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绕口令“绕口”的产生机制探析

2019-07-17郑子璇李春艳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冻豆腐叠字绕口令

郑子璇,李春艳

(天津大学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

绕口令作为语言游戏的历史久远,“它初现于小令后,兴盛于明清时,从绕口令的韵律和节奏看,它的源头可以追寻至先秦以前”[1]。现如今,绕口令不仅仅是语言游戏,它还因自身“绕口”的特色,被用于矫正字音。本文以绕口令的“绕口”为研究中心,从语音方面和辞格方面对其绕口原因展开分析,并且将绕口令与含有双声叠韵联绵词的诗词进行对比,更深入地分析“绕口”产生的原因。

一、绕口令的语音特点

从语音角度看,绕口令诵读难度大的原因,是绕口令由主要的声、韵母和声调反复出现组成的。其中声、韵母是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异同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使语句绕口,声调是通过阴阳上去的重复变化来实现绕口效果。

(一)声母的特点

普通话中声母发音特点是:1)部位精准;2)在发音过程中有“形成阻力——维持阻力——解除阻力”的过程;3)出字有力、咬字清晰。这是声母的特点,也是发音的难点。而绕口令根据声母的特点,将句子中的声母进行大量重复,加大了绕口令的绕口程度。下面将从主要声母重复和相似声母组合重复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绕口令中声母的特点。

1.主要声母重复出现

主要声母重复这类绕口令的特点是:在绕口令中会有一个声母配合各种韵母反复出现。此类绕口令通过反复出现的声母增加诵读难度。例如:

(1)“华华有两朵黄花,红红有两朵红花,华华要红花,红红要黄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黄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红花。”[2](P217-218)(《华华和红红》)

(2)“板壁半边摆着八本白纸白报表,八本白纸白报表半边摆着八个白布白提包。”[3](P7)(《八本白报表》)

主要声母重复类绕口令是较为简单的绕口令,通过练习主要重复的声母,即可掌握此类绕口令。例(1)主要是声母h与ua、uang等韵母和声调的结合,全文共有44字,其中声母是h的汉字所占比例是63.3%;例(2)主要是声母b与ai、i等韵母和声调结合,全文共有31字,其中声母是b的汉字所占比例是77%。

2.相似声母组合重复出现

此类绕口令中相似声母组合出现的频率高。通过归纳发现,相似声母组合类绕口令中的声母组合主要分为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相同两类。此类绕口令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某些方言区。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连连念牛郎,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2](P214)(《牛郎恋刘娘》)

(4)“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不知是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还是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2](P220)(《石狮子咬死死涩柿子树》)

例(3)中的相似声母组合是l和n,相似声母组合所占总字数的比例是100%。此条绕口令相似声母组合方式为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l和n的发音部位都是舌尖,但是l是浊边音,n是浊鼻音);例(4)中相似声母组合是声母z、c、s和zh、ch、sh,相似声母所占总字数的比例是74%,此条绕口令的相似声母组合即包含了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又包含了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相同,具体分析如表1。

表1 声母z、c、s和zh、ch、sh的发音对照表

从表1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声母z、c和s之间是发音部位相同、方法不同的组合方式;zh、ch和sh同理。在声母z和zh、c和ch、s和sh之间则是发音部位不同、方法相同的组合方式。此条绕口令在单句里面会同时体现“部位相同,方法不同”和“部位不同,方法相同”的字词,由此环环相扣,加大了诵读难度。

(二)韵母的特点

韵母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其中复韵母包含韵头、韵腹和韵尾。绕口令将单韵母和复韵母进行了大量的重复,并且有时以复韵母的韵腹为基础改变韵头和韵尾,形成相似韵母组合重复出现。下面将从主要韵母重复和相似韵母组合重复来具体分析绕口令中韵母的特点。

1.主要韵母重复出现

主要韵母重复的方法与声母相同,是通过大量重复某个韵母而增加难度。例如:

(5)“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2](P224)(《白石塔》)

(6)“苏州有个苏胡子,湖州有个胡胡子,苏州的苏胡子家里有个梳胡子的梳子,湖州的胡胡子家里有个梳子梳胡子。”[2](P227)(《苏胡子和胡胡子》)

例(5)主要重复的韵母是a,韵母a重复所占比例是77%;例(6)大量重复韵母u,韵母u在此条绕口令中所占的比例是58%,韵母u通过与不同的声调和声母相结合,加大了u发音的难度。

2.相似韵母组合重复

这类绕口令主要重复一组或几组相似的复韵母和单韵母,这些相似的复韵母主要是通过改变韵头或韵尾来增加舌位动程,从而加大绕口程度。相似的单韵母主要是通过舌位高低的变化和唇形的变化来增加难度。例:

(7)“天上有银星,星旁有阴云,阴云要遮银星,银星要躲过阴云,不让阴云遮银星。”[2](P230)(《银星和阴云》)

(8)“打南来了个瘸子,手里托着个碟子,碟子里装着茄子,地下钉着个橛子,撒了碟里的茄子;气得瘸子,撇了碟子,拔了橛子,踩了茄子。”[2](P233)(《打南来了个瘸子》)

例(7)主要围绕的韵母组合是in和ing,in和ing的起点元音都是前高不圆唇元音i,但是后面的韵尾却不同:in是前鼻音韵母,ing 是后鼻音韵母,有些方言区分不清前后鼻音,或出现“前鼻音发音靠后、后鼻音发音靠前”这种现象(如赣方言区、湘方言区等),这条绕口令前后鼻音相绕,能够起到纠正读音的作用;例(8)主要相似韵母组合是ie和üe,ie和üe的韵头的舌位相同,但是唇形不同(i舌位前高,不圆唇;ü舌位前高,圆唇),这条绕口令的难点是短时间内唇形的变化。

(三)声调的特点

普通话中声调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音高决定调值的准确程度,但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控制音高较为困难。绕口令正是利用这一难点,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体现同一组音节的不同声调,通过音高复杂多样的变化增加绕口令难度。例:

(9)“老师老是叫老史去捞石,老史老是没有去捞石,老史总是骗老师,老师老是说老史不老实。”[2](P235)(《老史捞石》)

例(9)这条绕口令中多音节“shi”的阴阳上去四个声调配合轻声无规律地重复出现,对短时间内的流畅诵读造成困难。

(四)语流音变的特点

在人们日常说话时,会将一连串的音组合起来说,用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和内容。在连续发音时,相邻的音彼此会互相影响,并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语流音变现象。语流音变现象的变化规律繁多,并且有些规律在生活中较少使用,所以当绕口令中出现较多的语流音变现象的时候,人们会因记错这种变化规律而增加绕口令难度。例:

(10)“一条裤子七道缝儿,横缝儿上面有竖缝儿,缝了横缝儿缝竖缝儿,缝了竖缝儿缝横缝儿。”[2](P240)(《缝裤缝》)

(11)“有个胡子,骑着骡子,有个驼子,挑担螺蛳,胡子的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挑螺蛳的驼子,拦住了骑骡子的胡子,要胡子赔螺蛳;胡子下了骡子,向驼子赔了个”不是”,又替驼子拣起了螺蛳,驼子挑起了螺蛳,又扶着胡子上了骡子。”[2](P236)(《胡子和驼子》)

例(10)中主要围绕“er”,此条绕口令考察的是儿化音的变化方式,因南方方言区的人们并不会发儿化音,他们在发儿化音的时候往往是将“儿”完整的发出来,而不是与“儿”前面那个字的韵母结合发音。er在不同的韵母后面有着不同的变化,在“缝”这样音节末尾以ng结尾的字,儿化时失落ng,并将前面的元音鼻化后加卷舌动作。此类绕口令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较难理解。

二、绕口令的辞格特点

为了满足绕口令“绕”和“拗”的特点,通过整理语料,我们发现绕口令主要运用了顶真、回环、反复、对偶、排比等辞格,这些辞格的共同特点就是可以将句子自然连接,并形成缠绕的效果。

(一)顶针的运用

“顶针,又叫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开头。”[4](P285)绕口令中顶针的运用有很多,例如:

(12)“放牛孩子叫阿牛,阿牛放的是老牛。老牛哞哞叫阿牛,阿牛轻轻拉老牛。老牛下河水中游,阿牛过河骑老牛。老牛游水驮阿牛,阿牛放牛骑老牛。”[3](P1)(《阿牛放老牛》)

(13)“板凳板凳摞摞,里面住着大哥;大哥开动机器,里机住着姨姨;姨姨领着娃娃,里面住着妈妈;妈妈园里浇菜,里面住着奶奶;奶奶奶奶打苍蝇,里面住着小英英;小英英爱劳动,都说我是小英雄。”[3](P2)(《爱劳动》)

例(12)中的主要重复韵母是“iu”,该绕口令通过顶针的手法将含有“iu”的字首尾相连,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例(13)用顶针的手法将叠词“哥哥”“姨姨”“妈妈”“奶奶”连在一起,体现了这条绕口令中事物之间的依承关系。

(二)回环的运用

回环是将两个或多个词相同但是排列顺序不同的句子连接在一起。回环在绕口令中的使用,可以使绕口令的意义连接起来,并且给人一种整齐、循环往复的感觉。例:

(14)“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放下布,搁了醋,去追兔,跑了兔,丢了布,撒了醋。”[2](P226)(《布、醋、兔》)

(15)“蚕常叶里藏,叶里常蚕藏。叶里藏蚕蚕常藏,藏蚕常常叶里藏。”[3](P43)(《蚕常叶里藏》)

例(14)主要围绕韵母“u”,包含韵母“u”的字分布在每一句的句尾,通过回环的手法,从“布”到“醋”,从“醋”到“路”,从“路”到“兔”,然后又从“兔”逆向到“布”,这个过程体现了此条绕口令的语义联系;例(15)条绕口令通过回环的手法,形成循环的圆环结构,给人一种环环相扣的缠绕感。

(三)反复的运用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4](P305)在绕口令中,由于同一个词或同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会增加绕口程度。例:

(16)“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2](P232)(《炖冻豆腐》)

(17)“白婆婆养只白头白尾白脚爪白猫,白伯伯养只头白尾白脚爪白白猫。白婆婆说:白婆婆养的白头白尾白脚爪白猫比白伯伯养的头白尾白脚爪白白猫白;白伯伯说:白婆婆养的白头白尾白脚爪白猫不比白伯伯养的头白尾白脚爪白白猫白。”[3](P27)(《比白猫》)

例(16)一直在反复“炖冻豆腐”这个词,例(17)则是一直在反复“白婆婆养只白头白尾白脚爪白猫”和“白伯伯养只头白尾白脚爪白白猫”这两句话,此类绕口令通过反复的手法,使句子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增添了绕口令的趣味性和绕口程度。

(四)排比的运用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4](P280)在绕口令中,排比手法的体现较多,通常排比类的绕口令对于气息的要求较高,因为通过排比,增加了绕口令的篇幅,所以要在气息充足的情况下,一口气准确读出绕口令较难。例:

(18)“上有上眼皮儿,下有下眼皮儿,左眼上眼皮儿打左下眼皮儿,右眼上眼皮儿打右下眼皮儿。左眼上眼皮儿打不着右眼下眼皮儿,右眼下眼皮儿打不着左眼上眼皮儿,左眼下眼皮儿打不着右眼上眼皮儿,右眼上眼皮儿打不着左眼下眼皮儿”[2](P245)(《眼皮儿》)

三、绕口令和双声叠韵诗词

根据上文论述发现,绕口令诵读难度较大的原因是含有大量的声、韵、调的重复出现,并且运用了大量的顶真、回环、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方法。然而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声韵现象,也含有大量的声韵调的重复和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这种声韵现象就是双声叠韵。同样是重复大量的声韵调、运用大量的辞格,为何绕口令体现出来的是绕口感,而双声叠韵则体现出来美感?为了研究这一问题,笔者找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双声叠韵的古诗词进行研究。因为叠字本身就是两个相同的字的重叠,它同时具备了双声和叠韵的条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在此笔者所研究的语料大都是带有叠字联绵词的古诗词。

从古至今,叠字艺术被广泛运用到诗、词、曲、文中,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使用叠字联绵词,之所以能够使古诗词富有美感,是因为被使用的叠字在平仄上和出现位置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两点在绕口令中是没有体现的。在叠字联绵词的平仄方面,乔吉的《天净沙·既事》体现出了平仄的节奏美。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这首词由14个叠字联绵词构成,全篇的格律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词的上片格律是由“平”到“仄”再到“平”,下片的格律是由“仄”到“平”再到“仄”的循环往复。由此可见这14个叠字联绵词的格律是极具规律性的。这种变化在蕴含着高低大小的曲折变化的同时,还使诗词有波澜起伏的美感。而在绕口令中虽然也有大量的相同格律的重复,但是它的格律却无规律可循,如上文中所举的绕口令例子。

在研究叠字联绵词在诗词中出现的位置时,笔者发现这些声、韵、调相同或相似的叠字联绵词,往往与对仗结合在一起,在上下句出现的位置是相对应的。例如:《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中的“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叠字联绵词的这种对称美使得诗词形式整齐和谐,增强旋律美感,便于诵读。而绕口令则不同,在没有对仗句子的情况下,拥有很多声、韵、调相同或相似的词,会使得句段变得更加的复杂绕口。

四、结语

本文围绕着绕口令诵读难度大的问题,通过整理归纳语料,从绕口令的语音和辞格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绕口令是因为大量的声母、韵母、声调的重复和使用大量顶针、回环、反复和排比等辞格而较难诵读。本文又将绕口令与含有双声叠韵词的诗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绕口令的格律是没有规律的,并且绕口令中声韵调相同或相似的词出现的位置也是没有固定规律的,这两点也是绕口令不易诵读的原因。

猜你喜欢

冻豆腐叠字绕口令
炖冻豆腐
奇特的叠字联
绕口令绕绕绕
绕口令
绕口令
叠字家园
难忘冬日冻豆腐
冻豆腐营养又健康
叠字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