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表演”的社会功能初探

2019-07-25苏建华

戏剧之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戏剧表演心理治疗

苏建华

【摘 要】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戏剧表演”主要是指舞台上的艺术表现,但在国际上,表演早已从艺术上的高超技艺走向了普通大众的实际行为指导,即开始参与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分别从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职场及生活领域阐述一下表演的社会功能,从而让大众对“戏剧表演”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戏剧表演;教育戏剧;心理治疗;人类表演学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15-02

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戏剧表演”主要是指舞台上的艺术表现,但在国际上,表演早已从艺术上的高超技艺走向了普通大众的实际行为指导,即开始参与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分别从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职场及生活领域阐述一下表演的社会功能,从而让大众对“戏剧表演”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戏剧表演”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戏剧表演”除了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的技艺以外,因其具有提升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等特性,早在十八世纪初就已经应用到了英美的幼儿、中小学及大学的课堂教学中,被称作教育戏剧(DIE/TIE或Creative Drama)。具記载,英国小学女教师哈丽特·芬蕾-强生是最早将戏剧表演内容应用于教学课堂的,“她于1911年出版的《教学中的戏剧方法》(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被誉为是第一本在学校教学中应用戏剧方法的著作”[1];另一位则是主张表演和游戏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的英语教师、教育家亨利·卡德维尔·库克,他于1917年出版了《游戏方法》,在二者的引领下,英国的教育戏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小学逐渐发展到高年级,形成覆盖成人教育及特殊教育在内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在美国,小学教师温尼佛列德·瓦德的是美国教育戏剧的代表人物,她将“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tics)引入教学,并于1930年出版著作《创造性戏剧》,随着她及学生的不断传播,美国多所大学相继开设戏剧课堂,创造性戏剧逐渐被列入教育计划中,形成了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台湾和香港教育戏剧发展相对较早,均在20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表演艺术教育”于1986年写进《艺术教育法》,2001年写入《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在香港,教育戏剧受英国的影响最初以TIE(Theatre in Education)形式为主,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香港的绝大部分学校都设有戏剧课外小组,近六成教师将戏剧用于课堂教学,数十所学校开设了戏剧表演课程。”[2]

在中国大陆,大中型城市引入教育戏剧相对较早。北京、上海等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在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中引入教育戏剧,并创办了多家戏剧教育机构,通过表演丰富多彩的教育戏剧,使学生在个性发展、自信养成、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沟通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在高校,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也长期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潜能开发训练,排演各种教育戏剧,通过一种反思的戏剧,让观众与演员参与社会现象、讨论矛盾纠纷,化身矛盾主角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判断世界的能力。在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9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此次《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戏剧、影视列入学校美育的课程当中,并提出通过开设艺术实践类、史论类等任意性选修课程来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思想。截止2019年初,国内大部分省市院校及中小学已开设相关美育课程,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大中与小幼、课堂与课外、普及与专业、学校与社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全方位美育体系。

另外,将“戏剧表演”引入教育体系,对于启发学生对社会的“早知”“早觉”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对于学生建立步入社会前期的模拟社会行为,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自觉意识起到了启蒙、引导的作用。著名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育戏剧、表演训练正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由探索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不同的戏剧环境中得到认知,从而满足其自身作为发现者、研究者的要求,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将“戏剧表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教育戏剧作为一项教育改革措施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将有助于为广大学子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社会科学的认知能力。

二、“表演”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表演”主要应用于心理治疗方面,最初的表演治疗方式是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1920年首创的用于集体心理治疗的心理剧( psychodrama),他提出“台上的角色可以边演边创造,治疗师充当心理剧导演,接受治疗的人在剧中表演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受过训练的演员和治疗师协助演出,”[3]

表演过程中对来访者进行引导及治疗,从而使来访者在模拟真实情景的环境下表现自我,挖掘心理的潜在问题,解决来访者心理困惑。随着表演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倡导者弗莱德·纽曼( Fred Newman) 及其同事将表演治疗发展成为一种更加灵活的社会治疗方法,即“通过改变原有的生活形式,来改变与之相应的情绪状态,从而让来访者在表演过程中表达出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复杂情感状态, 以减少习惯性心理防卫,突破内心障碍,唤起创造力、自发性和想象力”[4],进而达到深刻的认识自我能力,而治疗师的角色则可以称之为“话语艺术家”,帮助来访者内心重构,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例如,在美国监狱里会专门开设戏剧表演训练课程,犯人们通过在各种戏剧情境中体验,来降低了具有暴力倾向的犯人出狱后再次犯罪的概率,从而促进治愈其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表演心理治疗进入中国的心理治疗领域相对较晚,其中台湾是开展表演心理治疗比较活跃的城市。在台湾,戏剧表演治疗除了应用于一些心理问题的治疗,“还用于帮助情绪障碍,肢体残障,聋、盲、心理发展残缺、社会恐惧症的患者或者老年人等方面,尤其是对于那些失忆的老年人,有明显的疗效。”[5]

在内地,戏剧治疗还在逐渐被认知的过程当中,其主要应用于心理疏导方面,例如对地震灾区失去亲人,以及受过重大创伤的人们进行的心理疏导等。有这样一则实例,在汶川地震中,一个小女孩失去了父母,连唯一的妹妹也因她要逃生未能施救死去,这令女孩的内心充满伤痛,并产生极大等愧疚感。她开始封闭自己,禁食禁言,无论工作人员多么细心照顾,她依然少言寡语,不与外界接触。表演心理工作室的老师来到灾区进行心理治疗,用戏剧表演的方法让孩子再次进入当时的情境,将内心忏悔的话语表达出来,从而缓解和释放了孩子心理压力,通过几次的治疗,孩子开始接受外部世界,心理状态逐渐恢复正常。可见,表演心理治疗是一项改善心理情绪问题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表演”还可以改善亲子关系、伴侣关系以及社会人际关系,通过在不同的事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来访者体会不同的人物心理和生活境遇,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缓解生活中的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關系融洽、和谐。

三、“表演”在职场及生活中的应用

在职场及生活领域里,“表演”应用更加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为“人类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兴起于二战后50年代,最初主要由人类学家关注,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人类学家欧文·戈夫曼,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另外还有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SocialDrama)等,后来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戏剧思想家理查德·谢克纳(Richard Sehechner)在研究和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人类表演学”理论,并于1977年出版了《人类表演理论》一书,此后“人类表演学”便陆续走入美洲、欧洲、亚洲等众多高校。人类表演学理论主要包括审美表演、社会表演、大众表演、仪式表演和游戏表演这五个范畴,“其理论基础是人类日常生活的表演,即所有客观存在都是存在,所有存在都在行动中,凡是自我指涉的行动就是表演。”[6]

因此,一切有指向性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当作表演来研究,例如,古代的祭祀或职场中的日常表现等。

在中国,将“人类表演学”引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他于20世纪80年代前往美国学习,90年代回国提出了以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甚至历史、文学为研究方向的社会表演学,他认为“凡是与人打交道,且要争取获胜,达到理想价值的语域和场地都将出现社会表演学的身影,都将是社会表演发挥作用的地方”。    [7]

因此,社会表演学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指导。它逐渐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培训当中,例如法律(警察、律师等)、销售(金融、保险、产品销售等)、医疗(医师、护士、心理咨询等)、教育(教师、培训师等)、创意(工程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等)、其他(机械、煤矿工人)等行业人员的培训,正是通过表演训练的特殊性——潜能开发,使企事业员工达到完善企业形象、提升沟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创建企业文化、解决组织难题,提升管理能力等。目前此类培训机构主要以企业剧场的形式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参与的培训的人员主要有企业高管、中层人员以及新就职员工等,由于表演基础的共性以及角色塑造的个性,使每一次培训内容都有所不同,这种根据不同企业及受众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体现了表演训练的灵活性及有效性,因此,受到了众多企事业的认可。

可以说人类表演学是一项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学科,著名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上场或下场的时候,并且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扮演几个角色。”因此,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泡沫化时代里,网络世界发达但精神生活匮乏,人们缺少对社会和自身的准确认知,大众幸福感缺失的种种境遇下,人类表演学、戏剧表演训练对于如何灵活自如的扮演职场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戏剧表演”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他可以应用在教育、医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舞台的艺术,更是学习的方法,治病的良药、生活的哲学,它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满足不同的需求,达到不同的效果。因此,认识“戏剧表演”的社会功能将更有助于人们开发潜能、完善自我,更有助于人们健康发展、促进和谐。

参考文献:

[1][2]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础教育,2011,(3):68-69.

[3]朱兴国.表演心理学与社会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8,(8):33-34.

[4]郝琦,汪新建.表演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8):87-89.

[5]姜澎,赵殷.戏剧表演:心理治疗新手段[J].家庭医药,2013(9): 70-70.

[6]孙惠柱.人类表演学系列:谢克纳专辑[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4.

[7]俞建村.人类表演学的缘起、现状及趋势[J].中国戏剧,2008,(4):53-55.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戏剧表演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