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五维路径”探析

2019-07-16姚梦竹

关键词:价值观职业大学生

姚梦竹

摘    要:文章在确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五维路径”,为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供有力抓手。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价值观;五维问题;五维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7-0009-0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高校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习总书记曾指出,“在青年时期,培养价值观好比穿衣服扣扣子,假设最前面一颗扣错了,后面的扣子也都会扣错”。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准确把握其内涵及实践要求,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因此,探索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类的行为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循序上升”[2],这些需求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的价值观。而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期待在工作中获取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在工作中希望争取到获得感的信念。对于要进行就业的毕业生而言,初入职场,可能需要的只是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但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学生的需求往往指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各个人生阶段会呈现不同层次的职业价值观(图1)。

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

必要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各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知识的观点概括,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观念,价值观规范引领人们的行为。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其精华和实践要求,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第一,职业价值观建设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敬业”,大学生要懂得全身心投入工作岗位,工作上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遵从职业道德操守。第二,职业价值观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诚实守信”,大学生要诚实劳动、信守诺言,体现职业人的操守。第三,职业价值观建设的要求是办事公道,要求大学生在职业生活中,对人对己都要出于公心,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设私心。第四,职业价值观构建的核心是服务群众,服务人民,服务群众就是职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树立,从个人层面上说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但从大局层面上讲,则是帮助高校为国家、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帮助大学生实现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指明正确前进的方向,为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宋代朱熹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礼记·学记》里也写道:“敬业乐群。”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石油工人王进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敬业精神,高校教师黄大年用一生坚守岗位,立足本职,舍己奉献。正是有数以万计和他们一样拥有敬业精神的劳动者, 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建设。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五维路径”

(一)一维:设定多角度科学目标

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设定全方位的目标体系。一方面,扩大目标设定的时间跨度,分長期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工作岗位上实现青年“中国梦”;近期目标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另一方面,目标设定内容全面化,包含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教育,培育社会责任感,培育敬业意识,培育择业诚信意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职业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大学生阳光健康的择业心态[3]。

(二)二维:发挥社会主体的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大学生求职、就业休戚相关,但大学生对于“象牙塔”之外的职业世界多是知之甚少,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家庭三个教育主体的主阵地作用。

社会层面,利用舆论媒体把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积极关注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案例,将其优秀的经验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利用舆论媒体的传播,如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践平台。学生迈入企业之前,在企业打造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深入一线实践学习,融入工作环境,清晰认知自我,即时提升能力。

高校层面,第一,加强辅导员理论学习水平,获取共性问题以开展团体辅导,注意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理论和实践水平,着重将专业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运用,让学生针对所学专业做出合理的就业规划。第三,其他专业课教师转变观念,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理念,更好地辅助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第四,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时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信仰教育,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家庭层面,家长应破除落后观念,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正面引导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建立良好的自信和观念。明确子女在择业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

(三)三维:加强客体自我教育

1.完善自我评估,找准自身定位。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自我评估是开展一切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自我评估的开展需要秉承客观、全面、冷静的原则。自我评估的方式可以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就业指导组委会等,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有针对性地科学严谨地客观反映学生个体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等,同时借助职业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

2.培养职场心理素质,坚定职业生涯理念。大学生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用理智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胜不骄败不馁,学会用良好的心态直面挫折。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与导师、同学、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3.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信念,坚定职业价值。大学生应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面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会面对现实并保持乐观心态,吸收生涯规划先进理念,用正确的三观引导自身进步与发展,不妄自菲薄,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4.提升能力,实现科学化择业。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择业理想来提高自身能力、专业水平、理论基础、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四)四维:丰富充实“分层分类交互式”教育方法

1.理论与实践教育知识相结合。在职业价值观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灌输必不可少,需要着重将专业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运用,让学生针对所学专业做出合理的就业规划。但是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由于个体差异性必不可少,因此必须结合有目的性且安排合理的实践训练和实际测评等,能够加深学生个体对于自我的认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潜力。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理论相结合。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鲜明、个性不一的群体,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的有效干预方式之一就是集体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集体教育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区别于个体辅导,团体辅导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人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下,体验、体会、感悟、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这类辅导对于专业低认可度学生来说,感染力强、影响力大,同时效率高、易巩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生涯决策能力。个别教育即深度辅导,结合不同学生个体的性格特色、专业特点、不同年级需求、特长爱好等进行单独辅导咨询,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才能全方位解决学生难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双向着手,做到有的放矢。

3.“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教育方法。分层次:将大学生分为党员及班干部等尖子生、一般学生、后进生,重点是主抓尖子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纠正错误观念,传递多方信息,让他们能够为其他两个群体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一般学生,由于他们是大学生的主体人群,应采取“上仿下戒”的方法[4],采取普遍问题和个性问题交互解决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向先进分子积极靠拢,也同时诫勉不良观念的侵蚀。而对于后进生群体,因及时关注其知识掌握、心理变化、素质培养等问题,制定专属“成长方案”,问题预警,效果反馈,及时应对。

分阶段:将大学四年分为四个阶段,大一为“探索未知期”,以职业启蒙为主,开设专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兴趣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二为“心理准备期”,以就业指导思想灌输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为抓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价值观。大三为“能力强化期”,以调整强化为主,通过兼职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就业经验,弄清就业形势,正确调整职业定位,深化职业价值观。大四为“实践择业期”,以就业策略技巧训练为主,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各个环节的命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分类别:根据各个高校存在不同的专业类别,积极拓宽自身的专业领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全面性的要求,减少择业过程中的挫折,实现顺利择业。

4.“交互式”教育方法。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也正是“交互式”教育理念的雏形[5]。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是将教师作为单一主体,但受教育者即学生其实也是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的主体,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选取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相关的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课下进行自我教育,再在课堂上交互式交流,让学生有准备地抒发个人观点,教师对于合理观点予以肯定,错误观点予以更正,达到促进学生职业价值观发展及促进教师主体道德品质提升的“教学相长”的目的[6]。

(五)五维:优化教育外部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拓展新媒体环境,突出强化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价值观,强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统一的价值观。主流舆论媒体也应当积极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做斗爭,发现并批判不合理之处,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净化社会风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理性的职业价值观。

高校环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同样需要积极贯彻。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精神等融入高校环境之中。

家庭环境:家长在对子女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应注重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艰苦奋斗精神,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文化当中,同时也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摒弃“重农抑商”的旧思想,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克服家庭传统文化中阻碍个体创新的因素,实现就业渠道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黄蓉生,白云华.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6).

[2][美]A.H.马斯洛[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62.

[3]卜玉静.大学生择业观演变与职业发展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张颖.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凌石德,凌淑瑜.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载体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6]孙伟丽.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9-03-17

作者简介:姚梦竹(1989—),女,上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构建石油院校KAB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

指导教育”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及工作研究一般项目”石油

特色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观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