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22王欣肖会中向玉春
王欣 肖会中 向玉春
职业倦怠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一直成为工业、社会心理学和健康组织的研究热点。职业倦怠被认为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工作相关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耗竭,并伴随有工作中的烦恼、有效性降低、动机下降、痛苦感以及逐渐出现在工作中的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个体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为表象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增多。中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峰期,倦怠已成为社会“流行病”。目前我国在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倦怠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为了解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的发生状况,对728名员工进行测评,并分析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endprint
职业倦怠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一直成为工业、社会心理学和健康组织的研究热点。职业倦怠被认为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工作相关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耗竭,并伴随有工作中的烦恼、有效性降低、动机下降、痛苦感以及逐渐出现在工作中的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个体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为表象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增多。中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峰期,倦怠已成为社会“流行病”。目前我国在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倦怠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为了解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的发生状况,对728名员工进行测评,并分析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endprint
职业倦怠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一直成为工业、社会心理学和健康组织的研究热点。职业倦怠被认为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工作相关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耗竭,并伴随有工作中的烦恼、有效性降低、动机下降、痛苦感以及逐渐出现在工作中的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个体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为表象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增多。中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峰期,倦怠已成为社会“流行病”。目前我国在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倦怠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为了解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的发生状况,对728名员工进行测评,并分析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