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路径探究

2019-07-29韦红妮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论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教育,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矛盾,提出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写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作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重点,把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遺产传承教育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38-03

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下,如何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特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新方向。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探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的路径。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矛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是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2016年11月广西壮族霜降节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18年10月,广西有50个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名册,618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项目名册。自治区代表性传承人由2011年的119人增加至555人。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以10%的速度递增,从2003年到2018年10月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

一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快速增长,另一边则是尚未形成明显经济效益,传承人才断层非常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裂的局面。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主要存在以下矛盾:一是古老师徒传承与职业教育体系一对多之间的矛盾;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提高与质量发展乏力的矛盾;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的矛盾。广西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只批判不继承的全盘否定,也不能只继承不批判的全盘肯定,要批判地继承非物质文化,也要批判地借鉴国内外文化成分,还要勇于创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民俗学、艺术、医学、文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如何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广西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全新课题。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写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1.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广西高职院校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普及推广。近年来广西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先后播出了广西原创动画连续剧《铜鼓传奇》《漂移岛天空之城(精华版)》《漂移岛之天空历险记》《海上丝路之南珠宝宝》。目前广西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十几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动漫游戏专业,但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仅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相对较少,应予以加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开设涉茶专业的高职院校,其他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设计丰富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设计应该兼顾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尽量多样化、丰富化。比如专业课程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设置了“民族建筑装饰设计与应用”“民族景观建筑设计”等特色课程。在通识课程中,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环节中增设了《布洛陀》《百鸟衣》的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在音乐教育中加入了广西壮族山歌知识,讲述马山壮族山歌三声部创发,在体育课程中增设民族体育,学习抛绣球、舞草龙等,学生得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地方特色、文化特征。

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外活动灵活化。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实地走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基地,可以利用党日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校园晚会等推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结合学生社团、各类比赛,实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实地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促进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对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自觉性。

4.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数据化,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11月把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合并为图书与信息中心,正式迈入了智慧图书馆阶段。基于“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智慧图书馆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知识的共享,又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使用的便利性。在线开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一批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的在线课程指日可待。

(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作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重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进校园,高职学生拜师学艺。以往各地习惯于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技艺,自2015年我国提出“传承人群”概念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了“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发展阶段。文化部、教育部2016年授权广西民族大学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截至2017年1月已经培养出织锦技艺、制陶技艺、编织技艺、刺绣与染织技艺、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5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群培训班,约150余人次,部分解决了传统习惯上师徒一对一传承、人员少、受众窄的局面,做到利用现代教育体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向纵深发展,下一步广西高职院校应邀请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到校开展讲座、开设课程,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经济转化能力。

2.行业专家进校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设计。2017年6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中国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国家资源库。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指导学生设计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通过教学、实训课程,提取广西非物质文化中的美学成分,转化成触手可及的文化商品,吸引高职学生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

3.高职学生出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业。广西职业教育学校中有42所学校成立了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其中只有11所高职院校,占全部基地成立学校的26%。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训课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后,技艺较高,有志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职业的,可以在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下开办自己的企业,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感悟商品化。部分学生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把传统工艺中难以制作生产的土布、绣针、绣线等工业化、流程化,运用现代工业手段精简工艺环节,加强保护与开发。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藏、展、教、研、训五位一体,充分发挥原有民族技艺大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融通共建,深耕西南地区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家具研究产业、数码影像制作。

(三)把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1.服务大中小学、社区、旅游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宣传工作。这两年广西高职院校到中小学、社区、旅游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尚未见新闻报道。只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6月承办了“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表演了《龙狮献瑞》《天琴传音》《壮族生活红似火》《绣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观众现场体验陶艺、木艺、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经费保障增长很快,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开展贴近民生、服务民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多,考虑到各校的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刚建立,未来一段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项目精耕细作的局面应会加强。

2.服务精准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对口帮扶。2016年第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班时,参训的33名广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有20名学员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拨付给参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费从2015年的3000元/人增长到4500元/人。广西高职院校每个学校都派人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应重点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户,协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办个人工作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协助当地政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切实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为扩大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服务,比如法学类高职院校可以派出教师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制定与执行,派出师生结合案例对《世界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物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解释。

3.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北部湾经济发展。广西于2018年6月第一次以市县两级为重点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南宁市非物质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其他广西高职院校参与率不高。广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优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展会与活动,坚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打造区域特色,整合广西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东盟国家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极具保护价值。广西印发了《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精神,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形成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优秀民族文化教育保护的有效机制。目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未来(下转第83页)(上接第39页)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走创新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走惠民、富民之路。

【参考文献】

[1]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霜降节[EB/OL].(2018-06-07)[2019-01-25].http://gx.people.com.cn/GB/n2/2018/0607/c386620-31678889.html

[2]传承壮乡文脉,广西非遗保护工作硕果累累[EB/OL](2018-11-27)[2019-01-25].http://www.sohu.com/a/278089786_114731

[3]陆小荣,陆旻瑶.职业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探索[J].江苏陶瓷,2017(12)

[4]倪漫.地方高职院校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艺术科技,2016(4)

[5]王春红.传统手工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深入传承研究[J].科技視界,2016(4)

[6]王莉,贺能坤.近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6(5)

[7]杨丹妮.从能力建设到文化赋权:以2016年度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个案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学报,2018(9)

【作者简介】韦红妮(1982—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文学硕士,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院校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