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思维品质的分析与培养

2019-07-16王善虎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敏捷性歌唱者谱例

王善虎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生理机能,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通过思维,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用它来辨别美丑善恶、去伪存真;用它来探索新知、创造未来[1](P245)。在声乐演唱中,思维作为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已经渗透并贯穿于声乐演唱的全过程。把心理学意义的思维运用到声乐演唱与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助于揭示歌唱发声的本质和规律,使人们摆脱对歌唱认知活动的局限性与直接依赖性;而且可以提升人们对歌唱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使抽象的歌唱艺术(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变得简单与明了。因此,所有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的人都应当重视并加强歌唱思维品质的培养。

不同族群的人们受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不同习俗及不同气候的影响,他们对思维及思维品质的认知是不同的,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运用方法上也是不同的,这些具有个性化的、特性化的思维品质不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本文中,作者将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声乐演唱理论与实践,在分析思维与思维品质的基础上,对思维品质在歌唱实践中的普遍性与实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并提出了适宜于所有歌唱者提升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进而快速提升歌唱水平。

一、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是复杂而高级的认识形式,属于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种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媒介(如知识经验、感性材料、语言工具等),预测和推知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事物的发展进程,就是思维的间接性认识。如早上起床看到地上都是雪,可以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天气预报可以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出土的历史文物和遗迹可以推知历史上某一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人们一看见节目单上的曲目,就知道即将上场演唱的是男高音、男中音,还是女高音、女中音等等。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可以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那些从没有直接被感知过事物的客观认知。

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如人们把各种各样的水都概括的用“水”这个词来标记,从而得出水的概念;人们把各种书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书的概念;人们把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的音域与音色特点抽取出来,概括并形成男高音的概念;思维的概括性还表现在它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反映上。一切概念、定义、定理、规律、法则都是通过思维概括得出的结果[2](P104-105)。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可以提升人们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使广大歌唱者摆脱对歌唱认知的局限性和直接依赖性,使抽象的歌唱艺术处于可认识、可理解、可调控的状态,从而唱出符合歌唱者期待的、美妙动听的歌声。

二、思维的品质

思维品质具有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它是在后天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遇到问题时,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地思考问题,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与解决问题的决定。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克服看待问题表面化、绝对化和不求甚解的毛病。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思维概括性的特点。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指思维主体敢于冲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以全新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一切成果的源泉[3]。思维的整体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而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表现为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对思维品质(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进行独立分析,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实践中,它们统一服务于主体(人类)对客体(客观世界)的认知;其外在表现为:“通过积极的思维,抽丝剥茧,使纷繁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使千变万化的事物变得有规律可循。”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是人们探索新知和发现新事物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思维以其特有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品质,影响并支配着歌唱艺术情感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

三、思维品质的歌唱意义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可见,思维伴随音乐发生,影响音乐发展。在声乐演唱实践中,当心理学意义的思维品质与歌唱相结合,就产生了具有歌唱特点的、积极的歌唱思维品质。

(一)歌唱思维的敏捷性

在声乐演唱中,歌唱思维的敏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歌唱主体对自身的歌唱器官具有深刻的感知、认知与调控能力,能够娴熟的运用歌唱技术唱出美妙的歌声,塑造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

谱例1 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节选

如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见谱例1),这首音乐作品欢快、热情。演唱时,不仅要求歌者演唱技术包括音准、节奏、呼吸以及咬字吐字等方面要准确、娴熟、快捷,而且要主动调整身心、情绪与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整首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表达以及声音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歌唱效果。

其次,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歌唱者要养成超前的思维习惯,即歌唱思维要“走”(想)在歌声的前面,歌者的技术技巧运用及情感表达都是在思维的引导下完成的。如在演唱具有蒙古族长调特点的《牧歌》时,在第一个乐句“蓝蓝的天空(哎)”的句尾,(见谱例2)。

谱例2 《牧歌》节选

既是停留在高音上,而且节奏时值短,只有半拍,还有一个换气口。同时,这首具有蒙古族长调特点的音乐作品,要求尽可能把音符唱得饱满,营造出辽阔和悠远的艺术意境,这就为歌唱者的技术技巧及歌唱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带来了挑战,让思维“走”(想)在歌声的前面,充分发挥歌唱思维敏捷性特点,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最后,歌唱思维的敏捷性还体现在乐句间节奏、音高以及乐句长短等变化所带来的呼吸、动作以及歌唱器官位置的变化等等。如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见谱例3)。

谱例3 《赶圩归来阿哩哩》节选

这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部分是具有引子性质慢板,音乐舒展、缓慢,歌唱主体的生理、心理以及技能准备都很从容。可是到了中段,音乐情绪突然起了变化(见谱例4)。

谱例4 《赶圩归来阿哩哩》节选

这一部分的音乐旋律虽然起伏不大,但节奏与速度却非常快,歌唱者要在技术技巧、生理机能乃至精神风貌等方面快速调整,把彝族姑娘赶集归来,一路顽皮嬉戏、一路欢笑的场景充分展现出来,这是对歌唱主体歌唱技术技巧是否娴熟的考验,也是对歌唱主体思维敏捷性能力的一种检验。在声乐演唱中,歌唱思维的敏捷性随时都在发生,它是顺利完成歌唱、获得良好歌唱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歌唱思维的深刻性

歌唱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歌唱者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活与创作经历、对音乐作品内容(包括歌词、旋律、曲式、调性与和声等)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恰当的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如《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女高音独唱《黄河怨》(见谱例5)。

谱例5 《黄河怨》节选

这段音乐的旋律起伏不大,节奏相对舒缓,主要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果仅从谱面理解,演唱者很难领会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也就很难唱出作曲家赋予这首音乐作品应有的情感。要唱好这首歌,歌唱者必须要通过查阅文字史料,聆听和观看音像与影像资料,了解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和词作家的生活与创作经历,才能够理解“风、云、黄河”为什么都为这位妇女而“叫喊、躲闪甚至呜咽”。演唱时,歌者要运用因情绪激动而稍显颤抖和压抑的声音去塑造惨遭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妇女形象,声声泪、字字血的控诉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歌唱思维的深刻性既反映了歌唱主体的生活积淀与文化知识修养,同时,也是衡量歌唱主体歌唱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歌唱思维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头脑中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行动的创新。”[4](P88-89)声乐演唱也是如此,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在声乐演唱中,歌唱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歌唱实践过程就是“再创造”过程。歌唱者要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塑造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首先要做到忠于词曲作家的创作,要透过词曲作家留在谱面上的歌词、旋律、和声、节奏、音乐术语和音乐记号等信息,深入把握词曲作家的创作动机。其次,歌唱者要深入了解词曲作家在创作该部音乐作品时,其个人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以及社会发展背景等,追溯作曲家想要赋予该音乐作品的真情实感,把握音乐作品的精神与内涵。最后,歌唱者要结合自己所拥有的基本歌唱技能和音乐文化修养,借助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和体验等手段激发歌唱灵感,通过声音、表情与肢体,把艺术形象展现在舞台上,这就是音乐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歌唱思维的创造性不仅是把固定的音符变成悦动的旋律,把无声的语言(歌词)变成美妙的歌声,而且是把静止在纸上的音乐形象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为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及身心的享受。

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如咏叹调《星光灿烂》。剧情讲述的是青年画家玛里奥·卡瓦拉多西在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最后时刻,他唱出了对生命的无限渴望与热爱。这首咏叹调的最后一句“我从没这样热爱我的生命”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情绪渲染的最高点[5]。(见谱例6)

谱例6 《星光灿烂》节选

透过歌词、音乐术语及音乐记号,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曲家塑造的玛里奥·卡瓦拉多西形象。音乐的起音是保持音,而且用了“f和<”记号,反映了玛里奥·卡瓦拉多西激荡的情绪。在“热爱我的”这四个字的音符上特别用了“重音记号”,渲染了玛里奥·卡瓦拉多西此时此刻对生命渴望的强烈。在全曲的结尾处,作曲家再一次重复了“热爱这生命”这四个字,此时的玛里奥·卡瓦拉多西形象历经渴望、挣扎到彻底绝望的心路历程,这句的演唱显然已经超脱了歌唱方法与情绪表达的传统,更注重的是要创造性地运用一个极其夸张的换气和撕心裂肺的声音,展现玛里奥·卡瓦拉多西对生命的无限留恋而又彻底绝望的矛盾情绪。我认为歌者此时的演唱,已经远远超出谱例6的内容,展现的应当是谱例7的内容。

谱例7 《星光灿烂》节选

此时的声音质量已经不是重点,只要在情绪上符合玛里奥·卡瓦拉多西,给人以真实感,就能够把玛里奥·卡瓦拉多西的艺术形象成功地塑造在舞台上。

(四)思维的整体性

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思维的整体性品质是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理解作品内涵的关键因素。歌唱者在深入分析旋律、节奏、和声、音乐记号、音乐术语和歌词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实践体验,切实提升自己的整体性思维品质,为发现蕴藏在旋律音符及歌词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声情并茂地完成音乐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的声乐作品中,如平克顿咏叹调《永别啦,爱恋的家》(见谱例8)。故事讲述的是美国海军大尉平克顿在与蝴蝶夫人(日本女子)结婚不久,就随军回国。三年后,平克顿带着他的新妻子又回到了同蝴蝶夫人共同生活过的小木屋,当他见到了一直忠贞不渝的蝴蝶夫人,见到了蝴蝶夫人用鲜花布置的小木屋,平克顿深深的内疚之情油然而生,在即将永久离开蝴蝶夫人的时候,他向这鲜花点缀的小木屋致以悲伤的道别[6](P288-291)。

在这首简短的乐曲中,“永别啦”先后三次出现,从起始句贯穿全曲。

谱例8 《永别啦,爱恋的家》起始句

谱例9 《永别啦,爱恋的家》中段

谱例10 《永别啦,爱恋的家》尾声

透过谱例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三次“永别啦”的音乐都是弱起小节,歌词都是“永别啦”,只是前两次“永别啦”的对象是“爱恋的家”,而最后一次“永别啦”的对象则变成了“你”(这里的“你”当然是指蝴蝶夫人)。这三次“永别啦”的音乐旋律的起伏越来越大,极短或极长节奏型与符点节奏交替出现,不断增加音乐前进的动力,使得音乐速度、力度和强度的关系层层递进,充分表现了“平克顿”内疚、自责与悔恨情绪的加剧,歌唱者要运用思维整体性品质,运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肢体语言,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平克顿”的不同情怀展现在舞台上。

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思维品质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与整体性特点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统一服务于歌唱。之所以对它们进行独立的分析,是希望为广大歌唱者呈现它们的特性与深层内涵,以便于广大歌唱者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并把握它们的调控途径,进而实现对思维“从简单到深刻、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快速提升歌唱思维品质,提升歌唱水平。

四、歌唱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品质反映了主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人们应当注重并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遵循思维与歌唱认知规律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重视并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坚持以心理学“思维品质”理论为依据,遵循思维与歌唱认知的规律,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多途径的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艺术修养。歌唱实践表明,歌唱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越渊博,他在歌唱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驾驭能力就越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就越准确。其次,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要养成多聆听、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对于不懂的事情要多追问些为什么,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的观察与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得到多角度的开发与培养,思维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最后,思维品质影响并指导声乐演唱的全过程,每一位从事声乐演唱的人,都应当在声乐演唱学习之初,就建立良好的歌唱思维习惯:“边唱边想,边想边唱,唱想结合,保持歌唱水平与歌唱思维品质同步前进。”

(二)加强舞台实践锻炼

为提升歌唱者的歌唱思维品质与歌唱思维能力,应充分重视并加强舞台实践锻炼。通过舞台实践锻炼,歌唱者可以体验在面对不同观众群体,针对不同演出地理环境与气候,在不同的演出条件下,积极自觉地调整自我生理、心理以及技术技巧的适应性;同时,通过舞台实践锻炼,可以逐步实现歌唱者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能完美歌唱的经验积累,这种舞台实践经验积累得越多,见识越广,思维的空间就越大,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可以说,没有舞台实践锻炼,就没有良好的歌唱思维品质,美妙的歌唱更是无法实现,因此,从开始学习歌唱那一刻起,就要重视并加强舞台实践锻炼[7]。

(三)加强对歌唱兴趣“刺激度”的培养

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8]。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对于任何一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兴趣与兴趣疲乏。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我们要保持歌唱兴趣,就是要在声乐学习起始阶段,注重并加强对歌唱保持足够吸引力的培养。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思考都不要超出兴趣的“度”,感觉有点累了、不想唱了就立刻停下来想一想,总结一下练习的成果。或者说每一次歌唱练习和歌唱实践不要让自己练到“淋漓尽致”,要始终保持对歌唱“饥饿”的状态,见到“饭”就想吃,听到歌声就嗓子发痒,迫不及待地想要歌唱,时刻对歌唱充满渴望。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声乐演唱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想躲、提到演出就头疼的心理,保持对歌唱兴趣不减,这是提升歌唱思维品质、提升歌唱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语言训练

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思维。马克思曾经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可见,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语言与音乐是共同体。音乐作品中词与曲的关系、音乐风格的把握、音乐情感的表达都是积极思维的结果。重视并加强语言训练,对思维品质的提升意义重大。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语言训练才能做到,语言训练可以通过朗读歌词、讲故事、朗诵等训练来完成。朗诵也是艺术,它是从说话通向歌唱的桥梁,通过朗诵,我们可以纠正错误发音。特别是方言,通过朗诵,可以帮助歌唱者理解歌曲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划分好乐曲的句逗。通过语言训练,我们可以使唇、舌、齿能够主动的依据字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把每一个字清楚的“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做到字正腔圆,给人以听觉的享受。人类借助思维促进语言发展,借助语言与情感的交流推动思维更完善,只有不断加强语言训练,提升思维品质,才能使歌唱更悦耳、更动听。

除此之外,对积极歌唱思维品质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聆听不同时代的音响、音像及影像资料,观摩不同歌唱家的歌唱与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他们的风格与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表现方式,从而提高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品质[2](P106)。

五、结语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认识形式,思维品质影响并指导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全过程。重视并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是要在遵循思维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歌唱“兴趣”的刺激度,理论结合实践,使思维更敏捷、更深刻、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整体性。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思维品质的不同特点对声乐演唱的影响是不同的,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种思维品质重要或不重要,任何割裂它们之间联系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每一次歌唱实践过程都是综合所有思维形式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它们统一服务于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敏捷性歌唱者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歌唱的基本素养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
C2系统的敏捷性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制造企业组织敏捷性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