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16马莉
马莉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全国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改变自身教学方式,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交流合作教学方法,这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文中简单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数学;有效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它要求的教学进程不断提速,这就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授小学数学课程的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他们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高,因此,就需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学中去,同时还要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以此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初始,这是他们最开始接触的数学系统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学好小学数学奠定坚实基础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于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有效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并且有效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分组的时候还要注意各种问题,以提升全体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来进行分组。教师应该让一个小组内所有的同学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网,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提升学生上进心,营造最佳学习氛围。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设置教学小组。在教授小学数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关键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要根据所教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遵循“组内同质、租间异质”的原则分组,注重每一个小组的分配权重,保证他们具有稳定的竞争力。分组后,为了防止同学之间因为分组出现矛盾,教师还要定期重新分组,组长定期轮换,让他们都能得到锻炼。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根据每位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的来分组。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最初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就不需要立即分组,而是应该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利用分析问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熟练程度,达到教学目的。
(2)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为了将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全面激发出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正式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景,让他们带着兴致积极加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让学生真正融人其中,所以要从创新角度具体形象设计教学情境。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知识时,教师在初步向学生介绍完他们的定义时,可以向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物品时正方形和长方形呢?”,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讨论完让学生发言,并且将他们没有想到的物品将照片和资料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们指出他们的形状。
(3)完善小组学习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评价模式是重点,必须保证学生获得完善标准的评价。为了增强小组之间的内部凝聚力,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正确评价才能达到相应教学目的。教师在正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满足学生受到认可的心态,也要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积极正面的语言和一定物质奖励来认可他们,提升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小组评价。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节知识《时、分、秒》的时候,小组合作讨论时间单位的正确使用时,教师不但要在旁指导评价,小组内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听,给出自己的评价,这样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4)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不需教师过多干预,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量少,还是需要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将本节课重点内容明确,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准备。同时解答问题时也可以让全体同学作为评审对每个小组的问题解答进行评审,教师在旁纠正其中的错误思想,引导他们向正确方向前进,提高学习效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积极适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带着乐趣和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让他们将自身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各取所长,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显著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茁.墓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24.
[2]覃玉桂.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55.
[3]罗輝.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