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民系的文化变迁与融入

2019-07-09管玉梅黄诚夏冬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

管玉梅 黄诚 夏冬艳

【摘要】疍民是汉族的一个特殊民系,其文化既深受汉民乡土文化影响,又因千百年的水上生产生活而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本文采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海南疍民进行研究,以了解他们的文化变迁和文化融入等情况。研究发现,随着疍民逐渐离船登陆上岸,他们对水的依赖慢慢减少,水文化符号逐渐减弱。延续几千年的封闭独立族群也出现了与岸上陆地居民的融合,族群界线越来越淡化,尤其是新生代疍民的族群意识和身份认同越来越模糊。传统的海洋、港湾和海岸生存生活空间因旅游开发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和侵占,导致他们的社会认同度偏低。

【关键词】族群意识;文化变迁;文化融入;海南疍民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疍民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的一个特殊民系。作为水上居民,他们长年累月生活于海上,以打鱼为生。清光绪《崖州志》记载,“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这段话大概描述了海南疍民曾经的生活状态。历史上,他们在社会边缘生存,除了拿鱼货换取生活物资外很少登陆上岸,与陆上居民几乎没有交流,千百年来维持着疍民内部的小社交和血缘圈子。与传统居住在海上不同,如今的疍民除了出海打鱼、渔排养鱼外都已经登陆,开启了岸上陆地生活时代。在海南三亚、陵水、海口、文昌等多处港湾都有疍民村落。人不离船、船不离海的疍民生活写照早已经湮没在时代的进程中,随着时空的更迭,那曾经浮居的棚屋、悠扬的咸水歌、神秘的信仰与习俗等,都慢慢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上岸几十年的海上漂族群,他们的陆地生活适应吗?他们与汉人和其他族群间的融合情况乐观吗?他们对政府的发展规划等有认同感吗?本文走访了三亚、海口、文昌、昌江、陵水5个地区的11个疍民集聚地,进行大面积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信息的基本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一一论述。

一、族群意识和族群身份认同

本次调查的社区或村落包括海南三亚、陵水、海口、文昌、昌江5个地区的捕捞村、白沙门下村、铺鱼村、新村、赤岭村、新港村、藤海社区、藤桥社区、榆港社区、红沙社区、南海社区,共11个村落和社区。据文献资料记载,文昌清澜港、临高新盈港、琼海谭门港、崖州大疍港都曾是疍民的主要栖息地,但是现在都被同化或者不再认同自己的族群身份。文中所列的11个集聚地的被访者,他们普遍自称是疍民,70%以上的被访者能说出自己的祖籍地,祖籍地主要包括广东的顺德、南海、阳江和福建等,并且老一代疍民日常沟通使用的是广东话而不是海南话。绝大部分疍民家庭从来没有和祖籍迁出地联系过,只有极少数疍民家庭有族谱并与祖籍地一直有联系,还有少数家庭以前和祖籍地有联系,现在慢慢失去联系。调查发现,各村都有一些大姓大家庭和一些小门小户组成,陵水赤岭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梁、黄、黎等;陵水新村镇海鹰、海鸥、海燕三个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郭、陈、冯、梁、郑、黄、张等;昌江新港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石、梁、黄、郭等;文昌铺鱼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杨、林、张、何、石、冯等;海口捕捞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张、石、杨、黄等,海口白沙门下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梁、黄、杨等,三亚南海和红沙社区的疍民多是航运公司职业及后代,大姓主要有梁、黎、黄、王、张、林、陈、李、冯;三亚滕海社区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梁、林、杨、张、郑、李等。

二、传统文化习俗及变化

关于传统文化及传承情况,不同的疍民集聚地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所有疍民都以海为生,每当在海上遇到强风或恶劣天气等生死无法掌控时,只好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与庇护,所以,他们都信封海神和家神,传统文化习俗很多都与该信仰有关。

(一)海神信仰

走访调查发现,他们基本村村都有自己的公庙,历史上公庙香火旺盛,疍民出海前祭拜海神祈祷平安和丰收,回港后又都要到公庙去祭拜以谢海神在出海时的护佑,在一些重要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开渔节等会全民参拜。但是各个疍民集聚地供奉的海神却各不相同,三亚榆港社区和陵水赤岭村供奉的都是五龙大王,崇拜的是龙王。昌江新港村疍民供奉的是海南本土产生的海神广德王,又称神山爷爷。陵水新村的三江庙中供奉的是三江娘娘(妈祖)。海口海甸岛捕捞村则供奉108兄弟公,108兄弟公崇拜是海南独有的地方信仰。海南文昌铺鱼村信仰的海神是水尾圣娘,水尾圣娘是海南文昌疍家人信仰的主要海神,发源于文昌清澜港。

(二)节庆习俗

疍民除了和汉人一样重视春节外,还非常重视端午节、元宵节和鬼节。在节日习俗上,一些村落的疍民仍保有游神、祭海、赛龙舟等习俗。走访调查得知,目前疍民传统文化节庆习俗保留依然比较好的村落有陵水新村、三亚榆港村、滕海村、昌江新港村。陵水新村和三亚滕海村至今保持正月十五大众式闹元宵的习俗,三亚红沙、南边海新渔村和文昌铺鱼村在最近几年开始陆续不再组织元宵节活动。元宵节闹元宵以游神为主,游行一般还伴有神偶、舞龙舞狮、花车、乐队演奏等表演。神明在巡视乡里过程中挨家挨户接受信众的香火膜拜,信众除了会以放鞭炮烟火和烧香跪拜等迎接,还会孝敬贡品、红包等给神灵。三亚榆港村和昌江新港村至今保持端午節赛龙舟、洗龙水等习俗。海南疍民端午节赛龙舟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表达对龙神的崇拜。传说这一天龙王会出来活动,使海水变成龙水,疍民在这一天通过赛龙舟、洗龙水、祭海神等祭神娱神活动来表达敬意和崇拜。

(三)习俗变化情况

关于习俗上有哪些变化(多选题,图1),被访者认为自由恋爱增多的有82.4%,其次是和各种人打交道增多(74.5%),其余依次是烧香拜神的次数减少(67.2%),和其他非疍家人之间的界线淡化很多(62.5%),婚嫁礼节变化(58.6%),社区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如游神、祭海等减少(48.5%),与非疍家人结婚成家的情况增加(39.6%)。

1.自由恋爱增多

目前,25岁左右的适婚疍民多数是自谋职业,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结识非疍民异性,自由恋爱情况占多数。但是他们的父辈基本都是媒妁之言,而且基本是在疍民群体内部通婚。

2.和各种人打交道增多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使大量旅游和度假人群涌入岛内,多数疍民居住的港湾都紧挨景区或开发区,使历史时期从不和陆上居民交往的疍民,开始经常接触各类人群。有些年长的疍民不太会海南话——他们日常交流主要用广东话,却很会普通话,就是这个原因。

3.烧香拜神的次数减少

据调查,海南疍民拜家神的习俗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变化比较多的是拜海神的习俗。历史时期各村的公庙里供奉的海神香火都非常旺盛,疍民出海时都要先拜海神以求平安和丰收,所以,基本所有村庙都修建在港口码头边大家出海的必经地,好方便大家祭拜。现在各村的村庙都还在,但是由于一部分疍民已经离开渔业,渔业生产效益的降低以及现代化渔船及渔业作业方式使海上生存风险大大降低等原因,村庙的香火已经远不如过去旺盛,甚至很多从未出过海的新生代疍民都不清楚自己村庙里供奉的是谁。

4.和其他非疍家人之间的界线淡化很多

历史上疍民和陆上居民有清晰明确的心理和社會地位界线。所有疍民的活动和交往从不跨越界线,都是在自己族群内部进行,连婚姻嫁娶也严格遵守界线。所以,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封闭社会,受外界影响很小,文化和习俗都很好、很完整地传承了下来而没有被同化。而现在的新生代疍民,尤其是走出家庭和村落而外出务工和学习的新生代疍民,多数基本已经没有了族群意识,他们认同自己的疍民身份,但是感觉与其他非疍家人没有任何差异,心里已经没有了族群界线或者界线明显淡化。但是老一代疍民与陆上居民之间的心理界线依然明显存在。在陵水新村做访谈时,进入老一代疍民经常喝茶的茶馆,发现疍民开的茶店只有疍民去光顾,陆上居民开的茶店疍民很少光顾,如果光顾,也是疍民与疍民同桌,陆上人与陆上人同桌,大家不同店,更不同桌喝茶。

5.婚嫁礼节变化

历史上疍民结婚,跟陆上人坐花轿完全不同,他们主要是用花艇来水上迎亲,他们家家都有艇,以艇为家。而且有哭嫁习俗,新娘出嫁前对陌生的丈夫、家庭和新生活,恐惧多于期待,所以,出嫁前会以哭唱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心。疍民咸水歌中最有名的段子就是哭嫁的《叹家姐》。但是现在的疍民嫁娶已经和陆上人没有太大差异。

6.社区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减少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疍民村落都有端午赛龙舟大型活动,而且分有男队和女队,多数女性也是操舟高手。过完中国新年,要出海进行新的一年劳作,他们会有大型祭海和各家祭船活动。各村每年至少有一次大型游神活动,或选择在元宵节,或选择在海神诞辰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举行大型游神祭海活动。目前,保持游神祭海传统的只有两个村落,举行龙舟赛的也只有两个村落,其他地方基本都在近十来来慢慢不再组织这些活动。主要原因一是年轻疍民不出海导致海神信仰的淡化和断层,包括划龙舟很多年轻人都不会,也不热衷参与,以前村里有很多大船,每年开渔他们有比较多的期盼,现在大船多半被卖出,家家都是小船出近海来勉强养家糊口,对捕捞的风险和收益都没有太多担心和期望,大型祭海活动的动力不足。另外,所有这些社区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减少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组织这些活动需要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多数疍民家庭的收入相对不如从前,他们对花钱也变得敏感,投入意愿明显减少。

7.与非疍家人结婚成家的情况增加

历史上,疍民基本是内部通婚,很少嫁娶陆上居民。现在的适婚疍民青年,自由恋爱后如果双方想结婚,很少有父母会以是否是疍民身份来阻止通婚。另外,随着他们与外界接触增多,与非疍家人结婚成家的情况明显增加。

(四)变化适应情况

对于生活习惯和风俗上的改变(图2),觉得很不适应的占6.2%,较不适应的占20.5%,一般的占40.9%,较适应的占25.0%,很适应的占7.4%。总之,处于适应水平及以上的占32.4%,处于不适应及以下水平的占26.7%。走访发现,多数新生代疍民对工作、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相对适应,而老一代疍民表示生活习惯不适、工作转型困难以及习俗变化不适等问题相对较多。

三、文化融入情况

(一)与陆上居民的交流意愿

关于与陆上居民的交流意愿(多选题),调查结果(图3)表明,感觉陆上居民对自己的态度友善的有55.4%,尊重的有31.8%,说不清的有31.8%,亲近的有20.5%,不友好的有11.4%,歧视的有4.6%,排斥的有2.3%。总之,认为别人对他们态度积极和友善的占一半以上,还有两成多的人觉得说不清楚,处于中立或不表态的情绪中,有近20%的人认为别人对他们态度消极和不友善。

(二)与陆上居民的融合意愿

关于与陆上居民的融合意愿(多选题),调查结果(图4)表明,愿意与陆上居民成为邻居的有40.9%,愿意一起工作的有36.4%,愿意一起聊天的有34.1%,愿意做亲密朋友的有29.5%,愿意结为亲家的有22.7%。从调查结果看出,疍民与周边其他居民群体的接触融合意愿与现状处于一般水平,所有选项的选择比例都低于50%。最高的选项是成为邻居,由于各种原因所有疍民村落都有非疍民居住,有的是几代人之前就已经成为邻居,有的是近几年的居住变化造成的。至于愿意一起工作,现在的疍民新生代工作多半和陆上居民打交道,已经比较习惯和适应了。做亲密朋友和结为亲家的意愿最低,说明多数人还是和陆上居民群体有一定的心理界线,深度交流融合意愿不强。

四、社会融入情况

调查主要从海南疍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认同、支持与参与态度等来了解他们的社会融入情况。

(一)认同度

关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给当地疍家人带来的好处(图5),他们的态度中,没有人持非常赞同态度,赞同态度的占4.4%,说不清的占58.4% ,不赞同的占29.2%,非常不赞同的占8%。

(二)支持度

关于是否愿意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开发(图6),他们没有人表示非常愿意,6.2%的人表示愿意,25.6%的人选择说不清,61.1%的人表示不愿意,7.1%的人表示非常不愿意。

(三)參与态度

关于是否愿意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图7),被调查者中没有人非常愿意,5.3%的人表示愿意,36.3%的人说不清,45.1%的人表示不愿意,13.3%的人表示非常不愿意。

从疍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认同、支持与参与态度来看,他们的认同度,支持度和参与态度都很低。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疍民没有土地,他们以前生产和生活场所所在的海域、海湾都是国家所有。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他们原本停泊船只的码头、原本生产作业的场所被用于其他开发规划,他们被迫让出地方,失去赖以生存的海湾、海港甚至海洋却不能得到合法的补偿,开发带来的利益在分配时几乎与他们无关。政府的开发规划中没有植入疍家文化元素,周围都开发得如火如荼,唯有他们的村落留在原地,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参与和分享非常有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地产热,使当地的房价和物价快速上涨,对于住房紧张和什么都要买的疍民来说,开发带来的高房价和高物价、开发地的繁荣和渔村的落后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对比都给他们带来直观和深切的负面感知。

五、结语

疍民传承了千年的水上生产生活习惯及文化,随着离海登陆而慢慢改变,而近十几年随着海南岛建设速度的快速提升而快速消失。他们的族群身份认知越来越模糊,与陆上居民的心理界线在快速淡化。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都在发生快速变化。他们与陆上居民的交流融合意愿在不断加强。但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认同、支持与参与却反应消极,让疍民完全融入海南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各方做出更多的切实行动来改善。

参考文献:

[1]吴水田,司徒尚纪.疍民研究进展及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热带地理,2009,29(6):583-587.

[2]何国强,温士贤.伍锐麟华南社会调查回顾[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5.

[3]张银锋.族群歧视与身份重构:以广东“疍民”群体为中心的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3):22-26.

[4]刘群,孟永.1949年后淮河流域的船民生活状况调查—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47-58.

[5]刘莉.海南疍家的陆地印记:从食槟榔习俗谈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5):70-74.

作者简介:管玉梅(1979-),女,河南省人,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与旅游营销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
从“悲情公益”和“快乐公益”看当代中国公益文化的变迁*
浅析民间文化变迁的传媒推动力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传承与变迁:影视作品中的社火文化
基于文化变迁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
论中国反腐文化的变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文化变迁中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