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试卷中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思路

2019-08-07付松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心词组内排序

付松

摘 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题型是近年来高考考点之一,其能力层级为E级,可归入语言表达应用一类。

关键词:语文 试卷 简明

依据现有高考大纲,此考点的命题思路依然是关注生活,贴近生活,语言形式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结合广告语、衔接语、祝贺语、图文转换、手机短信、论坛留言点评、临别赠言、画外音、开场白、综合改错等形式进行考查,多为主观表达题。

当然,既可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也可以主观表达题形式出现的语句衔接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那么,如何去解答这类题呢?

乍一看来,这一类型题似乎解题难度比较大。题干中经常出现多个句子,而其中所描述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如果完全根据“语感”来解答,解题成功率不会太高。不过,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解答,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我看来,不妨循着这样的思路去解题:

第一步,筛选出各句中的中心词、关键词;第二步,据中心词或关键词为几个句子分组;第三步,按逻辑关系在组内进行排序;第四步,按逻辑关系或语段中前后文的提示确定总排序,最终得出答案。

下面,举两个高考试题例子来解析这一解题思路。

示例一: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2011,天津,22):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若解这道试题,首先要做的是筛选出中心词、关键词。

在这里,中心词是指整个句子的陈述对象,即主语;而关键词可以是宾语、关联词或在整个语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就这个小语段而言,①的中心词是“太阳能”,②的中心词是“化石能源”,③的中心词是“人们”,关键词是“太阳能”,④的中心词是“新能源”,关键词是“而”,⑤的中心词是“工业化国家”,关键词是“化石能源”。在经过一番思考以后,我们不难从各句中找出中心词和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这五个句子进行分组了。

第二步,把五个句子进行分组。

我们发现,①的中心词是“太阳能”,而③的关键词是“太阳能”,这两个句子论述了相同的话题,可以划为一组。再有,②的中心词是“化石能源”,而⑤的关键词是“化石能源”,这两个句子应该为一组,因为它们论述的话题也是一致的。至于④,其中心词是“新能源”,关键词是“而”,与其余四句并没有表面上的关联,可以单成一组。

这五个句子可以化成三组,其中①③為一组,谈“太阳能”这一话题;②⑤为一组,论述“化石能源”;④单成一组,引出“新能源”。

第三步,在组内进行排序。

①③这一组内,③是对①的展开论述,是补充充分,无疑①在③前,组内排序为①③。

②⑤这一组内,②的开头有“同时”这一词汇,它相当于“并且”,表示并列关系,也是承上文而来进一步论述,所以②应该在⑤的后面,组内排序为⑤②。

第四步,确定总排序。

④句开头有一个关键词“而”,它作为连词,无论是表示并列、递进还是转折,都是承接上文而来的,不会出现在开头,所以④不能是首句。如果我们把这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会发现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引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这样,①句不可为首句,而⑤句应该是可以作为首句出现的。综合来看,⑤②应该排在①③。

至于④,其“而”应该是承⑤②两句展开论述的,并且开启了①③两句的内容。这样,④应该夹在⑤②两句和①③两句之间。

最终,我们可以确定答案:⑤②④①③。

示例二: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2011,山东,16)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余座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我们首先要筛选出中心词、关键词。其中①的中心词是“一些远虑”,关键词是“也”,②的中心词是“远虑”,关键词是“不过”,③的中心词是“一些远虑”,关键词是“却”,④的中心词(主语)省略了,应为“我们”,关键词是“总之”,⑤中心词是“一些远虑”,关键词是“更不必”,⑥的中心词是“中国人”,关键词是“固然”。

紧接着,我们可以进行分组。我们不难发现,①③⑤出现了都出现了“一些远虑”这样的中心词。再一观察,发现它们句式基本一致,可以构成排比句子。于是,我们可以断定①③⑤这三个句子是一组的。

在②开头出现一个关联词“不过”,它相当于“但是”,而在⑥结尾出现了“固然”的字样,我们可以断定②⑥是一组。

剩下的④便只能单成一组了。

第三步,组内排序。

在①③⑤中除了中心词是“一些远虑”之外,关键词分别是“也”“却”“更不必”,其中③内有“却”表转折,可推测应该放在①的后面,而⑤内有“更不必”,表示程度最高,应放在最后。

至于②⑥,②中有“不过”,⑥中有“固然”,我们可以根据“固然……但是……”这样的固定结构推断⑥在②前。

最后一步,确定答案。

①③⑤展开论述“一些远虑”,而⑥②由一句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引出“远虑”这一话题,可见⑥②应在①③⑤前。至于④开头出现了“总之”字样,具有总结上文的作用,经分析应该放在最后。

于是最终答案出来了:⑥②①③⑤④。

通过两道高考试题,笔者对语句排序与衔接这一类型题的解法做了简要的解析。

我以为,我们在解这一类型题时可以参考这样的思路:

第一步,筛选每句的中心词、关键词;第二步,依话题不同将几个句子分组;第三步,按逻辑关系在组内进行排序;第四步,确定总排序,最终得出答案。

当然,我们在解析这一类型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关键词应该是一些重复出现的词语,还有一些关联词。

二、在组内排序时,关联词可以起到重要的提示性作用,不要忽略。

三、在独立排列的一组句子中,可作首句的句子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话题,可以起到总括性的作用。

四、如果需要排序的一组句子嵌在一段文字之中,则不能忽略上下文的提示。

语句排序与衔接这一类型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若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就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就是笔者的解题方法浅析,希望它能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明珠.浅谈高中语文试卷的命题原则[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

[2] 刘琼.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成才之路,

猜你喜欢

中心词组内排序
恐怖排序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节日排序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