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
2019-07-25钟悦颖
钟悦颖
【摘 要】奥菲利亚这一人物形象来自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悲剧气质的角色,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米莱斯根据这一人物形象创造出《奥菲利亚》一画。在下文笔者将会从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分析的三个层次来解读《奥菲利亚》,并延伸出奥菲利亚从文学人物形象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以及其中的内涵。
【关键词】《奥菲利亚》;图像学;符号内涵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220-02
一、《奥菲利亚》的创作背景
奥菲利亚出自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莱特》,在原著中,奥菲利亚是一位御前大臣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杀死老国王的帮凶,王子哈姆莱特非常喜欢奥菲利亚,但哈姆莱特为了给老国王报仇故意装作精神失常,抛弃了奥菲利亚的爱,还错误地杀死了奥菲利亚的父亲。奥菲利亚无法面对自己的恋人杀死了父亲这一事实,变得神志不清,精神恍惚,整天唱着歌在野外游荡。她在采花时爬上了一棵杨柳树,想要把自己编的花环挂在树枝上,可是树枝突然折断,奥菲利亚落入水中,她一开始漂浮在水面,嘴里唱着古老的歌谣,慢慢地沉入水底,最终与尘埃化为一体。由此可见,奥菲利亚这个人物形象充满了悲情,哀伤的精神气质。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的“神童”,十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艺术协会颁发的银质奖章,十一岁就进入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就读,十八岁时获得金质奖章,他创作他的成名之作《奥菲利亚》时年仅22岁。就米莱斯的创作生涯来说,他并不是一生都忠于拉斐尔前派的原则,他的拉斐尔前派时期是1848—1860这一期间。米莱斯的绘画除了注重写生还宣扬了一种宗教道德观念,在画面的气质方面是充满感伤情绪的。《奥菲利亚》使米莱斯成名,也是米莱斯绘画风格一个转变的节点。在《奥菲利亚》之后,米莱斯当选了皇家美术学院的会员,还有许多贵族来找他画像,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他进入了上流社会的圈子,沉迷于这种贵族式的享乐生活,心中对于拉斐尔前派的梦已经淡忘了。因此,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是他的拉斐尔前派时期一个美好的纪念。
二、《奥菲利亚》图像学分析
(一)前图像志描述
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有着唯美精致的画风,画面上森林河流的场景被真实的还原,画中的奥菲利亚横躺在河中,处于一种半漂浮的状态,穿着金线绣成的华美衣裙,裙摆的纱在水中若隐若现,她两手掌心向上无力地摊开,这一细节很好的表现了一种平静超脱的情绪。再来看奥菲利亚的面部表情,双眼没有焦点,嘴唇微微张开,脸颊上还浮起了淡淡的红晕。这样的平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奥菲利亚的癫狂,就正常人来说,跌入河中会本能地挣扎,会惊慌害怕,米莱斯不但真实地还原了场景,也还原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在构图上,河岸和奥菲利亚在画面中形成了三条横线,是一个平行线构图,这样的构图就能给人平静缓慢的感受,并且为了不让画面看起来过于单调,米莱斯还在画面中穿插了一些竖线条,如前景里竖向生长的植物,奥菲利亚微举的双手和背景中立着的柳树。这些竖线条打破了构图的单调,保留了整体的平静感觉。
(二)图像志分析
在米萊斯的《奥菲利亚》中,“花”这个元素被赋予了许多含义。画面上,奥菲利亚右手旁浮着一个花环,用的正是原著里所说的毛茛、荨麻、雏菊和长颈兰所组成的,在画面右上角,也可以看见几株长颈兰。在其周围还有溪水毛茛,象征了幼稚和忘恩;头顶的垂柳象征着被遗弃的爱;在衣裙中间有象征思念的三色堇和象征忠诚的漏斗花;在奥菲利亚的裙摆周围还有象征忠贞的紫罗兰,代表爱情的蔷薇和象征着她美丽容颜的粉红玫瑰。这些都是在原著中出现过的花,每一种花都有自身独特的象征意义,都与原著中人物的性格和经历相联系。
除了原著中所提到的花,米莱斯还加入了一些表达自我情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花,比如说出现在花环中的红色的罂粟和蓝色的勿忘我,罂粟代表了死亡与长眠,勿忘我象征着缅怀的情感,也代表了绝望的爱。画面前景中还有一些荨麻,象征了奥菲利亚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另外,在柳树的枝头有一只象征着爱情的知更鸟,这只鸟代表了奥菲利亚,当奥菲利亚慢慢孤独死去的时,这只鸟也振翅欲飞。
(三)图像学阐述
《奥菲利亚》中表现出极致唯美的死亡和溢于画面的伤感情绪,这种情感的流露是对原著的还原,还是画家的感同身受?在《哈姆莱特》中,造成奥菲利亚死去的原因就是恋人的抛弃和父亲的离去。在那个时代女子和男子相恋后,就算男子抛弃了女子,这个女子也不能再有别的恋情,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忠。所以奥菲利亚的死除了恋人和父亲的因素,这个社会和时代也沾上了她的鲜血。说到时代和社会的不理解,米莱斯也曾经历。
米莱斯于1848年加入拉斐尔前派,这是十九世纪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兴起的美术思潮运动,主张绘画应回到拉斐尔之前,也就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核心人物有罗塞蒂,米莱斯,亨特,其绘画作品画风写实,主张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避免教条化,反对学院派的机械化,坚持自然主义的美学观。拉斐尔前派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工业开始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动荡的时期。拉斐尔前派的成员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困惑,这种状态下,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中总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这样的忧郁伤感成了他们共同的精神气质,也成了他们艺术创作中的美学特色。
三、奥菲利亚的符号内涵
奥菲利娅作为一个文学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感伤悲剧气质,许多的画家都在画面上表现过这个形象。从德拉克洛瓦画面上那个紧紧抓住树枝的奥菲利亚,到拉斐尔前派沃特豪斯和象征主义代表雷东表现的唯美伤感的奥菲利亚,再到现代何多苓浴缸中的奥菲利亚。每个画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奥菲利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去表现,关于奥菲利亚这个主题似乎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形式。
首先,在表现元素上总是有水、花卉(花环)、神情伤感的女孩形象,当这三个形象组合在一起时,是向看画者传达着一种信息:这是奥菲利亚。当这个组合在画布上被多次地展现,那么奥菲利亚这个形象就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抽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符号。其次,奥菲利亚这个形象中包含着悲剧、唯美、忧郁、疯癫的气质,也成为与奥菲利亚人物形象紧密相连的一部分,成为奥菲利亚这个符号的所指。
当然,除了这些气质上的所指,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奥菲利亚其实是一个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哈姆莱特为了复仇将她抛弃,又在权力的斗争中误杀了她的父亲,这一切奥菲利亚都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由着这争斗的漩涡将自己卷入水底。因此,在这些画家的画面上,奥菲利亚作为符号学上的能指,它的所指是很多的,具体的意义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得出。
四、结语
米莱斯的《奥菲利亚》虽然不是第一个对奥菲利亚进行表现的,但是他所表现的图像是最成功的。画面中那个仰面朝天,眼神迷离的女孩,展现着她唯美并充满了悲剧性的死亡,让人们都愿意相信她就是《哈姆莱特》中的奥菲利亚。不仅仅是因为画中奥菲利亚人物形象还原了原著中所具有的气质,还有米莱斯对画面的精致描绘以及画中花卉所蕴含的寓意,这些细节都能带给观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内心的共鸣。
在西方绘画史上,也有许多被反复表达的题材,例如丽达与天鹅、友第德、黄金雨等等,它们都从最初的图像表达到后来从图像中抽离,形成一个符号并且对应了不同的所指。这些符号的形成往往都与社会背景有关,当宗教掌控权利时,需要用天使报喜,耶稣诞生这类宗教符号来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当王公贵族当权时,偏爱用酒神,爱神这类神话符号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当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带来冲击时,奥菲利亚被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用来表现内心焦虑与伤感的情绪;在这个女性意识崛起的时代,奥菲利亚作为一个在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被女权主义者用来传达心中的不满。
总之,当奥菲利亚人物形象成为符号的时候,它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奥菲利亚本身,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赋予奥菲利亚这个符号更多的所指,让这个符号在艺术的长河里留下永恒的印记。
参考文献:
[1]欧文·潘诺夫斯基,戚印平,范景中.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上海三联书店[M],2011.
[2]约翰.罗斯金.前拉斐尔艺术.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M].2008.
[3]威廉.莎士比亞,朱生豪.哈姆莱特[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0.
[4]周绍斌.西方美术作品欣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