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广西高校中本土音乐课程母语文化实践路径

2019-08-06蒙玲玲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探究

蒙玲玲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追根溯源母语文化带动其发展的趋势。发展母语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使命。本文针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高校母语文化教育为主线,对广西高校本土音乐课程母语文化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   本土音乐   母语文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78-02

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热潮。广西一共拥有11个少数民族,孕育了丰富的母语文化资源,母语音乐文化资源尤为充实。广西高等院校作为文化学习与传播的基础,合理的筛选利用丰富的广西地域本土音乐文化资源,设立课程群,阶段性开展教学,田野采风主动探究,第二课堂的延展,让师生共同投入对音乐母语文化的了解、学习、研究、创新,产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力图更好的推动母语文化的发展。

一、母语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组成载体,特有的艺术形式,诠释精神文化产物。母语音乐文化是经过历史洗刷甄选流传的精品,它包含了我国人民的优秀的精神指引,对现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古代的政治管理以乐民心,教化民众,例如《乐记》云“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在广西多个民族在特殊节日还保留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借助特殊的节日进行母语文化的教育与推广,例如三月三歌圩节等,通过艺术形式展演家乡情,描绘家乡貌,更重要是让一代代孩子记住自己的民族母语文化,从小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多层次、多角度的促进民族母语文化的发展。所以可以看出母语文化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广西艺术学院本土音乐课程的实施情况

广西艺术学院作为广西地域的专业类艺术院校,以特有办学特色,推动着广西民族母语文化的保护和活态传承。学校创建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课程群,并设立了民族艺术系,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研设为特有育人思路,将民族民间文化元素渗透到教学与实践中,再将当代先进民族艺术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本土艺术资源有机结合的同时,开展了高等教育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直至现如今,学校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与出版专著研究、成果丰硕。学校给予每个专业每学期的专业艺术采风,“走出去,请进来”,“请进来”聘请民间艺人作为实践教师教授学生或是给予艺术观摩的展演,“走出去”鼓励师生收集广西地域的民族文化艺术元素,进行班风班情的交流,形成专业艺术展演。学校在招生中会针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对特有民族地域进行招生,重点研究与培养,带动广西民族文化人才培养的发展。在科研与教改研究中,学院鼓励师生互动学习提升,以广西地域民族艺术文化研究背景,以不同的视角研究艺术文化溯源与流程、发展,达到以学促教、以教促改,推动教育的发展。学校不仅给予师生最大的学习与研究支持,体验与展示空间,直至初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使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更好的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母语文化育人的环境。学校借助地域优势创办东盟音乐周,将学校以民族母语文化创作的新作品,进行国际化的推广交流,同时邀请国内外艺术大师来学校进行实践与学术交流,给师生营造了拓展文化视野的学习机会。学校会针对特殊的节日开展民族母语文化宣传,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学校会给不同专业的设立展示空间,民族文化画展、民族音乐文化展演、民族舞蹈风情、民族器乐的演示等等,全方位、全领域的覆盖,提升学生的感悟·感知·实践能力。

三、广西高校中本土音乐课程母语文化实践路径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音乐”作为母语文化的分支,记录一个演变时代的艺术记忆,它是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所以作为广西地域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探索多样的实践路径,推动母语文化的发展。

(一)引导师生树立母语文化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行动路径。首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与实施者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其民族母语文化中心点的思想意识,让其充分认识认可母语文化的价值理念,并能深入研究实践路径与价值含义、如何引导学生认知等。注重树立民族母语文化为教育主题的理念,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帮助学生提升认知与专业技能,更应该以文化引导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民族母语文化专业素养与技能,结合熟练的教学思路与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达到教学互动。高校音乐教师也要重视广西地域的传统文化节日的教育功能,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学生寻找音乐文化元素,让学生自我探究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母语文化的价值认知度,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建立丰富的民族母语文化教学与研究模式:面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要尊重其发展规律,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应以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对现有的广西民族母语音乐文化艺术形式与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广西高校应创建自身独有的教学特色,建立广西地域民族母语文化的课程体系,改变广西高校的母语文化课程设置,借助专业主修与通识课程的辅修相结合,使更多的相关的广西民族母语音乐文化课程进入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中去。课程内容的选择以“视听盛宴”“体悟感知”“音画时尚”等,创新与传统相结合,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民族母语文化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民族佳音”,逐渐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发现·讲述·推广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与行为,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给予高校教师与学生地方民族母语文化的科研引导与支持,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长思维模式,促进高等学校传统教育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达到推动了文化与人才的发展与成长双向良好效应。

(三)创设民族母语文化的育人环境

环境是育人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的育人环境直接作用于成长成才的导向性。在高校开展民族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文化孕育于育人的环境。我们可以借助第一课堂的直接性与第二课堂的间接性引入,延续性教育与育人发展。广西高校可以以党团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契机,凭借地域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进行实地采风,广泛收集民族母语音乐文化资源,研学后开展艺术展演;或以特殊节日为主题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文体活动;鼓勵在校园社团中创建民族文化社团,希望以同辈群体拓展文化传递的方式;开展丰富的民族母语文化学术讲座交流;开展校园文体艺术节中的民族音乐文化比赛。高校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的创办民族母语音乐文化特色专栏等。循序渐进让学生耳濡目染培养民族母语文化的学习热情与传播·传递·传承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好转化为创新创业的能力。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综上所述,广西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母语音乐文化底蕴的地域,作为地方高校需要肩负文化传承与探究的使命,并将其设定为育人目标与办学发展方向。广西高校中本土音乐课程母语文化实践路径是处于长期研讨的,也是推动广西地域民族母语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顺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高校的育人不能仅是单一知识技能,更需要引领师生感受国家、民族的时代发展脉搏,让育人更有温度、有内涵。当然凡事也有“度”的平衡,不能过于强调“求同”的发展,更需要关注差异性与发展性、创新性等。希望广西高校能以借助地域民族母语文化为契机,推广与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更好地培养师生民族母语文化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肩负文化发展的使命,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王怡函.广西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五所高校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猜你喜欢

高校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