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019-07-09高海立
高海立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瘤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传统切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6.38%,相比于对照组的31.91%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通过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甲状腺瘤;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甲状腺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中年女性群体。该病病程比较缓慢,患者通常会由于不适或无任何症状被发现颈部肿物,多数为单发,通常无压痛,有的患者由于瘤内出血瘤体会出现突然增大,会伴随胀痛[1]。部分甲状腺瘤可能会出现癌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需要对该病加以重视。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升高,改良小切口手术也日益发展成熟,在甲状腺瘤临床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文作者以本院94例甲状腺瘤患者为例,就其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94例甲状腺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7例行传统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47例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13例与34例,平均(42.7±3.5)岁;病发部位:18例在左侧,25例在右侧,4例双侧。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15例与32例,平均(42.9±3.7)岁;病发部位:19例在左侧,23例在右侧,5例双侧。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除术治疗,采取仰卧位,全麻后在胸骨切迹上2cm处开一个大小适当的弧形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并分离皮瓣。随后,常规缝扎颈前浅静脉,并在颈白线处开一个纵行切口,充分保留出甲状腺与瘤体,然后将一侧或双侧的颈前肌群横断,实施上下翻转处理,暴露甲状腺,将甲状腺叶游离出来,并切除肿瘤以及甲状腺周围组织。最后,吻合切断的颈肌,将术区关闭的同时,在肌层常规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指导患者采取平卧的体位,将其头部适当垫高,并给予颈丛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胸骨切迹上15mm的地方开一个3cm长的微弧形切口,双侧腺瘤患者还需扩大切口至5~6cm,接着将皮肤、颈阔肌层等逐层切开,给予电凝止血,然后在颈前筋膜间将皮瓣分离开来,向上翻转皮瓣并固定住,保护好切口。随后沿着正中线将颈白线纵行切开至甲状腺被膜,注意不要切断颈前肌群。接着将颈前肌群向外侧适当牵拉,暴露出甲状腺后,仔细观察腺瘤情况,借助蚊式钳,在瘤体突出部位绕瘤部周围对甲状腺组织及包膜进行钳夹,切开腺体组织并逐层分离至瘤体表面。接着沿腺瘤的表面一直分离至瘤体的基部,将腺瘤切下后彻底止血,并关闭甲状腺残腔。最后,逐层缝合术区,并用无创缝合针缝合皮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前区疼痛、颈部麻木不适、吞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2例于术后出现颈前区疼痛症状,1例颈部麻木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6.38%(3/47);对照组中,颈前区疼痛6例,颈部麻木不适4例,吞咽障碍3例,切口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91%(15/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甲状腺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吞咽及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出现Homer综合征,对颈丛浅支造成累及,从而导致肩枕疼痛等症状[3]。
对于甲状腺瘤患者,临床主要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其中常见的一种术式即为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但此种手术需大范围游离甲状腺体,在横断患者的甲状腺前肌群以后,容易引起颈前肌粘连与皮肤粘连等症状;该术式还需在颈部开较大的切口,术后瘢痕也比较大,无法获得理想的伤口外观美容效果[4];此外,在瘢痕牵拉影响下,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并且术后需将切开的肌肉吻合,容易对颈前正常的血液及淋巴管回流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对手术及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日益升高,改良小切口手术也得到显著发展,并在甲状腺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具体分析,在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时,无需横断其颈前肌群,只需在术中分离肌层深面甲状腺的真假包膜,便可获得清晰的术野,这样便可防止破坏患者的颈前肌群功能,从而有效预防颈前区疼痛、颈部麻木不适、吞咽障碍等并发症的出现。此外,在手术结束后,还可保持切口皮瓣血液的回流,积极预防肿胀的发生,加快切口的愈合。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术后不会留下较大的瘢痕,更符合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来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相比于传统切除术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前宏.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84-185.
[2]李爱艳.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4):65-66.
[3]孟泉辛.認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53-254.
[4]姜波.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7):4546-4547.
[5]雒红军.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