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18年度阜南地区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9-07-19胡玲惠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淮麦半冬性周麦

胡玲惠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阜南地区推广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于2017—2018年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烟农19、周麦30号、荃麦725、烟农999、淮麦22等品种较对照品种泛麦5号生育期适中、增产显著,综合表现优良,建议可在阜南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比较;阜南;2017—2018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95-2

阜南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地区,淮河上中游结合部的北岸。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光照充足,区位独特,自然资源丰富。阜南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小麦常年种植面积比较稳定,约8万hm2,在安徽省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由于目前阜南市场上小麦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笔者于2017—2018年度选择恒进麦8号、濉1216、烟农19、徽研77、周麦30号、良星66、荃麦725、烟农999、天益科麦5号、淮麦22、涡麦99、西农979等12个新品种,以泛麦5号为对照,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在当地作为冬小麦种植的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阜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力水平中上等,前茬作物为玉米,平均产量7.5t/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新品种共12个,分别为恒进麦8号(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周麦16/淮麦28,2017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70002)、濉1216(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泛麦5号//泛麦5号/烟1604,2018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80036)、烟农19(冬性品种,200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编号为鲁农审字[2001]001号)、徽研77(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新麦13/烟农15,2016年通过安徽审定,编号为皖麦2016033)、周麦30号(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周麦23号/周麦18-15,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06)、良星66(半冬性品种,亲本为济91102/济935031,2010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0004)、荃麦725(半冬性品种,亲本来源为(皖麦19/徐麦25)//皖麦44)/宿043,2018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80018)、烟农999(半冬性品种,2016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6012)、天益科麦5号(半冬性品种,亲本来源为淮0566/洛麦23,2017年通过国审,编号国审麦20170003)、淮麦22(半冬性品种,亲本来源为淮麦18/扬麦158,2007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審麦2007005)、涡麦99(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百农3217/淮9628//鲁麦21,2014年通过国审,编号国审麦2013012)、西农979(半冬性品种,亲本为西农2611、(918×95选1)的F1代,2005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05005)。以当地常规冬小麦品种泛麦5号为对照(选育单位为地神种业农科所,品种来源冀5418京泛309//周麦13,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7)。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2-3],3次重复,重复区间走道均为0.6m,四周设2m的保护行。种植密度为270万/hm2,全区收获计产。品种之间设宽1m左右的保护行,小区的面积为8㎡(8m×10m)。

1.4 试验方法 2017年10月12日机械条播,行距25㎝,播深3㎝左右。播种前结合土壤肥力施入基肥(15-15-15)750~900kg/hm2。

1.5 调查项目 试验过程中,监测各品种小麦的生育进程,统计全生育期以及主要的农艺性状。2018年5月底,对各处理小麦进行考种,调查其有效穗数、穗粒数等经济性状,对小区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新品种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12个新品种中,以徽研77和良星66的生育期最长,比对照品种泛麦5号长2d,西农979、天益科麦5号和恒进麦8号的全生育期最短,比对照品种泛麦5号短2d;平均株高以恒进麦8号最高,达91.2㎝,比对照品种泛麦5号高10.7㎝,天益科麦5号的株高最矮,为74.8㎝,比对照品种泛麦5号矮5.7㎝;株型多为紧凑、较紧凑型,穗型多为纺锤形、长方形。整体看来,濉1216、烟农19、淮麦22、周麦30号、荃麦725、烟农999、涡麦99这几个品种的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差别在0~1d,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全生育期相对适中。

2.2 不同小麦新品种的经济性状及产量 由表2可知,有效穗数以徽研77最大,达669.00万穗/hm2;穗实粒数以周麦30号最多,达37.5粒;千粒重以徽研77最重,达47.9g;实际产量以荃麦725最高,为8215.42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37%;其次是烟农19,平均产量8205.47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24%;超过8000kg/hm2的品种还有周麦30号、烟农999、淮麦2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5.66%、6.35%、6.38%;比对照品种减产的品种有西农979、涡麦99。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濉1216、烟农19、淮麦22、周麦30号、荃麦725、烟农999、涡麦99等品种的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基本相当,生育期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相对适中。(2)产量超过8000kg/hm2的品种有烟农19、周麦30号、荃麦725、烟农999、淮麦22,产量分别为8205.47、8084.57、8215.42、8137.34、8139.37kg/hm2,与对照品种泛麦5号相比,增产幅度在5.66%~7.24%,差异极显著;西农979、涡麦99比对照分别减产0.94%、0.27%;其余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0.65%~2.92%。(3)综合考虑全生育期、产量等性状,适合在阜南地区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有烟农19、周麦30号、荃麦725、烟农999、淮麦22等5个品种,这些品种全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可大面积推广应用;而其他品种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徐雯,陈可伟,陈俊义,等.2016-2017年度宜兴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8,371(05):56-58.

[2]陈丹,孙东成,冯明霞,等.2016-2017年度华阴农场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2):12-13.

[3]王立涛.2015—2016年度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8):42-44.

[4]黄小东,张海燕,陈莉,等.2016年苏中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种子科技,2017(1):102-103.

[5]于沐,周秋峰,赵建国,等.2016—2017年郑州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48-4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淮麦半冬性周麦
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的遗传构成解析
睢宁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筛选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淮麦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小麦新品种“淮麦35”基本苗数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简报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淮安农科院:“布谷鸟”走进对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