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复习备考

2019-08-07彭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权衡驱动材料

彭毅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在延续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构思自主空间大、审题主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的作文新模式,它在材料中增加了任务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其材料往往给考生创设一个情境,设置对立性的问题,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增加写作任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的写作任务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创设“对立性的情景”,增加“任务指令”,抓住“关键概念”,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一、指导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误区和导向

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中心,然后尽可能地调动其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进行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系统,有利于体现破题、立意、写作的一致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的内容特点有:材料给考生创设一个现实性很强的情境,材料情境往往设置两个或多个对立性的问题;考生带着这样的写作任务,在写作中驱动自己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从而完成特定的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必须明确写作的具体任务,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建议,最后确立作文的具体立意与写作方向。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题时偏离了主体事实,观点把握不准确,任务指向表述的本质特点不明确;二是观点没有鲜明的针对性,绕开任务指令关涉的内容游离于观点之外或者另起炉灶而脱离题意;三是考生在文章开头没有紧扣任务指令关涉的内容直接陈述观点表明态度;四是缺乏思辨功能,论证片面单一,就事论事,不会从整体上综合分析,忽视关联性的本质性分析;五是缺乏结构意识、论证中心不明确,逻辑思路散乱。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在于指导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没有全面去引导和分析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以及写作目标,缺乏具体的细致的写作过程指引。针对我们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必须明确这种类型的作文写作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尤其要准确把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命题的变化和走向,以寻求真实而受限的写作方向,这是写作这类材料作文应突破的问题。

二、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针对某种现象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情境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现实,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目标,是以问题来驱动写作的,“强调”任务指令。“任务指令”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学生必须着眼于这个出发点进行立意。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都会出现“从自己的体会出发”“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提示语,学生要写出自己对问题指向的理解和认识,强调写作自我熟悉的认识和见解并深入分析与此关联的社会生活现象和本质属性,要联系熟悉的材料作全面的思考分析;在权衡选择任务驱动时,学生常常会在陈述完当下的事件或见解之后,呈现出在同一范畴下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看法、说法、做法,从而作出相应的符合问题指向的选择或判断并阐发成文。这样的作文材料,所给定的材料一般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别,也无明显的优劣和高下之分,由于不同的人的素养、家庭、对象、角度等存在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各有不同。这类作文题的材料下面往往会有这样类似的提示语“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某条途径或某种看法,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这需要学生作出权衡比较进行辨证性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陈述的材料是当前的某个事件或现象,这个事件或现象往往涉及多个主体或者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人审读后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认识。既涉及到多个主体,又涉及多个对象,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角度所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向还各不相同,因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可抓住指令性、矛盾性、权衡性、辨析性、比较性这几个特点,对材料主体事实进行思考和权衡,最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及其变化

厘清任务驱动型作文呈现不同的类型和理解方式在写作上是一个难点,相较新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限制更具有针对性,材料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应明辨材料背景下发生的主体事实及人物与事件关系,分析事实材料所涉及的不同人物事件及本质关联,注重思考和分析写作任务及任务驱动的具体要求。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课程理念,高考作文试题命制上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功能,以厚重和鲜活兼具的材料、新颖灵动的形式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传递核心价值观。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即“通过语言应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1],任务驱动型作文考题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近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题型(类型)无论是命题内容上还是命题形式上都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科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性的突破,形成了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创新模式”。命题形式及其变化给复习备考带来了一定的迷茫和困惑,甚至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首先表现在考题考的是什么?像什么类型的作文?究竟是新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不同的类型将按照怎样的方法去写?如果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何显性的和隐性的任务驱动因素存在及其关系?因此有必要联系考题材料和提示,认真梳理一般类型及变化,明确任务驱动的对象,首先应当充分思考和比较权衡任务驱动因素存在的特点及其本质异同。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有“表态说理类、权衡选择类、权衡判断类、意见建议类、理据举证类、回应解答类、因果论证类、经验交流类”[2]八类,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说法。表态说理类针对某一具有争议的社会事件或话题表明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权衡选择类即写作任务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权衡判断类要求针对某一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或话题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和判断;理据举证类关键在于分析推动事件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围绕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和筛选,最后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或几点来写;回应解答类应从材料的“隐形比较”中选出一方进行权衡和比较,然后做出相应的回答和解答,以此表明态度;因果论证类要求围绕因果关系进行辩证对比做出权衡和比较,然后选取某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经验交流类的驱动任务在于“权衡和比较”,通过比较,然后做出判断,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这些形式居于事实材料生活现象所表现的任务驱动作文形式。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和II卷作文题进一步延续以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但这种形式有了一定变化,在不变中有变。不变,是驱动任务仍然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比如全国I卷提示写作任务是“在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任务指向是“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全国II卷要对关联的名句进行整体思考,在材料逻辑分类比较中组合归类,选择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即材料格局有变,表现宏观开阔的大话题背景;呈现方式有变,不是叙述性的语段,而是一序列相对独立的关键词或名句,形成有机关联。关联是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主旨服务。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关联的对象进行组合,确定立意。笔者认为,2018年全国高考三套试卷作文题具有显性和隐性的任务驱动形式,I卷命题材料更加恢宏宽广,呈现大境界、大时代、大格局的时代特点,写作任务指令明显: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要紧扣国家发展走向的大时代背景,以现在18岁高考学子的身份写给2035年那个时候参加高考的青年学子,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写作时空、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整体思考等都有明显限制性和指向性,语言表达更倾向个体的思考感悟与时代发展的高度融合;全国III卷没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提示,其隐藏的限制性條件和任务指令在于横向展开和整体思考,围绕改革开放的历程,就三则标语形成有机关联,建构多重关系进行理性思辨和感性诉说,在自由表达中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精神。这种命题方式,预示着高考的新趋势。全国II卷作文任务驱动更为“隐蔽”,虽然没有一般的任务驱动提示,只有类似于新材料作文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这个一般提示,但不能否认就是纯粹的材料作文,“凡是给材料作文,在确定立意之前的比较、挑选、挖掘等思维过程,都被可称作完成题目所给任务的驱动,只不过任务驱动有表层和深层之分”[3]。这个考题,虽然有明显的材料作文形式,但其深层的任务驱动集中在“幸存飞机上弹痕分布”这一主观现象的“幸存者偏差”,为什么要“注意弹痕少的部位”?英美军方重点防护“弹痕多的部位”,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他认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为什么要注意弹痕少的部位?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综合比较、选择和判断的任务指令明显倾向于沃德的做法。写作的的关键在于就事论理,明辨是非,联系类似的生活现象分析本质原因并深入论证受到的启示和影响。

四、准确把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立意方向

任务驱动型指令与新材料作文有本质的不同,它强调任务指令在主体事实背景下所解决的问题,突出自我认识有别于他我认识,有可发挥的主观意识及客观存在,写作角度针对性较为明确,就某个现象或某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新材料作文重在整体立意的把握,必须紧扣材料内涵寻找符合题意的角度,一旦切入角度不准,其审题立意就偏离了方向。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在于对提供的客观事实或某种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进而提炼观点并由此表达认识和思考,一般是针对主体事实发生的对象或当事人,或他者的认知判断作出自我的选择和决定,这种选择和决定表现为:“它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会这么看”“为什么这么办”,或者是“应该怎么想”“应该怎么办”。因此,必须明确任务驱动所指,我们才能“就事说理”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需要抓住一个意识,那就是“读者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假想那个教育的对象或者那个和自己争论的人在面前,我们要教育他,要说服他。

确定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方向,就要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观点应简明扼要,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可泛泛议论材料,不能总停留在对几种说法就事论事的议论而没有切入自己的角度和正确见解,即不能在某种说法或认识上绕圈子而就事论事,不能就材料论材料,也不能抛开事实情境材料另说其他。在全面分析論证过程中要紧扣材料说法点题,点题在于集中思想突出主题彰显审题立意倾向。作文命题材料中藏有多个立意点,按照“思考、权衡与选择”的逻辑思维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选择,然后确定立意方向,如“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这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开头:“《暖闻》栏目准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一是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作为医生的儿子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顾及小男孩成长,对其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非报案的做法。我认为,老父亲与医生儿子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宗旨。”

文章开头一、二段引出材料导出观点,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一段概括三则材料,言简意明,为权衡和选择作准备,第二段“我认为”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判断,通过比较肯定了第二则材料中老父从外地到医院挂号看望当医生的儿子这一做法最温暖人心,这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宗旨,并由此展开分析论证,紧扣这一中心剖析说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任务驱动作文议审题立意方向。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思路及辩证分析

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的分成,具体表现为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的顺序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照应等;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作者构思过程,指文章的表现形式,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使文章的内容成有机整体。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会给出具体的人物、事件材料或名言材料,要求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带有评论意味,因此写作一般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任务驱动型作文,始于任务,却不可以终于任务本身,不能就事论事还需有所阐发、就事说理,不能完全脱离材料本身,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等用于一般材料作文来写,因此可以运用对比思维和因果思维在比较中确定立意,运用对比思维,在比较中论证说明,通过论点对比,得出观点;运用因果思维,分述理由或具体做法;或者运用对比思维得出中心论点,运用对比思维和因果思维边论证边阐发原因或具体做法,运用对比思维得出中心论点;还可用对照结构,分析二者优劣。根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一般采用并列式或层递式的结构以及“引议联结”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全面展开论证。例如以下材料的写作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河北一名以707分的高考分考取北京大学的女生发表的一篇有关《感谢贫穷》的文章引发全网关注。她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限制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4]

这篇文章引发热议,有感动,有鼓励,也有深层的讨论,对于“感谢贫穷”的说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我在指导学生写作这篇文章时着重思考:贫穷是我们现实中最熟悉也是感触最深的地方,贫穷是我们不愿面对的,如果贫穷发生在你身上,你能像那位河北女生一样考上北大吗?面对贫穷考上北大还要感谢贫穷,你能说说真实的原因吗?如何看待贫穷?由此打开思路辩证分析:贫穷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处于贫穷状态往往让我们感到自卑和痛苦,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变得贫穷?我们将怎样改变贫穷?感谢贫穷是荒谬的,贫穷不值得感谢,“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语)。真正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所激发的不安于贫穷、奋发向上的精神,“感谢物质贫穷,更要消灭精神贫瘠”。[5]贫穷,让人家徒四壁,生活不堪;贫穷,让国家落后,任人宰割。改革开放四十年,就是为消灭贫穷解决温饱走向富裕实现小康。

辩证思维和理性思辨彰显优良的思维品质,在严密的结构思路展开过程中,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还必须注意综合分析材料中的辨证分析,不能孤立地局取于狭小的认识空间,从整体把握中辨证分析因素,全面客观深入地看待问题,表达独立的见解且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看问题不偏颇、不极端、不绝对、不片面,应以一分为二的原则正确看待事物的联系以及事物的发展,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材料中的“辨证性因素”顾及一面而丢失另一面,或以偏概全,或者认识肤浅停于表面,或顾及不周,考虑不全,这就需要打开思维全面思考,甚至作深层的思考,使之认识更符合情理。若要有效说服对方,就要找出合乎情理的依据客观分析,做到全盘把握,彰显思辨色彩,运用逻辑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进行推断和论证,归纳与类比,体现思辩性和辩证性;对议题材料需要深入思考、仔细辨别,不可简单片面地看待。实际上,很多考题隐含辩证因素,应该注意全面思考和分析,比如以下这段材料:

“一个企业家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做一个追随者有时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赶超的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对于“追随者”和“领跑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这个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对两者做出肯定,审题价值倾向“领先者”,但不能绝对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要辩证思考两者的关系。选择做领先者,需要十足的信心与一马当先的勇气。而选择做追随者,则体现了一种做人做事求稳求妥的行事风格。二者看似对立,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兩者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有篇文章《勇立潮头,永立潮头》的作者在结尾写道:“不是人人都能做领先者,但是我们也不希望人人都做追随者,做追随者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该致敬领先者。”[6]通过类比与归纳,准确表达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题也紧扣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共同体,围绕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总体目标,自觉思考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小我融入大我;同时也应具有远大抱负,大济苍生、悲天悯人、家国情怀的思想意识。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做一个有精神、有担当、有境界、有理想、有作为的时代青年,这是高考考察学生的趋势。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在表现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反映时代主流思想方面,可以突破千篇一律的议论模式,选取适合的表达方式以及针对性较强的文体,诸如读后感、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散文、文化游记散文、小小说、书信、发言稿、演讲稿、辩论、驳论等等。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事实上,当下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些方面的导向也较明显,在感性阐发与说理思辨方面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你有怎样的思考感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你有怎样的看法和体会?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你有怎样的经验和感悟?你有怎样的故事分享?强调“你”,表现“我”,写给“他”,学生以这样的角色身份进行写作时也应该慎重选取文体和表达语气。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

[2]王大绩.任务驱动型作文辅导大全[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7):5.

[3]高长城.赢在高考.高中作文[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7):12.

[4]杜志建.金考卷百校联盟系列.2019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卷(领航卷)[J].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18(10):5.

[5]张讯.作文素材.考前特刊(高考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1):10.

[6]张讯.作文素材:任务驱动型作文[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9):38.

猜你喜欢

权衡驱动材料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拉丁新风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表白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