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2019-07-19冉景升

活力 2019年7期
关键词: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冉景升

【摘要】數学是人类实现进步与发展的基本课程,对于优化学生的智力发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另外,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影响重大的信息技术同样是建立在数学学科基础之上的,所以许多人都认为数学素养应该是现代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需求重新规划数学学科的组织方式与教学结构。在此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一点便是要教给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指导

一、教给学生课堂听讲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听讲是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活动。一直以来,学生都习惯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一股脑地将所有的板书摘抄到数学笔记本或教材空白处。这种学习行为虽然是避免遗漏知识点的基本方式,但是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动性,导致学生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的加大而产生心理疲惫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交给学生正确的课堂听讲方法。首先,从记笔记来说,学生不应照抄所有的内容。在记笔记时,学生应该重点记录教师所展示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知识结构图等教材中没有的,或者是重难点知识的解答过程。其次,从课堂听讲来说,学生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学习疑惑点上,不必一直保持紧张状态。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分析了本课数学知识点的难度水平,然后提前出示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希望学生可以借此确定听讲重点。本班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但是他们很难说出平行线的性质,而且也从未参与过几何证明,所以他们很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这个知识点理解不足。如此,学生便需重点听讲笔者对“平行线的判定”这个几何公式的判定过程与证明思路。在记笔记时,学生也应重点梳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证明方式与应用思路。当笔者讲解什么是直线平行的时候,学生便可放松身心,调整学习状态。

二、教给学生课后自学的方法

课后自学是学生预习新知、复习旧知展开的自主学习活动,大多数在课下进行,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在课后自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方向与学习重点,产生了混乱无序、自学无效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客观规律。比如,预习中学生要通读教材,提炼与归纳本课知识点,初步列出知识结构图,尝试自行画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复习需重新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反思教师一直强调的数学知识点、解题思路等,分析自己的探究表现与学习成效,并据此确定练习计划。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新课。为了引导学生,笔者为学生设计了预习任务:说出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方法;能够根据两个未知数自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等量关系,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在预习中,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便可在相应的预习问题下写出自己的回答,然后再以“?”或者红字标注自己的知识难题。当学生完成所有的预习任务后,还应自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导图,整合本课知识,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解等多个等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给学生做数学练习的方法

数学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练习反思自己的学习所得与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一定量的数学练习来弥补个人不足,提升学习能力。但是,为了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通常会设计多样化的数学练习。这些练习难度不同,考查的数学能力也不同,还需学生及时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确定练习重点,保证学生在数学练习中的积极表现。对此,学生应首先分析各个数学练习题的难度水平与知识分布,然后再确定具体的练习对象,从海量数学练习中选择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数学练习题目。就如在“因式分解”一课中,笔者收集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直接提公因式分解、直接利用公式因式分解、提公因式后再用公式、利用因式分解进行数字计算等多种题型,然后按照每一种题型分门别类地汇总了本课数学练习题目,希望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选择相应的练习板块。为了保护学生的练习自主性,笔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练习项目,但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对待,不要滥用这个学习自由,枉顾数学练习任务。

四、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动机

问题是知识的有效载体,是数学的灵魂和核心,通过提问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进行有效变形和转化,从而完成问题的精心设计,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意义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进而带着问题和疑惑进入学习过程。这样便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圆的有关性质》时,虽然学生对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圆的概念只停留在直观感受上,所以在教授本节课知识时,笔者通过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直观感受联系起来,问题如下:大家对圆的相关知识有哪些了解了?圆是如何画出来的?圆心是什么?圆的半径是什么?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有什么特点?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答案。这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问题探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应试教育”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致学生失去了学好数学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但是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也应该从注重教法转为注重学法指导,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