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感动中国”颁奖辞中的隐喻认知分析

2019-07-31李全

长安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

李全

摘 要:颁奖辞是一种新兴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应用文体,其语言与“感动”的事迹有着完美的契合点,具有独特的认知语用价值。为了使颁奖辞具有感染力,更加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精神,创作者使用了各种语言手段,其中一个便是隐喻。本文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2019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中的隐喻,以探究隐喻在颁奖辞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概念隐喻;“感动中国”颁奖辞

文章编号:978 -7- 80736 - 771 -O(2019)03 -154 - 02

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颁奖辞作为颁奖典礼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以宣读颁奖辞的方式,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颁奖辞是通过虚拟的情景让观众产生真实的感动,这种感动能持续多久,依赖于颁奖辞的艺术魅力。”[2]因此,颁奖辞必须借助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获奖者进行陈述与评价,隐喻在这一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颁奖辞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隐喻类型,并分析这些隐喻在表现人物事迹和精神中所发挥的认知作用。

一、认知视角下的隐喻

与传统观念不同,在认知视角下,隐喻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修辞方式,而被认为是人类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Mey 1993:301),“具体而言,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南于缺乏清晰的类别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语言,只能用已知事物的具体意象来表达新事物、新经验,通过类比和联想来发现两类事物间的某种相似性及其联系。”[1]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隐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由莱考夫最早在其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莱考夫和约翰逊在阐释概念隐喻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套崭新的术语:“源域”指称隐喻表达的式来源的概念域:靶域指称的是隐喻表达式应用的概念域。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源域到一个较难理解的靶域之间的“映射”。国内知名学者蓝纯将概念隐喻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五个方面: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本质是认知的;隐喻是有系统的;隐喻由两个域构成;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二、“感动中国”颁奖辞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莱考夫和约翰逊将概念隐喻分为了三大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人手,分析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的概念隐喻。

(一)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1]

战争隐喻是一种典型的结构隐喻,其将战争作为源域,用描述战争的各个概念去指称靶域的概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靶域概念。例如“辩论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辩论”作为靶域可以与描述战争的“攻山”、“回山”、“败下阵”等词语搭配使用,在描述辩论场景时可以说“正方对于反方的攻山给予回山”、“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反方败下阵来”等,在这两个句子中,表示辩论的语言表达式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战争概念所规约的。2019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辞中存在战争隐喻:

(1)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

(2)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

这两句颁奖辞都是描述四川达州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渠伟同志的,4年来,为了帮助众多贫困人口和贫困县脱贫,即使患病,他也从不惧怕,像一名战士一样,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在这两句颁奖辞中都体现了“脱贫攻坚是一场战争”的隐喻。

“军令状”指接受军令后写下的保证书,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则必须要兑现,例(1)中的“军令状”是指张渠伟同志决心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将描述靶域战争的相关词语“军令状”来指称源域脱贫攻坚的仟务,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张渠伟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例(2)中,“没有硝烟的战场”指的是所有的贫困村,也指任务的丌展,“战场”本是两军交战的地方,战斗会很激烈,在战场上只能奋勇杀敌,没有退路,用在这里,说明在各个贫困村中会有许多阻碍脱贫工作的障碍,脱贫攻坚就是在贫困村打的一场硬仗,用“战场”一词表现出工作丌展的艰难性以及环境的恶劣性。

从以上两个概念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结构隐喻里的两个概念虽然认知域不同,但是它们各自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规律的对应关系。战争源域为脱贫攻坚靶域提供了构建框架,这个框架决定了我们思考和讨论靶域时所指代的实体和活动。

(二)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统一系统内部参照上一下、内一外、前一后、深一浅、中心一边缘等空间方位组织起来的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们将具体的方位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形成了大量以方位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表达。”[1]也就是说,与结构隐喻相比,方位隐喻概念不是通过另一种概念来构建,而是組织一个互相关联的概念的完整系统。

在方位隐喻中,这些隐喻方向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以我们的自然及文化经验为基础的,其中最典型的是“上一下”类型的方位隐喻,由于向上或向下的方式、程度、位置等有所不同,因此衍生出的隐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一般认为“好为上,坏为下”,“高兴为上,悲伤为下”,“健康和生命为上,疾病和死亡为下”等等。

(3)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4)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

(5)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的责仟越重。

在这几句颁奖辞中,用到的隐喻都是“上一下”类型的方位隐喻,例(3)和例(4)的“倒下”分别隐喻死亡和疾病,由于严重的疾病会强迫我们的身体躺下来,因此死亡或得重病的时候,身体是完全躺到的,所以“死亡和疾病就是下”。“死”这个宁眼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是非常忌讳的,通常都会用别的词语来代替,那么在正式的场合更是如此,例(3)中的“倒下”委婉地向我们传递了人物命运结局的信息——死亡,同时这种含蓄也能产生一种遗憾与惋惜的情感;例(4)中的“倒下”让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人物的坚韧与身负责仟之重大。例(5)明显将方位隐喻“上一下”投射在了情绪上,由于人在紧张、高兴时身体通常会保持挺直的状态,松懈、悲伤时身体会呈现低垂的状态,因此“紧张为上”,例(5)中用“乘客的心悬得高”来说明人们心情的紧张,从而突显出事情的紧急,这个方位隐喻的应用将当时的环境状况充分地再现了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传健机长依旧能临危不乱,正确处置,表明人物具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拯救了119名旅客的生命,实为英雄。

(三)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指人们将抽象的、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视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指称、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人类最初的经验来自于对具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体验,因此,那些无形的、抽象的概念都是人们通过对有形的、具体的概念为参照来认识的。在2019感动中国颁奖辞中,这一类的隐喻较多:

(6)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

(7)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以上隐喻都是实体隐喻,例(6)将歹徒的行凶行为看作是具体的“道路”,“道路”是可以截断的,因此用“喝断”来指称吕保民制止歹徒的做法,“断”宁表明“歹徒行为被制止”这个结果,且“喝断”能让人感觉到刚劲有力,从而可以体现出人物在危险时刻的坚定和勇敢。例(7)句是将“扶贫的成果”用人们可以感知的确切温度体现出来。由于正常运转的心脏是有温度的,因此在借助“心”这个概念的表达中,温度常常含有褒义,如“热心”、“暖心”等,没有温度则含有贬义,如“寒心”、“冰冷的心”等等,在例(7)这个隐喻中,“人们的心热了”说明张渠伟的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成效,人民过上了好口子。

另外,在实体隐喻中,容器隐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将本体,即原本不是容器的地域、视野、事件、行动、活动、状态等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容器隐喻的认知基础是人的身体,由于身体是人最熟悉的,因此人类认识世界便是从身体丌始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有内外之分,人们也将这种属性投射在其他的物体上,如:

(8)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人深渊;

这个句子将杜富国遭遇的危险情况视为有具体边界的实体——“深渊”,因此有“坠人”之说,人们便可以通过对深渊的认识——艰难危险的境地,来认知人物遭遇危险的厉害程度,以此来说明情况的危急以及人物所受的伤害之大,在这样的境遇中,杜富国却依然坚强勇敢,保护战友,体现出了他精神的伟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們能够看出,实体隐喻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原本无界的事件、状态等化为有界的具体物来进行指称和量化,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达到认知的目的。

三、小结

本文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三个方面对2019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中的隐喻进行了认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隐喻在颁奖辞中的丰富意蕴成功地构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精神品质,给人们带来了绝妙的认知体验,使得颁奖辞既突出了人物及其事迹,又感动了大众。

参考文献:

[1]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

[3]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3.

[4]周明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的认知语用分析[J].修辞学习,2008 (5).

[5]马瑞洁,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巾的身份建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9.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认知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