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内外体现“做中学”的思想

2019-08-07张熙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做中学鼓励实践

张熙

摘 要:科学以实践为探索的根本,同时又以实践为检验标准,所以对于小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思想的教育就更要注重课内、外实践活动。创新教育的学生发展观认为,学生的生命本体能否不断获得健康发展,特别是能否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离开实践活动,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学生的发展是由自己自主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始终是一项不断发展着的事业,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的内容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而在新的时期,为了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改革,我们应大力开展“做中学”活动,使得小学课内外活动改变以往的老师带着学生“走马观花”的浏览式教学活动。真正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实践科学、领悟科学。

关键词:做中学 实践 探究 鼓励

一、绪 论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科学思想的掌握还不够细致、到位。所以更要强调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引导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多样化,而去生拉硬拽,勉强学生。我们应当鼓励每个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做,把最真实的方法表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和激励上,而不是勉强与抑制。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就应体现在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实践教学,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来阐述我们对“做中学”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

二、在课堂上体现“做中学”

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服务。特别是实验仪器、器材的准备,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学生要,教师无”的情况。

其次,教学过程(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议一议)

第一步,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导入。

设置有趣的情节,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把他们“吸引”过来,才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与学生交谈时,他们会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让小车动起来》这一课,我们是这样没计的:

出示:教师出示一个内装磁铁的木制小车;(学生对小车非常感兴趣)。

学生观察:小车外在的特点;

教师演示:手不动小车就能使小车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神秘的小车。”

第二步,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即使学生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学生,力求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学生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想记。

如《让小车动起来》一课,学生仔细观察小车后,猜想:为什么老师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能让小车向前或向后动呢?这时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老师有遥控的;有的说,里面可能有磁铁的。教师让学生把这些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验验证。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目的去探究。 让学生再次观察小车,学生看到车内有磁铁,老师手中也有磁铁,学生再次质疑:为什么把磁铁靠近装有磁铁的小车就能使小车做前后不同的运动!

第三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們没有急于在学生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老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如《让小车动起来》一课,学生在上课时认识了磁铁能够吸引铁,而且两个极端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两块磁铁在一起有什么反应,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后,尝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过程,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让学生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并与实验前猜想进行比较。

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我们教师再结合学生们的观点,把一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学生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课外活动中体现“做中学”

1、提出问题,或者确定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方式一是教师设计并提出;二是学生自己提出。无论哪一种方式提出的问题都必须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论证,形成活动主题。要注意三点:首先,研究方向本身是否面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是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达到度;再就是切入点要小,选题时应小而精,容易操作的,重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思维的体会。

2、课外活动的实际操作。这一阶段主要是进入具体操作的过程,包括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调查研究、初步交流,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要想达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目的,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完成计划的监督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只能给必要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积极思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进行活动。老师在活动中应该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心态,不要怕学生失败。要鼓励学生创新,就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怀疑,允许学生“出位”的设想,允许学生做他认为有意义的活动,。

3、活动的总结。先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现象、结论进行筛选、整理,形成学生的认识。指导学生写活动的总结或者报告,并进行老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表达方式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辩论、竞赛等等。或者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或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体验、认识和感受,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不要过于的在意成功或者失败。

结 语

通过课堂内外的实践式教学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来,真正的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科学实践的整个过程,更深刻地领会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1897年发表

[2]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1916年发表

猜你喜欢

做中学鼓励实践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