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究
2019-07-17郑琳
郑琳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拓展,因其可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和玩中学的需要,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十几年来,区域活动一直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活动开展的逐步深入,教师逐渐发现传统的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区域自主活动会出现学习经验获得局限、主题探究资源浪费、幼儿交往局限、教师资源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了同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异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和班班互换等自主探究式活动。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跨班式;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6-0113-02
一、实施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的原因
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园本实际,我们考虑到区域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问题和《指南》社会领域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与发展提出的“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的具体要求,决定“立足园本,打破班界”,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探究场所,开展跨班式区域活动,让同年龄段的幼儿们共同学习;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每个班的幼儿都能自主地选择所在的班级对新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样幼儿不仅能够探寻到新的学习支点,所有空间和材料为全体幼儿所共享,户外场地、室内场地都可以充分利用,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也充分实现了原有资源的价值。同时,不同班级的幼儿可以在各班原有的主题区域创设基础上继续探究,不断丰富主题馆的内容,不断深挖主题内涵。这样一来,每一个主题区域都会被打造成幼儿身边的百科全书,全部主题馆汇聚在一起形成主题博物馆。
二、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
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是打破班级界限开展的帮助幼儿在自主、自由、自在的状态下体验游戏、操作、交往所带来快乐的一种活动形式。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摸索探究,我园先后开展了同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异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和班班互换等自主探究式活动。
笔者在观察、分析实施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几点实施策略如下:
(一)同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
同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是指相同年龄段的幼儿打破班级界限开展的自主游戏、自发探究、自由交往的游戏活动。因为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普遍性的性格特点以及相近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给予适时指导时更加容易捕捉到教育要点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相对而言,“主题博物馆”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探究方式,因此,在我园的同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主题博物馆是载体。博物馆的主题来源是幼儿的日常生活。每个班的教师都会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探究支点,并以这个支点为圆心和幼儿共同探讨并形成主题网络图。在探寻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教师和幼儿再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主题探究的收获,最后形成一个个主题博物馆。有了这样的基础,在同龄跨班自主游戏当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场馆,通过在各博物馆之间的参访、体验、探究、合作和艺术创作,探究学习,拓展经验,不但增进了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发展了社会适应性和合作学习的品质。
例如,我园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是幼儿共同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主题馆。中班下学期的一天,中二班的幼兒看见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老爷爷正在认真制作木屐,老爷爷身后的墙面上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屐。幼儿发现这位老爷爷做的鞋子和我们现在穿的不太一样,于是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木屐是怎么做的呢?传统文化中除了木屐,还有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相关资料,并画出思维导图,从一个小小的木屐,生发出一连串的联想。看着幼儿对木屐以及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以幼儿最感兴趣的一些民间艺术入手,和幼儿一起把教室打造成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新学期开学,幼儿升入大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最近发展区,和幼儿共同创设剪纸区、印染区、刺绣区、糖画区、皮影区、编制区、稻草区等。每天,不同班级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来民间艺术馆自由探索和学习。在糖画区,几个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糖画作品;在皮影区,幼儿通过舞动皮影,把故事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在剪纸区,幼儿手握剪刀,“咔嚓咔嚓”在纸上自由穿梭,转眼间,一个心仪的作品就诞生了。在民间艺术主题馆的探索过程中,本班的幼儿在不断营造环境中越来越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其他班的幼儿在区域学习中一点一点地学习,了解民间艺术,各个领域相互融合,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往,实现文化的传承,民间艺术馆也成了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场所。
(二)异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
异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是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自由探索,自主学习,体会群体交往乐趣的探究活动。异龄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作为同龄跨班式区域活动的拓展,有其特有的优势。在异龄跨班区域活动中,我们以培养愉快、友善的混龄伙伴交往,拓展舒适、合理的混龄活动空间,开展生动、趣味的混龄区域项目,创设科学、丰富的混龄区域材料,进行科学、准确的混龄活动指导为原则,结合《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要求和幼儿年龄特点,设置了以“科学探秘”“童心同绘”“萌娃欢乐营”为主题的户外自主大区域。以“萌娃欢乐营”为例,让我们一起看看幼儿在“野战区”中玩得不亦乐乎的情景。
在目前我國幼儿的成长阶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女性的角色都更加突出。正是这样一种成长环境,使现在的幼儿普遍缺少阳刚之气。阳刚不能单纯理解为像男性一样,而应该是男性所具备的突出的、优秀的性格和品质,如自信、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这些都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一个人的阳刚之气,多是靠后天“修得”的。因此,我们给幼儿充分的精神空间,为其修得阳刚之气提供“养分”。我们专门请我园从教经验丰富的几位男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利用社区、园所资源与幼儿一起讨论、设计适合幼儿的野战游戏。在游戏中,大班的哥哥们商量着缜密的作战计划,带着弟弟在前线冲锋陷阵,灵巧地躲闪子弹(纸球)的袭击,在“作战”游戏中收获了果断、勇敢;在不同年龄相互合作中,幼儿对群体关系有了更好的认识。野外战斗中,队员“受伤”了需要“救治”怎么办?该到女孩子出场了,就在“野战区”的隔壁,我们搭建了帐篷区。在这里,大班的姐姐们头戴护士帽,身穿护士服,冒着枪林弹雨,搭建好帐篷。她们有的为伤员(小班的弟弟妹妹)包扎伤口,有的给伤员量体温,还有的在搀扶伤员走在回来的路上……“卫生服务站”里的“救治”工作有序地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慢慢学会了关爱、照顾他人;与此同时,在以往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开发各种“阳刚”的游戏。开展“爸爸助教进课堂”“亲子拓展·爸气冲天”等活动,让爸爸们以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到室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和孩子踢足球、打篮球、爬山远足、玩捉迷藏、摔跤等,不但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交往与互动,还可以扩大异龄交往的维度。
(三)班班互换
班班互换是以幼儿的探索需求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交换主题博物馆(班级活动)继续开展主题探究的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一般每个主题探究的时间是两个月,两个月后就要开展新的主题。传统的主题活动开展中一般会在开展新的主题后摒弃过去的内容,进行新的研究,这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深挖主题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幼儿学习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培养幼儿搜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约每两个月,教师都会和幼儿一起讨论接下来感兴趣的主题,获得票数最多的主题馆将会是这个班下一个教室。幼儿带上自己的日常用品搬至一个新的环境开展新的主题探究,并在上一个班级研究基础上生发出新的研究探究支点,开展新的更加深入的主题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的能力以及综合主题探究的能力都进一步提高,班班互换更重要的是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使主题博物馆真正成为幼儿快乐童年的百科全书。
三、总结及思考
在跨班式自主游戏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场馆,自由探索,主动学习,激发源源不断的游戏和创作热情。同时,主题博物馆的打造进一步扩大了幼儿的交往,来自几个班的幼儿在一起探究学习,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在这样一个打破班级界限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又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互换班级的寻访和体验的经历让幼儿和教师都有了意外收获,这种收获促成教师们对课程实施方法深入地探索和反思。不同班级的幼儿共享一个丰富的环境,不仅拓展了经验,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更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在这种自由的选择和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性也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幼儿的教室、功能室和楼梯间各个角落等场室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真正实现了主题探究资源互补、年龄互补、知识经验互补、场地互补、师资互补。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将跨班式活动延伸至园外,以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林瑛熙,霍力岩.儿童主题博物馆——不一样的探究和艺术表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