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健康管理在社区0~36月龄婴幼儿保健中的应用

2019-07-11朱培培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1期
关键词:操作者月龄拇指

朱培培,高 欣

(1.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10;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100176,3.北京国宗中医门诊部,北京100027)

小儿推拿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为指导,在人体相应腧穴进行按摩,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增强体质的作用[1],对婴幼儿的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儿童保健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3],目前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发展[4]。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社区婴幼儿保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体检的0~36月龄婴幼儿6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0例。观察组男171例,女169例;平均月龄(21.6±10.8)个月;头围40.9~44.2cm,平均(41.0±3.1)cm;身高63.5~112.5cm,平均(83.4±5.3)cm;体质量6.70~21.80kg,平均(10.80±2.90)kg。对照组男170例,女170例;平均月龄(20.8±10.6)月;头围41.1~43.8cm,平均(40.8±3.2)cm;身高63.1~110.2cm,平均(82.9±5.0)cm;体质量6.50~22.00kg,平均(10.60±3.10)kg。两组性别、年龄、头围、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价,能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史、疾病预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体操作如下:问诊喂养史及饮食史、生长发育史、过敏史及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运用预警征、小儿发育筛选参考手册(DDST)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进行监测;进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听力筛查、视力筛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健康评价;指导家长母乳喂养,均衡营养膳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注意食品安全,预防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超重、肥胖等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儿童发育年龄进行预见性指导,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进行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必要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转诊。以6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常规儿童保健方式管理基础上,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流程予以中医健康管理[5]。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发病机制,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根据不同月龄传授中医保健适宜技术,以达到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除相应的中医饮食起居指导外,在婴幼儿6、12月龄时,操作者向家属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建议每次摩腹1~3 min,捏脊4~6 遍;在婴幼儿18、24月龄时,操作者向家属传授按揉足三里穴和迎香穴的方法,建议每次每穴按揉1~3 min;在婴幼儿30、36月龄时,操作者向家属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建议每次每穴按揉1~3 min。每日操作1 次,以6个月为1个疗程。

(1)摩腹 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指面附着于婴幼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min。

(2)捏脊 操作者用双手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时用双手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婴幼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手法,有针对性地刺激背部脏腑腧穴,以加强疗效。第5遍捏拿婴幼儿脊背时,在督脉两旁的脏腑腧穴处,双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将脏腑腧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置于婴幼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min。迎香穴:操作者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每穴1~3min。四神聪穴:操作者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每穴1~3min。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头围、身高、体质量。②观察婴幼儿营养不良、肥胖、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发病率(如小儿厌食症、小儿腹泻等)。③满意度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含婴幼儿家属的满意度、接受程度、掌握程度等项目,由婴幼儿家属完成问卷调查[6-7]。满意度评价标准:总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患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营养不良、肥胖、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患病情况比较[例(%)]

(2)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婴幼儿家属满意度比较[例(%)]

(3)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头围、身高及体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头围(cm)治疗前 治疗后身高(cm)治疗前 治疗后体质量(kg)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40 39.12±1.8344.35±2.76△▲79.24±3.4587.28±5.63△▲ 8.36±2.3412.76±2.92△▲对照组340 38.97±1.8442.20±2.25△ 78.86±3.6283.34±5.18△ 8.41±2.2811.12±2.67△

4 讨论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理论及临床实践为指导,运用不同手法在体表腧穴进行操作,通过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8],促进脏腑功能恢复[9-10],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小儿推拿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对消化道系统疾病患儿的疗效较好[11]。推拿可以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有益智健脑的作用[12]。

本研究采用的中医保健适宜技术,简单易操作,适合家长日常给小儿推拿按摩。其中摩腹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捏脊具有健脾胃、消食积、通经络的作用,对内脏活动起到整体和双向调节作用[13]。按揉足三里穴可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穴能提高小鼠胃肠功能运动能力,可能与纠正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有关,或与纠正小鼠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14]。按揉迎香穴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鼻三针(迎香、印堂、上迎香)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减少变异性鼻炎的发病[15],低频电脉冲刺激迎香穴可治疗变应性鼻炎[16],腹部手术术后早期按揉迎香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胃肠道排气[17]。点按四神聪穴可益智健脑[18]。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四神聪可提高CI/RI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增加其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19]。

儿童保健学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为主及防治结合为原则,通过对儿童进行常规管理,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降低常见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我科儿童保健工作主要通过儿保医师对辖区内儿童的常规健康体检及个体化预见性指导,对体弱儿、高危儿、残疾儿、早产儿严密跟踪,及时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干预,可降低婴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促进婴幼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20]。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儿童保健工作在预防婴幼儿疾病、降低婴幼儿常见病发病率的工作目标方向一致。

本研究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0~36月龄婴幼儿进行中医健康管理,观察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患病情况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操作者月龄拇指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降落伞(翻绳)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