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训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实践

2019-08-09于坤聪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成就感共同发展职业倦怠

于坤聪

[摘   要]诸多因素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校本研训方式,提升教师的成就感,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职业倦怠;校本研训;成就感;幸福感;共同发展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教育新形势下,不少教师表现出愈来愈明显的职业倦怠。据业内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因学习不够导致认知结构滞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知识储备不足,对教改产生畏难情绪;二是思想准备不足和原有的理论基础薄弱带来教改创新的茫然心理;三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循环和重复带来的倦怠心理;四是教学质量竞争带来的思想负担;五是落后班级造成的思想负担;六是学生发展不平衡、后进生转化困难带来的焦虑;七是职称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考核带来的竞争压力;八是评优、评奖、评先带来的自卑感;九是社会、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不理解造成的困惑;十是家庭困难带来的后顾之忧,等等。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教师队伍内部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突现。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也与日俱增。不少教师不能有效应对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而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比较消极的反应,情绪、态度、行为表现出衰退态势,产生了职业倦怠。

从学校工作实践来看,工作量大、工作艰苦的岗位不愿干,科研含量高、难度大的岗位干不了。一些教师的内心日渐积累起平庸、消极应付的意识,产生对新生事物反应不敏感的“温水煮青蛙效应”,视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为一种单纯的原始的低效的谋生工具,丧失了教育过程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力,使自身的生命价值无从实现。这种消极的内心体验导致教师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积极性和创造性消失,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发挥,阻碍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需要有一种能有效激发教师内在动机的力量,帮助他们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每位教师都有提升自我价值的需要,学校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教师发展的因素中,个人成就感问题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此,设法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是解决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伴随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学习与人的生命、生活、工作已经融为一体。建设学习化校园,优化校本研训组织,是唤醒教师成就意识的重要载体。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学校应引导教师成为动态发展的学习型教师,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不断发展自我并超越自我,打造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

一、树立学习型的管理和发展理念

学习的革命引发了学校管理模式的更新。如今,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学校要充分运用学习这一手段来挖掘并提高教师的潜能,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要树立“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为教师专业再发展提供平台”“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等管理理念,把管理目标设置为引领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让教师享受学习、享受工作。

二、引导教师建立良好的个人愿景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個人发展目标制订的科学引导,帮助教师构建适合自己的近、中、远期发展规划。明晰教师队伍特点: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迫切希望有业务交流和学业进修的机会,希望有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机会;中年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希望能做出成绩并得到集体的认可;老年教师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期望自己的信心和成就同步,不愿落伍。对此,学校要分层次制订详细的校本研训计划,鼓励教师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准确找到自身发展的增长点和实现突破的薄弱点,实事求是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此外,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创设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的目标任务来驱动教师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并建立教师自我反思制度,倡导前瞻性的教前反思、监控性的教中反思以及批判性的教后反思,引导教师成为自我反思的实践者,形成以自我反思为核心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

三、明确信念,形成共识,达成共同的愿景

教师的信念必须是“成己为人,成人达己”,共同的愿景就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因此,在引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汇集个人愿景的基础上,通过让教师主动参与讨论制订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把学校和教师的目标、价值观念、使命感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愿景,从而将学校愿景转化为个人的奋斗目标;通过明晰自身岗位工作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积极组织各种校本研训活动,达成一种共识:学校发展了,教师才能得到发展,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有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学校才能得到优质发展。

四、加强团队合作和群体智能的整合

1.构建同学科同学段学习团体

重组学校教研网络,优化教研组和备课组,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加强组内集体智慧的整合。学校统一集中安排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专业研讨、交流与合作;尝试“集体研讨,分工撰写,教学案共享互补,实践中完善,改进中应用”的集体备课办法。同时,学校教研重心下移到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全组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实现“开放自我,专业合作,共享经验,彼此支持,互动合作”的校本教研系统。

2.构建多学科异学段交叉型学习组织

“盘活”校内各种资源,以学校“骨干教师研训班”为基础,成立以各级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发展指导团”,完善体系规范的骨干教师培养与再发展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增强其责任心与使命感,促使其业务技术成熟、思想觉悟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式研讨,营造使骨干教师成就感不断提高的组织氛围。

3.引领校外名师加盟,促进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

学习型组织是开放的系统,既要靠校内教师的自主管理和主体参与,又要“活用”校外名师加盟,积极吸纳校外专家学者参与到教师研究的组织中,特别是要加强教育教学现场指导,建立共同提高的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教学研训体系。

4.构建校际专题研讨与人才交流形式

一方面,校校联合搞专题研讨,集聚更有效的人力资源,增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吸引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才能展示搭建开放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地区间干部、教师有计划地合理交流,城乡间教师分批交流和轮训,定期派教师到外校工作,或对薄弱地区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带动,或到教育教学水平比较好的学校吸取鲜活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样,使校际人才良性流动起来,达到交流、带动、学习、促进的目的,在一定时间内整体提高教师的思想和技术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提高。教师在校际间有序、合理、定期的交流,能够刺激新的兴奋点,激发教育创造力,促进专业发展。

五、完善校本教科研制度,优化校本教科研过程

学校教科研要做到教学与研究一体化,教研与科研结合,提高校本教科研的实效,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若让教师被动接受课题或空洞的课题研究,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反而会使教师产生茫然心理。研究的主题必须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实践,要从教师的问题意识切入,主题必须是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的生成性问题。改变研究成果学术化、冷统化、表面化的教科研现状,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教学行动的改进与完善。因此,校本教科研要引导教师用研究的目光审视日常点滴工作,加强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获取新的认知和体验: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外在的任务,而是更新自我、自我完善的途径。校本教科研的过程可以進行如下设计:问题搜集与分析—方案设计与策划—实践探索与验证—结果整理与升华。每个环节都要加强教科研专业指导,打破教科研的神秘感,使教师能够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享受研究带来的快乐。

六、构建基于学术自由的校本学习制度

以学习求发展,构建学习化校园,把加快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校本学习的要务。学校设立法定教研活动日、集体备课日、全员学习日,拿出足够的时间,用于教师专业培训学习。骨干教师成立“校本讲学团”,每周一个专题,隔周一次讨论,一讲一论,以讲促学,以学促干。优化教师阅览室阅读环境,为教师征订专业报刊,创办校报,举办教育教学论文比赛等,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定相关校本学习制度和切合实际的奖励政策,引领教师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提供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职业特点在于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心理特点在于自尊心、成就感强。教师更多时候并不过多关注物质需求,而是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学校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应该以加强校本研训为主线,以校本学习组织的建设为重要载体,着力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成就意识,激发教师个体乃至整体发展动力的新的增长点,提升教师精神层面的追求,使教师认识到学校能帮助其实现事业上的成功,成就其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与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成就感共同发展职业倦怠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新课改中英语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让数学学习焕发活力和光彩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新时期对加强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考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