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辅导员“双创”工作室可行性研究

2019-08-01钱进段安琪

大观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创独立学院辅导员

钱进 段安琪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以来,不断成为社会及高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回答“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关键点。相较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更强的“双创”教育需求。独立学院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有开展“双创”教育的优势,承担着学生“双创”教育的义务。文章以艺术类专业为例,立足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实际,对辅导员工作视角下的“双创”工作室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双创”教育;艺术类专业

一、研究背景

“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使得“双创”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并多次在国家层面被提及。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为高校“双创”教育提供政策支持。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为“双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经验及财富累积过程表明了“双创”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其不仅影响着一国的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发展,也是增加税收、提高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因此,无论是市场自我调节,还是国家宏观调控,都离不开“双创”发挥的巨大能动作用。

相较于公办高校,独立院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产能的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其专业涉及到网络、绘画、设计、动画、传媒等领域,具有应用性强、涉及面广等特征。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双创”教育,有利于加快我国文化成果转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提高文化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已有“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独立院校“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数量和质量还远未达到理想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度低,缺乏“产学研”的整体思维。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实践性较强,便于开展“双创”实践活动。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双创”教育缺乏与专业的交叉融合,使得成绩突出的学生缺乏“双创”思维的引导,不敢创新,不愿创业。部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自身专业脱节,“产”与“学”融合度不高,更无法深入进行产品研发。

第二,教育资源匮乏。多数独立院校依托公办母体高校办学,其教育特征、办学特色也受母体高校影响较大,但二者经费来源不同导致其产生的问题不同。母体高校多为公办院校,经费主要为财政拨款。而独立院校作为独立运营的个体,其办学经费均来自学生缴纳的学费。因此,独立院校对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无法比照公办院校,导致独立院校的“双创”教育资源紧缺、行动滞后,无法为以母体学校“双创”教育为参照的模式提供运营保障。

第三,缺乏理论指导。独立院校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侧重于实践环节。因此,独立院校鼓励学生“双创”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更缺乏权威的指导老师,使得有想法的学生不敢尝试,敢尝试的学生易走弯路。独立院校“双创”教育中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及与之配套的实践体系。

三、独立院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双创”工作室的优势

(一)学校优势

独立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公办院校负荷之外的高等教育义务,其目的是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实践人才。独立院校生源具有思想开放、个性张扬、动手能力强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独立院校适合走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应用型人才是“双创”教育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独立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优势。

(二)专业优势

艺术类专业主要包括美術、建筑、动画、设计、传媒等,具有其他专业不具备的思维导向和实践需求。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早熟,思维活跃。其专业特性、学生性格特征与创新创业契合度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师资优势

由于受办学条件限制,独立院校缺乏场地和资金支持,更缺乏成立专业的“双创”教育部门的条件,严重影响着“双创”教育的专业性及普及性。辅导员是独立院校负责学生管理、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及就业指导的直接责任人,也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职业观念。因此,辅导员是独立院校运营模式下最接近“双创导师”的角色。

四、“双创”工作室可行性方案

本项目以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为依托,整合“双创”资源,成立学校领导下、辅导员指导下的“双创”工作室。把学生“被管理”变成“自我管理”,“被实现”变成“自我实现”,整合高校教学管理资源,拓宽辅导员工作路径,提升学生“被服务”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辅导员工作获得感和学生实践的成就感。其运营方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工作室运营制度

第一,优化资源,分类管理。独立院校生源多来自周边地区,本地生源占比较高,学生校外资源丰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隶属学生工作部领导,校内资源渠道畅通。通过“双创”工作室平台,师生资源共享,利于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此外,“双创”教育的需求和普及使得每位学生都可参与创新创业,但并不意味着每位同学都要成为创新创业的直接参与人或责任人。根据其个体特征差异,工作室不仅要面向有想法、有胆量的学生,也要面向有技术、能坚持的学生,台前幕后共同发力,才能形成有机整体,发挥总体最大优势。

第二,实行奖励机制,推荐优秀项目。对于申报的“双创”项目,不仅要有量的保证,也要有质的把关。一方面,鼓励学生多报项目、报好项目,对于可行性强、效益高、潜力大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培训指导和资金支持,将其纳入孵化范围;另一方面,加强对“双创”扶持政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双创”人才和“双创”企业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创业创新者的表彰奖励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和舆论引导作用,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立人才档案。人才是“双创”工作室的宝贵资源。建立工作室档案,不仅有利于工作室人员管理,也可加强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拓宽渠道。“双创”工作室的主要参与者为在校学生,受毕业周期影响,人员流动性较强。因此,定期更换新鲜血液,增加工作室活力尤为重要。工作室可实行“老带新”模式,通过有“双创”经验的学姐学长在毕业前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双创”工作,毕业后可通过“双创”经验交流及讲座的形式带动新进学生,建立毕业生长效反哺机制,促进工作室良性有效发展。

第四,“产学研”相结合,完善考核制度。“学”是学生的根本,“产”是“学”的目的,“研”是“学”得深、产得好”的保证。工作室要定期开展理论培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并对“双创”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产学研”成果来量化指导教师及学生工作,如规定一年内发表相关论文、形成相关创业报告书、申请相关专利的数量等,完善相关考核标准,强化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对考核合格和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定加分政策奖励,对考核合格和优秀的“双创”项目进行有效指导,孵化支持。

(二)整合教师资源,扩大师资队伍

第一,发挥辅导员优势。辅导员是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的第一老师,对学生的信息最了解,掌握最全面,有着其他老师不具备的“双创”教育优势,其工作性质便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生“双创”教育及实践活动。建立辅导员工作视角下的“双创”工作室,由辅导员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室运营及发展能力。

第二,发挥专任教师作用。艺术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强,有着丰富的实践阅历和专业知识,易于指导学生进行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墙体彩绘、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均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市场需求。专任教师在上课之余,和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双创”实践,保证了工作室的管理化和专业化。

第三,加大对指导教师培训力度。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是独立院校艺术类学生最适合的指导老师,但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任老师,对“双创”教育而言都非专业出身。因此,对指导教师“双创”教育培训则尤为重要。只有提高“双创”导师的指导水平,才能保证工作室的理论及实践的质量。

第四,聘请专家定期指导。除了辅导员统筹管理和专任教师专业指导外,还需定期聘请理论基础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创”教育专家、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等作为“双创”教育的智囊团与专家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讲座、“双创”培训和交流等活动,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满足创新创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权威指导需求,提高“双创”的教育层次和教育水平。

(三)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配合

独立院校艺术类“双创”教育的开展还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协作。学校要建立“双创”指导委员会,组建导师团队。此外,作为独立院校,需要突破资金紧缺的瓶颈。学校可通过校园募捐、企业赞助、民间投资等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建立大学生“双创”基金;政府应针对独立院校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对优选出的“双创”项目给予场地、资金、贷款等支持;社会应加强与学校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强化学校内部的部门合作,建立创业项目孵化链条机制;另一方面注重拓展校外基地,加强政府、企业与学校等多方共同研发项目,成为学校“双创”团队的试金石和桥头堡。

参考文献:

[1]柴义江,刘凤云.创业导航[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李海东,刘玉峰.创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4]康丽勇,于环.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左军.“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独立学院辅导员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