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中问题式教学的难点分析

2019-08-03左兰仔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式难点阅读

左兰仔

[摘 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问题式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笔者从问题式教学的四个难点入手,寻求问题突破,总结了问题式教学中要掌握的三种基本关系,提出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串、互动题、综合题、课后题四个方面问题,发挥问题式教学的引入作用、启发作用、巩固作用、评价作用。同时,问题式教学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能力基础为基本出发点,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阅读;问题式;难点

问题式教学在生成性教学中起着引发认知动力的作用,以其思维性、趣味性、启发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问题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难点

问题式教学的最大难点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无法融入到学生的信息认知层面。这些问题也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的独角戏。

1.问题设计不恰当

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存在技术性错误,陷入偏颇化、浅显化、单一化,不利于增强阅读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加强学生概括性能力和发散思维;有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接答;有的问题甚至完全背离课文的情景,造成“假问题”的现象。

2.问题趣味性不浓

趣味性十足的问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融洽,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活跃。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愿去充分发掘素材的趣味性,生搬硬套“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有些什么感悟”等问题,有深层次意義的文章摆在学生面前变成了完成考试的阅读理解篇。教师要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问题层次感不强

有的教师没有针对小学生所处的阶段,低估了或者超出了学生的思考范畴,难易度无法掌控适中,不能以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为出发点;有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从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认知情况等方面出发。教师应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

4.问题启发性不足

师生在解决问题中缺少共振,无法进行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有的老师一厢情愿地为了让课堂精彩,而不顾学情一味地追问,学生完全机械般地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走,学生的思想无法受到教师的关注,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没有应对策略,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被动应招,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学无教。

二、问题式教学要处理好的关系

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以及对学情的重视不到位。教材研读是上好一堂课的第一关,处理好教材,教学设计才能正确有效。教师还要着力去调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把握问题设计的节奏。

1.“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关系,要从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向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积极引导学生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考验教师课堂教学 的能力,体现教师“导”的作用。教师既不能 “走教案”,“教师牵着学生走”,又不能 “教师跟着学生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更不能一会儿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会又想起教案,教学显得杂乱无章。

2.“核心问题”和“一般问题”的关系

“核心问题”指的是对认知阅读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核心问题”要紧扣文题,突出主题,突破难点,又要抓住重点句段。“一般问题”则是辅助性问题,以及衍生其他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小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更有限,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时间放在解决“核心问题”上。“一般问题”要服务于“核心问题”的解决,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3.“完成任务”和“获取新知”的关系

一篇阅读课文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往往会有新的感悟和体验,于是,问题的设计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获取新知,启发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的问题放置在课后探索,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般追问,确保教学秩序正常。

三、问题式教学要善于发挥的作用

小学阅读问题式教学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理解新课标对教材的总要求,把握每一篇课文在学期或者阶段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生成更多的认知。

1.问题串发挥引导作用

问题串的设计可以集中到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文章精神实质。借助问题串来开展阅读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其在合作探究下自主地触及阅读的内涵,在知识迁移下形成新的共鸣,为其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互动题发挥启发作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其实,问题的设计既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而来自学生的问题更有价值。优质的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在找题眼、抓中心词句、揭矛盾、比好坏、抓感兴趣的部分,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达到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三位合体。互动题要积极触动学生的认知共鸣,发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的互动作用,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从学情出发,尊重学生的思考,并预见到问题的价值。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又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着生命的灵动、流淌着智慧的灵感。

3.综合题发挥巩固作用

文章的思想是对阅读个体的思考汇总,中心思想的生成又可以提升对个体的认知,这是学生掌握文章的两个阶段,必须同时促进。最后一阶段提出综合题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组织运用。综合问题既要把握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字、词、句和细节,即“文眼”,又要切中文章的特点、重点、难点、作者的思路,通过练习、讲评,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阅读内容、深化思维、巩固思想;学生通过回答,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达到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阅读内涵和外延的目的。

4.课后题发挥评价作用

阅读课后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基本集中在对字句的理解,段落的背诵等,且对作业的评价不科学。教师要在帮助学生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设计课后思考题要注意:一是例题的合理设计,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分析找出关键和重要的信息,借助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解题途径,然后再尝试解题。三是课后生成练习巩固。教师对于课后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诊断性,明确有效练习的目的性,扩展和深化教学内容。设计生成的课后问题,为学生提实践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正确地纳入到认知体系中,并融入方法与过程,形成丰富的认知结构。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问题式难点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