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在乡村振兴实践应用中的评价研究

2019-07-19侯小雪蔡凌曦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实践应用

侯小雪 蔡凌曦

摘要: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实践应用研究,需要一套客观、全面、更加贴合评价其发展能力和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文在国内外绿色经济、创新经济及绿色指数等相关理论和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绿色创新为维度的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实践应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计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后,以蒲江县寿安镇作为样本地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等方法,对理论实践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得出了样本地区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实践应用的总体评价结果,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了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实践应用实施建议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实践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 F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06-6

Abstract: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green innovation economy needs an objective,comprehensive and more suit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its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green economy,innovative economy,green index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green innovation economic theory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ural green innovation as the dimensions. By design and buil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evaluation methods,in pujiang county ShouAn town as a sample region,the method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fuzzy evaluation method,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e sample is obtained green innovation in economic theory overall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combining the reality dem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green innovation economy practical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day light.

Key words:Green innovation economic theory;Practical appl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中国多年经济高速的增长铸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但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学术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将绿色、创新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形成了一套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该体系以绿色创新经济理论为核心,能更有效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路径和方法的支撑。本文将在绿色创新经济理论指导发展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构建最终效果的评价体系,并以具体地区为对象,展开评价研究,对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科学的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绿色创新经济理论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在国内外均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其理论研究方面有不少的成果。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1]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一书中提出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经济协调发展,以生态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是以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学者李四能[2]认为绿色创新经济是以绿色为发展目标,以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形态,并且绿色创新经济的本质是将要素、结构、功能以及运行机制层面与经济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的最有生命力和效率最高的经济系统。孙逸涵等[3]认为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三低(低污染,低排放,低自然资源消费),来达到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

1.2 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发展模式和路径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为中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而现代不少学者却认为环境与经济并不冲突。季铸等[4]认为绿色经济模式是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一体化,并以可持續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发展模式,强调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目标。孙伟等[5]认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强化战略规划,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加大对绿色科技的研发力度,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紧密结合的态势,在发展绿色经济,以及新兴产业的同时,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刘思华等[6]认为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模式,并提出了循环经济是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1.3 绿色创新经济评价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绿色经济和创新经济评价以及绿色创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地涌现出新成果。目前绿色经济常见的评价思路多为资源效率、生态足迹和碳足迹等。由于这些方法聚焦于具体某个方面的效果评价,因此一些学者对绿色创新经济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何孝颖等[7]从绿色经济总体的思想出发,建立并形成了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概念模型和四面体模型。肖宏伟等[8]将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为资源节约能力、竞争力提升能力、减排能力、资源结构优化能力、增绿能力等5个方面,强调了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性。Yungkun Chen等[9]认为,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发展绿色经济是减缓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最佳途径,建立台湾绿色经济指标,得出数据,最终说明台湾生态系统的状态,并利用能量分析模型研究了台湾的永续发展问题。通过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梳理研究,不难看出,关于绿色创新经济理论的研究问题许多学者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通过对实例、概念和体系的研究,为我国绿色创新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 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维度的选取 绿色创新经济理论的价值在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绿色创新经济理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从而实现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因此,本文维度的选取将从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入手,以其运用于乡村振兴希望达到的实践效果为对象,展开评价维度的研究。绿色创新经济是指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相互融合与协同创新产生新动能和新的资源配置原则与方式,创造新价值,从而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努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以通过组织、管理创新、产品和技术等手段提高良种化、信息化、科技化等方面的水平,推动农、林、牧、渔四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使得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产量。其实施最终期待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兴,农村绿,农民富”。“农业兴”指的是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主要是体现绿色创新经济理论运用于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效果。“农村绿”指的是乡村绿色创新发展,主要是体现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在绿色创新经济理论融入后的改善效果。“农民富”指的是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是体现绿色创新经济理论融入乡村经济后的经济发展效果。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以相应的原则为指导,本文是以绿色创新经济理论来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因此评价指标体系需在每个维度的指标选取上依照绿色创新经济理论来明确构建原则。为了反映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应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保障和内在动力,体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明确产业结构的创新和引入必须在已有的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上进行过渡,本文提出了指标体系设计需充分体现增长性,可持续性和提质转向的有效性3个构建原则。增长性原则,反映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应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不断增长,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可持续性原则,主要体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充分满足的要求;提质转向的有效性原则,主要体现原有产业结构在进行转型和创新来提高质量产量的同时,应注重考虑衡量产业转型和创新后提质的有效性,具体构建指标如表1。

表1 绿色创新经济实践应用评价指标

[评价维度 原则 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 乡村经济发展 增长性 人均GDP增长 (当年人均GDP-去年人均GDP)/去年人均GDP×100% 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率 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可持续性 “种子人才”培养发展 “种子人才”数量/总人口数×100% 政府乡村经济振兴投入占比 政府乡村经济振兴投入/政府对该地区总投入 乡村产业发展 增长性 新兴产业发展 新增新兴产业数/总产业数 农业现代化发展 自动化农业数/农业数总数 提质转向的有效性 农业提质率 实施农业转向乡村数/该地区总乡村数 产业转型发展 进行转型产业数/总产业数 可持续性 产业配套完善度 表示该地区产业配套完善度,进而对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一个预估 民生品牌发展程度 当年民生品牌打造完成数/当年计划完成数 乡村绿色创新 增长性 闲置资源利用率 表示该地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体现资源的绿色创新 乡风文化建设普及率 已修建文化活动中心的乡村数/该地区总乡村数 基础设施的升级发展 表示该地区对公路、养老院、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程度,体现基础设施的绿色创新 可持续性 政府鼓励创新措施占比 政府鼓励创新措施/政府对该地措施总数 政府鼓励创新资本投入占比 政府鼓励创新资本投入/政府对该地总投入 引进创新型企业成活率 引进创新型企业成活数量/引进创新型企业总数 ]

注:种子人才:本文指某一地区能够深刻理解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并能将该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创新型人才;民生品牌:本文指某一地区独有的并较为外界所公认的特色项目或产业景观。且-指当地计划一年完成五个地区民生品牌打造,当年完成率即代表发展程度;文化活动中心:本文指某一地区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室,并对乡风文化建设留有足够的重视,且在进行乡风文化方面培训。

2.3 评价方法的选取 在明确了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之后,需确定评价方法,拟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权重,利用专家针对每一项指标的实际资料所展示的态勢,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成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的关联影响及其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凝聚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后,对问题进行优劣比较并排列。本文将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维度为单位,将每一评价维度下的评价指标组进行两两相互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最终计算出每一指标在其维度下的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文将根据每一项指标的具体资料情况,由评价专家给出模糊评价等级,对评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形成评判矩阵,通过计算,并与权重相乘,得到一个代表评价结果的模糊综合评价值,以表示最终的评价结果。

3 以蒲江县寿安镇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选定蒲江县寿安镇作为样本地区进行评价研究。寿安镇有着悠久历史的川西文化。是古往今来的战略要地和商贸集散重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寿安镇产业基础良好,拥有“东有太仓、西有蒲江”的“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以及一系列机械、印刷类产业,是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应用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试验基地,对其展开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1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评价指标的权重,以乡村经济发展维度下的4项指标为例展示权重的计算过程。

首先是确定指标重要性,人均GDP代表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乡村经济振兴投入占比代表该地区政府对当地经济振兴的重视程度,种子人才培养发展表示一个地区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度,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率可以代表该地区产业多样性程度和发展程度。对于两两指标间的重要性比较,由专家组讨论,认为人均GDP增长指标重要性位于该维度下所有指标之上,其原因为人均GDP增长代表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衡量该地经济水平最客观、最官方的数据。其次,政府对乡村经济振兴投入占比指标、种子人才培養发展指标以及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率指标,3项指标两两相比,重要性依次为: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率>政府对乡村经济振兴投入占比>种子人才培养发展,其原因为3项指标中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率指标最能反映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而第三产业服务业能很大程度影响1个地区的总经济发展。种子人才培养发展仅为政府对乡村经济振兴投入的一个部分,因而其重要性稍次。综合专家的共同意见,形成针对乡村绿色创新维度下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赋值结果表,并整理为初始矩阵T,并对判断矩阵T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新矩阵[T]:

[乡村经济发展维度指标 权重 乡村产业发展维度指标 权重 乡村绿色创新维度指标 权重 人均GDP增长 0.480 新兴产业发展 0.231 闲置资源利用率 0.297 政府乡村经济振兴投入占比 0.270 农业现代化发展 0.150 乡风文化建设普及率 0.126 “种子人才”培养发展 0.130 农业提质率 0.173 基础设施的升级发展 0.151 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率 0.120 产业转型发展 0.179 政府鼓励创新措施占比 0.164 产业配套完善度 0.142 政府鼓励创新资本投入占比 0.124 民生品牌发展程度 0.125 引进创新型企业成活率 0.138 ]

3.2 对蒲江县寿安镇展开评价研究

3.2.1 评价指标的赋值依据 绿色创新经济理论于2018年在蒲江县寿安镇开展试验,本文主要针对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由于部分数据未能拿到官方的权威公布,指标赋值的量化较为困难,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由较为经验丰富且较为权威的多位专家对各项指标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以形成评价指标的初始赋值。具体资料有:课题组对蒲江进行调研的资料、《蒲江县寿安镇总体规划(2013—2020)》、《2018蒲江统计年鉴》、蒲江县年度政府工作总结、寿安镇政府报告等资料。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展示乡村经济发展维度下的评价指标用于赋值的评价依据的内容,具体见表3。

3.2.2 实施评价计算 设计评判表,在每个指标下都设有不同的效果等级选项,分发给专家组的4位专家,由专家参考指标赋值的依据,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对蒲江县寿安镇乡村振兴实践效果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并选择等级勾选,给出自己的等级选择。以下将以乡村经济发展维度为例展示专家勾选等级的原始统计数据,具体见表4。

3.2.3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寿安镇乡村经济发展维度、乡村产业发展维度和乡村绿色创新维度的模糊综合得分依次为0.575、0.404、0.650。经济发展和绿色创新得分总体上来说不错,产业发展略不足,以下本文将结合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和阐述。

(1)乡村经济发展模糊综合得分为0.575,总体不错,具体分析如下:人均GDP增长还不够快,因为寿安镇在实施绿色创新经济理论之前,其经济并不发达。因而其人均GDP基数较小,在实施绿色创新经济之后,人均GDP增长迅速,但还未达到预期的速度。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率过高,说明寿安镇的农业仍是当地的主打产业,第二,三产业还不够成熟。该地的经济会发生相对滞后。种子人才培养发展,是寿安镇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方面。

(2)乡村产业发展模糊综合得分为0.404,总体来看稍有欠缺,但其某些方面做的相当不错,具体分析如下:民生品牌发展发展迅速,在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实施应用以后,开创了庭院经济,园林经济,民宿经济等多个民生品牌,促进了寿安镇的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拉动产业链发展。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寿安镇做的还不是很完善。产业转型是指一些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进行转型,寿安镇实施产业转型的产业数量很少。产业配套完善度并不很好,寿安镇在发展产业时忽视了产业配套的完善度,而产业配套完善度却恰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该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3)乡村绿色创新模糊综合得分为0.650,是3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1个方面,但其具体指标均有好有坏,具体分析如下:乡风文化建设普及率,样本地区在乡风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的很好。政府鼓励创新措施占比和政府鼓励创新资本投入占比2个指标下,寿安镇完成的非常好。寿安镇在发展中尤其注重创新,提出了很多针对创新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很多外来企业在寿安镇进行投资入驻。寿安镇的基础设施的升级发展还不够完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政府注重于拉动工业的发展,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轻微忽视。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愈加重视乡村经济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拉动乡村城市共同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本文重点围绕邓玲教授提出的“绿色创新经济理论”的应用实践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等过程,以下结论:

(1)针对“乡村振兴从哪入手”,通过对乡村经济、乡村产业和乡村创新发展3个方面现有问题和大体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发现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可以很好地运用于以上3个方面,并将“绿色、创新”两大理念融合其中,同时可以根据其中的“病原”指导每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入手点。

(2)设计并建立了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应用实践时间还较短,关注的学者较少,因此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该理论应用实践的评价体系。其次,目前看来绿色创新经济应用实践在未来的发展前途很廣,本文的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3)结合样本地区验证了研究思路,本文选取已应用绿色创新经济的样本地区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当地成果和数据,分析应用效果,对应用的“好与不好,不好在哪”,给出意见和大致的评价。

参考文献

[1]Pearce,D. Blueprint For a Green Economy[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1989.

[2]李四能.“绿色+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enpctn.com.cn/Item/17297.aspx,2018-9-10/2019-4-25.

[3]孙逸涵,潘进军,巢清尘,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实践[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086-1092.

[4]季铸,白洁,孙瑾,等.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与绿色GDP指数(CCGEI2011)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的唯一选择[J].中国对外贸易,2012(02):24-33.

[5]孙伟,周磊.“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8):81-84.

[6]刘思华,方时姣.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的两大引擎—论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两个基本形态[J].经济纵横,2012(07):38-43.

[7]何孝颖,刘伟,王海红,等.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9):91-93.

[8]肖宏伟,李佐军,王海芹.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08):24-30.

[9]Yungkun Chen,Chia-Yon Chen,Tsui fang Hsieh. Exploration of sustain able development by applying green economy indicators[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1:182:279-289.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实践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