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构建

2019-07-11韩芳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韩芳

摘要:在初中教育大背景的当下,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尤其该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叛逆期,不易服从管教,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体验视域下,对学生进行该科目的引导,通过以下几大方面,坚持做到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的构建;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利于事半功倍;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体验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019-01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自主学习

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功课,提前了解和学习要学习的知识点,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才能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游刃有余,在预习时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可以問教师,可以更好掌握学习的知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及在预习中更游刃有余。养成预习的习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预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教师一定的布置预习任务和教师的引发作用有利于同学们产生预习的兴趣和养成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多花点心思在怎么布置预习任务上。

例如,教师布置各种各样不同的预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学习交通规则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安排俩个预习任务,第一个为让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和父母、亲朋好友了解一下最近发生的交通事故,这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有利于他们对交通规则的理解,有助于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有关的交通规则,并让学生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第二个任务为观察当地的交通现状,并了解有关的交通规则。这样在课堂讨论当地的交通规则时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加强他们对交通规则的理解,让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然后教师在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保持一种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是只注重灌输政治理论知识的课堂,应该是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适当地融入最新发生的事情,与时俱进,通过一些事例,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刚刚学习的知识得到运用,可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不同事情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刚刚发生的事情将教材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代特色。

例如,在学习“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最新的时事,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众多经济举措。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样的课堂与以前的课堂相比显得更生动有趣,使课本内容更容易理解,通过具体的事情显得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利于学生掌握。而且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通过一些的事例与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利于事半功倍

在学习的过程中,与那些理论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相隔很远的事例相比较,结合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更有带入感,更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对学习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而不仅仅是只看到表面上发生的,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几个栏目架起知识框架,还可以添加一些内容作为课堂知识延伸,教师要在这么多好的资源中,挑选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最好是贴近现实情况,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一些素材,比如可以播放最新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视频,通过这些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形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选用一些与现实情况息息相关的事情,有利于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4.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一般都是教师给同学们灌输知识,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对思想政治学科产生不敢兴趣甚至是讨厌,与理想的效果相反。

例如,随着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指路人的作用,而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沟通,以一种朋友的身份相处可能会更自在,更舒服。教师也不是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且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与教师积极的互动,有利于构建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变得比以前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

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在体验视域下不断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晓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2):168.

[2] 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