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9-07-16陈吉光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装配式人才培养

陈吉光

摘    要:装配式建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传统建筑向产业化转型的新型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的缺乏是企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大瓶颈。文章以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绿色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方向学生的培养为例,分析了开展绿色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方向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对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建设等方面改革实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为同类院校该方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7-0083-03

装配式建筑是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1]。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工厂流水线生产、现场吊装的建筑建造方式。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201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吉林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2];2018年年初长春市发布给予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奖励面积和开发项目提前预售[3]。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4]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5],2016年7月,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顺应国家政策及行业需要,在省内乃至全国率先提出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增设“绿色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方向。该专业方向将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紧密结合建筑行业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开门办学,广泛吸纳社会知名企业与之合作办学。

一、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建筑工业化人才需求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而建筑类高校还没完全制定好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及如何开展相关课程讲授。所以,高校毕业生还不熟知装配式建筑,致使装配式建筑相关人才大量缺失。

装配式建筑管理人才缺少。由于装配式建筑要考虑设计、生产、运输、堆放、吊装、安装等多个流程,同时在设计生产时还要考虑其他专业,传统的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认识。

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缺少。构件化的装配式施工给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也提出了新的挑战,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全专业管理,并为装配式建筑行业信息化提供了数据支撑。既掌握BIM技术,又了解装配式设计、施工的技术人才匮乏。

装配式建筑高技能人员缺少。装配式各部分构件已在构件厂完成,现场工人只需吊装、定位、安装和连接部位的湿作业。传统工种(木工、混凝土工、架子工)需求量大大减少,而对吊装工、灌浆工、安装工等高技能人员加大。

裝配式建筑科研创新人才缺少。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兴发展的技术,需要解决大量第一次涉及的问题,相关科研创新人才是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建筑工业化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城市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扎实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掌握现代建筑工业与住宅产业化的基本原理、生产制造、施工、装配、质量检测、预算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现代建筑工业与住宅产业化及建筑工程领域需要的一线施工及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全面改革

由于装配式结构涉及内容较多,需要专业人员对整个建筑工程全过程都熟识,包括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单位都要协同,同时在整个设计阶段还要考虑生产、吊运、施工等内容,如图1a、1b。因此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学生学习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并进行探索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装配式开设新课程

目前,主要新增设的课程名称和相关实践课程如表1,表1的前两门课程主要掌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施工评价原则;而建筑工业化主要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政策、相关概念、各种装配体系优缺点、各种装配体系的技术要求、构件设计、生产、运输、吊装和质量检查等内容。装配式结构识图使学生具备装配式结构识图看图的能力。课程实习实训等相关知识都可作为提高建筑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有效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理论核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备知识,使学生适应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要求。课堂上的课程主要以启发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通过大量最新资料、会议资料、国内外论文让学生增强主动学习了解绿建和装配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逐渐培养专业学科领域意识。实习主要以参观、认识、实习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没走出校门,就已初步具备相关实践能力。

(二)装配式课程教学手段

1.建立班级专业课程讨论群。教师经常在群里发送相关课程的微信新闻,便于大家作为补充学习也方便大家交流相关课程信息。

2.推送专业微信公众号。如今微信大家用得越来越多,同时,各大公司也会将最新的专业研究进展通过公众号推送,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了解专业最前沿的内容,时效性较强。

3.翻转课程教学。在第一课时,会把本门课程分为若干个小专题,每3人一组,组员各有分工,1人查资料、一人制作PPT、一人课堂上讲PPT,成绩由组内自行评定,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

4.选读专业文章和专利。因装配式发展较快、较新,教材和参考资料尚未形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教授学生如何查询资料、读资料、总结资料;另一方面将一些较好的资料在课堂上讲述,开拓大家思路、使大家了解最新研究现状,保持对专业方向的前瞻性。

5.校企合作专家来校讲座。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学院做专题报告,与学院师生交流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方向。

6.参加专业前沿展会。课堂所学的课程还不能全面完整地展示前沿方向,教师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赴沈阳参加中国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并通过实体模型讲解问题。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问题,改变传统课堂的被动式吸收。

7.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结合目前该方面师资、教材等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已经与校企单位共同申报吉林省高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题申报。一旦成功,便会更好地服务学生。

目前上述课程都已经开设一届,相关教学资料逐渐完善。从第一届绿建方向学生来看,在单位求职应聘时,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较广;在与面试官交流中,学生语言交流表达自如;在小组讨论中,能独立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未来争取举办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革,使学生所学即所用,所思即所行。

(三)装配式毕业设计新模式

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提到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6]。同时基于目前企业招聘装配式方面毕业生只能从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中选用。进入企业后进行一段时间相关装配式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才能上手,这样耗费企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学院开始在这届毕业设计中启动基于顶岗开展装配式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毕业设计正式启动前,对学生预先选好的毕业方向进行为期两周的强化训练,为学生从事某个方面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学生在接受的装配式企业(设计、生产、施工)前两周,应该与企业带教人和学校指导教师初步确定毕业设计相关内容。企业为长春市的,要求每两周与指导教师进行一次当面交流;企业为外地的,要求每两周与指导教师进行一次视频语音交流,每个月要求进行阶段性汇报,在过程中如达不到学校的要求,立即返校,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及考核方式: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每周定期不少于3次通过QQ或微信进行一对一指导,及时和企业指导教师沟通,做好平时沟通记录,学生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完成全部成果,成果邮到指导教师手中。根据平时表现和成果给出平时成绩。毕业设计答辩与企业联合开展,一方面作为毕业设计检验,给出答辩成绩;另一方面相当于企业检查顶岗学生的成果,顶岗完成真实设计,确定该学生是否继续留用,优秀者留下,实现顶岗设计与就业无缝对接。这样可以使企业大大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毕业即可完全上手,学校也可以基于顶岗毕业设计来检验教学培养中哪里不足,进而整改。在这种新模式下,学生充分学习技能技巧,用人单位挖掘人才,学校输送人才,最后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目前,有5名学生已经在上海某家装配式设计院从事装配式设计顶岗设计,另2名学生已经在青岛某家装配式构件厂从事装配式构件生产顶岗设计,1名学生在长春某中建装配式项目现场从事施工顶岗设计。这些学生覆盖装配式设计、生产、施工的3个方面,3周已经基本适应工作环境、工作节奏,说明培养是有一定成效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

装配式建筑是行业发展趋势,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已经建成装配式建筑“双创”实训基地。学院在运行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师资队伍建设。

(一)打造“重素质、强技能”的教育模式

积极引进和有效利用企业的高级人才、技术、设备、产业经验等资源优势,加强自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和学生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等工作,推进校企合作。聘请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现场工作人员为学院特聘教授,定期到学院做专题报告,与学院师生交流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学院专业教师短期集中到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企业效率,同时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二)创新评价机制

要打破传统教师评价机制管理,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企业协同创新中。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加入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队伍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加大资金支持

学校和学院建立装配式项目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引导学院教师开展科研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逐渐形成一支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专业师资的队伍。

四、校企共同开发模式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也提到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同时,也是为增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对接,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应在3年之内,实现两大培养模式。

(一)“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模式

“顶岗实习与就业”模式正好与长春建筑学院实行“3+1”模式相吻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特别是在毕业实践环节,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独立承担工作任务,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学习技能技巧,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协议。

(二)“前校后厂与工学结合”模式

企业入驻学校进行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实施资源共享: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和整合,企业单位参与育人活动的全过程;学校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随班指导,努力满足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目前,学校与企业正在共同申请吉林省高校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课程项目,也正在与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咨询等方面的合作。

学院设置的各项课程和设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同时,已经同两家装配式相关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各方面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要看到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同时这些课程设计实习评价机制尚不健全。校企之间如何协同能发挥更大功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如何更加紧密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技术标准:GB/T51231-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

[2]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厅.吉林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 建筑的实施意见[Z].吉政办发〔2017〕55号.

[3]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给予装配式建筑项目奖励建筑面积的通知[Z].长城乡联字〔2018〕2号.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6〕71号.

[5]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 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Z].中发〔 2016〕6号.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

收稿日期:2018-11-13

作者简介:陈吉光(1988—),男,黑龙江五常人,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民办高校人才战略及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GH170485)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装配式人才培养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