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07-22王岩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呼吸内科

王岩

【摘 要】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日至2018年10月5日7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指标分别为(20.33±0.86)次/min、(87.42±2.61)次/mi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2.86%,低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呼吸内科;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近几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概率不断增高,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生活环境、压力、习惯等,此类疾病病程较长[1],病情极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患者不仅要承受生理痛苦,还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在予以有效治疗的同时,护理干预措施对病情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的效果。

1 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资料 于2018年1月20日至2018年10月5日抽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动态随机法)。对照组(共35例):年龄平均(50.38±2.74)岁,最大65岁,最小41岁,男女比21:14,病程(1.13±0.24)年。观察组(共35例):年龄平均(50.12±2.50)岁,最大63岁,最小38岁,男女比19:16,病程(1.02±0.17)年两者基础资料比较,对比差别微弱,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处理异常状况,遵医嘱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合理使用药物,保证个人卫生,病房干净整洁,定期通风。

观察组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主要在于:①心理干预,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包括治疗原则、预后、注意事项等,促使其了解心理对病情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成功案例展示、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音乐疗法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耐心解答其心中疑问,消除错误认知,尽量满足其需求,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治疗信心。②呼吸道干预,保证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营造安静、温馨环境,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采取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操作,必要时采取吸氧,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发生。患者可见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应及时予以机械通气或吸氧等操作,首先保证气道通畅,清理分泌物。③饮食干预,患者通常呼吸负荷较大,需消耗较多能量,护理人员应加强饮食指导,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少食多餐,密切注意患者进餐表现,如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餐,消除危险因素后继续进食。

1.3 实验指标 观察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不良事件情况。

1.4 统计学 计量资料(呼吸频率、心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事件概率)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檢验,数据以SPSS21.00软件处理,两者对比价值高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对比 两组干预前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性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指标分别为(20.33±0.86)次/min、(87.42±2.61)次/min,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列。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数据为2.86%,低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性不大,P>0.05,如表1所列。

3 讨论

呼吸内科患者以肺部、器官及胸腔组织为主要病灶,此类疾病复发性高,病情发展快,可造成呼吸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治疗以药物、手术等方式为主,临床发现,及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病情尽快康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3]。

本文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行为、语言进行观察,疏导其不良情绪,主动为其普及疾病知识,提高患者认知,通过成功案例展示、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音乐疗法等,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治疗信心,另外,病房环境应温湿度适宜、安静温馨,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分泌物,行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操作。机械通气或吸氧等操作前,首先保证气道通畅。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4~5],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少食多餐,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餐,尽快消除危险因素。

此次结果可见,干预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指标分别为(20.33±0.86)次/min、(87.42±2.61)次/min,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感染,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性不大,可能与样本容量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保证临床安全性。

参考文献

魏晓霞,曹宇利.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2):55-55.

李黎辉.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280-281.

王莉.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40-241.

刘芳.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压疮预防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246-247.

鲁艳玲.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与影响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48-249.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呼吸内科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