课的热点,是靠大量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引导学生列不等式来“填充”课堂时间,还是提前往后教学,讲下一节课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与解集等概念,也是不少“同课异构”的主要不同点.最近在参与打磨“生活中的不等式”教学设计时,我们基于学情,重组学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梳理该课教学环节,供研讨.

一、“生活中的不等式”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现实1~2:利用PPT展示教材上的纸箱装苹果,公路某路段上汽车最高限速.(限于篇幅,这些图片与问题不做摘引)

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活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由学生写到黑板上.

过渡:同学们对这些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及列不等式表示它们非常熟悉,小学里是不是都学过?(学生一定都会回答“学过”)那么,进入初中之后是否也学到了不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呢?老师从苏科版初中教材七上、七下分别查找了一下,找到了以下一些含有不等关系或不等式的问题.

数学现实1:七上有理数一章中的数轴,如图1,我们在负半轴、正半轴上分别找两点A、B,设它们对应着数a、b.

图1

图2

教学组织:通过一组开放式问题或追问,让学生围绕图1说出一系列的不等式,如a<0,b>0,a<b,a-b<0,ba>0,|a|<|b|,等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写在黑板副板区.

数学现实2:在七下教材“三角形”一章中,同学们学习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大家能写出怎样的不等式(如图2)?

教学组织:学生很快会写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不等式.教师适时摘抄几个写到黑板副板区,为进一步归纳概念做好准备.

教学环节(二) 归纳概念,辨析练习

师:同学们,黑板上已有了这么多的不等式,现在大家小组合作,类比等式概念,归纳一下不等式的概念吧.

接下来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到各个小组内进行巡视,并参与小组内的归纳概念活动.然后安排学生上台书写不等式概念: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然后给出以下一组式子:

①3<5;②4x+5>0;③x=3;④x2-1;⑤x≠-4;⑥x+2≥-1.

请指出其中的不等式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教学环节(三) 概念应用,巩固所学

例1(苏科版七下教材第119页,想一想)用不等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1)某市某天的气温是t摄氏度,该市这天的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最高气温是6摄氏度.

(2)小丽种了一棵高70cm的小树,假设小树平均每周长高3cm,x周后这棵小树的高度不超过100cm.

教学组织:学生独立练习之后,安排学生展示他们的解答,这个问题难度不大,不需要纠缠太多时间,核对之后继续给出例2.

例2(苏科版七下教材第119页,练一练)给出下列实例:

(1)一次火车提速后,速度v最高可达350km/h;

(2)某班学生的身高h最高为1.78m;

(3)某班学生从家到校的路程s最近是1km.

问题1:请说说这三个实例问题都有哪一个关键字?(学生应该能找出“最”字)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关键字的?

问题2:请用不等式表示这三个实例.

问题3:请画三个不同的数轴,设计一种简洁、形象的方式分别表示由这三个实例列出的不等式.

教学组织:前两个问题可能推进快一点,但是问题3涉及学生创造、设计不同的表示方法,先安排他们独立思考、设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安排不同的小组上台展示其表示,然后全班评议,挑选出最简明、形象的表示方法,作为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提一个挑战问题.

挑战问题:如果在数轴上区别表示x≥1或x>1,你会怎样表示?

教学组织: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画法或图示,教师表示肯定,不一定非要像后面教材上用空心圈或实心点的表示方法.

教学环节(四) 师生小结,拓展眺望

小结问题1:今天我们从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出发,列出不等式表示它们;还学习了进入初中以来在数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等关系,同学们有哪些收获?从不等式的角度简要小结一下,先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

小结问题2:同学们还借助数轴,形象、生动地表示一些不等式,大家创意丰富,设计出了一些不同标记、表示方法来表示不等式,老师最后给出4个不等式,大家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它们呢?

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以下4个不等式:2<x<6,2≤x<6,2≤x≤6,2<x≤6?怎样区分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在上面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挑战问题”区别“≤”与“<”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上面4个不等式,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即文字表达中带“最”“不大于”“不超过”与不等式符号中带等号,在数轴上表示时用“实心点”“空心圆圈”.这事实上也是高中不等式研究解集时开区间、闭区间的区别.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解读

1.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组学材

最近我们注意到李祎教授一篇新作《别被理念绑架教学》(见参考文献[1])在不少自媒体公众号上广泛传播,引发很多教师的共鸣,这说明大家对文中列举的一些现象(如生活情境的“滥用”)已有冷静的反思.就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不等式”来看,由于过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单独安排一节内容占去一个课时是不恰当的,有些教师对教材有迷信心态,习惯照本宣科,歪曲解读教材,忠实执行教材,使得一节课大量采用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复习小学已学习的内容,整节课学生学习很轻松、氛围也很愉悦,学生也误以为今天的内容自己都听懂了,事实上大量的学生上了一节“废课”,课堂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空转”.这也是上文课例中,我们挑选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所学的数轴上的不等关系、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作为“学材”的主要立意.因为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数轴是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不但可以建立数与点的一一对应,也可建立不等式解集与它的对应关系,而这虽然是下一课时的内容,但是可以在这节课中渗透,让学生提前感知和内化,化解后面教学的难点.

2.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使之渐次丰满

如前所述,本课教材内容都是小学已学过的内容(教材编写者们应该知道,笔者非常困惑:为什么还保留这部分内容呢),我们该如何由这些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内容呢?经过认真讨论,大家觉得既要尊重教材进度的设置,又要从学情出发,于是就把教学重点放在利用数轴这个载体来“生成”不等式,研究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但并不具体提到不等式的解集、解集的表示方法等下一课时的内容,然而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这一教学难点已经(或部分)得到内化,因为我们预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分组研讨如何用“图示法”来表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已写成不等式解集的形式),这种难点的突破是从学生已有经验渐次丰满而成的.想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正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上孜孜以求的吧!

三、写在后面

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我们常常感受到教材(即课本)对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影响之深,不只是教学时容易照本宣科,更多的是有些教师对教材权威性的“迷信”,像本文教学内容“生活中的不等式”,几乎所有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但仍然有多数教师坚定地认为教材这样编写一定有其道理,要“认真解读”,不能“随便”扔开不教,而且这节课要充分体现“生活中的不等式”中的关键词“生活”.想起章建跃教授提出的三个理解,排在第一位的“理解数学”教研思想的推广和普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苏科版数轴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智慧课堂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2.2 证明(3)
数轴的作用
“数形结合”巧解二次函数问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如何学好数轴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