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微创术式对单侧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2019-07-06易文发曹会彦王国录刘智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导丝术式输尿管

易文发,曹会彦,王国录,刘智明

(青海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7)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道结石性疾病之一,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距肾脏较近,如果结石直径>1 cm还易造成明显尿路梗阻,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形成肾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临床预后[1]。有学者[2]认为,及时有效地清除结石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是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常用碎石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re lithotripsy,ESWL)、输尿管硬镜碎石术(ureteroscopy rigid lithotripsy,UR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opiclithotripsy,FURL)。其中,ESWL较其他术式更为微创,但因其碎石率低,需反复多次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3-4]。而URL、RLU、PCNL及FURL中何种方法用于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临床受益更佳,仍无明确定论。本文旨在探讨URL、RLU、PCNL及FURL对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循证医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URL术治疗,B组采用RLU术治疗,C组采用PCNL术治疗,D组采用FURL术治疗。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症状、CT尿路造影及尿常规检查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②单侧病变;③结石直径>1 cm;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输尿管口狭窄或输尿管折叠成角;②泌尿道严重感染;③泌尿道先天畸形;④泌尿系统恶性肿瘤;⑤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⑥造血系统疾病;⑦心脑肝肾功能不全;⑧妊娠哺乳期女性;⑨临床资料不全。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A组采用URL术治疗。全麻截石位下经尿道将输尿管硬镜及导丝置入,沿导丝送入输尿管硬镜行低压冲洗,确认结石位置后,再置入频率10 Hz的钬激光光纤,设置能量和压力分别为800 J和14 kPa;待结石击碎后用取石钳夹出较大碎块,剩余自行排出。输尿管内留置导丝后退出硬镜,留置F6双J管完成手术。

1.2.2 B组B组采用RLU术治疗。全麻健侧折刀位下建立通道后,推开腹膜外脂肪组织,暴露输尿管后游离输尿管上段;确认结石位置并纵行切开输尿管,切口长度2 cm。待结石取出后将导丝置入输尿管内,沿导丝送入F6双J管,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最后留置肾周引流管并逐层缝合。

1.2.3 C组C组采用PCNL术治疗。全麻下首先摆放截石位,F5支架管置入输尿管内达尿道外口,再留置F16三腔导尿管并接生理盐水灌注,形成人工肾积水状态。改为俯卧抬高腰部位行超声引导穿刺,建立取石通道,并确认结石位置后行钬激光碎石,清除肉眼可见结石后撤出输尿管内支架管,经肾镜置入导丝并留置F6双J管。最后,留置F14引流管于穿刺通道内并夹闭。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four groups

1.2.4 D组D组采用FURL术治疗。麻醉和体位摆放同A组,经尿道将输尿管硬镜及导丝置入,沿导丝送入F14软镜外鞘及软镜,确认结石位置。待碎石满意后退出输尿管软镜及外鞘。最后,留置F6双J管完成手术。全部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①结石清除标准为术后第3天和1个月复查腹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未见残余结石[5];②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降低值及术后需ESWL率;③术后并发症类型包括肉眼血尿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④住院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4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比较

B、C及D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比较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stone clearance rate of four groups n(%)

2.2 4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A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Hb降低值均明显少于B、C及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A、B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Hb降低值明显高于A、B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需ESWL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4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of four groups

表4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incidence after operation of four groups

3 讨论

已有研究[6]显示,输尿管结石可导致严重疼痛,如不能及时控制,则可能进一步造成肾盂积水、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衰竭。目前,微创手术仍然是输尿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手段之一,但在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仍无统一的术式选择标准。流行病学[1]报道证实,ESWL用于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碎石率可达85.00%~95.00%,但对于直径>1 cm结石需多次重复碎石,总体碎石效果欠佳,且易引起血尿和石街等严重并发症,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URL在输尿管微创腔镜治疗术式中创伤最小,成本较低,因治疗过程中无出血,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可同时完成对侧输尿管处理,尤其适用于倾向于保守治疗或ESWL治疗失败者[7]。但已有研究[8]显示,如存在结石被息肉组织包裹、碎石时结石上移等问题,URL术则难以获得满意的碎石效果。本次研究中行URL治疗患者时,术中2例结石上移至肾盏,联用FURL后清除上移结石。FURL具有可弯曲优势,更加适用于上移至肾盂或肾盏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助于提高碎石效果。同时,其经人体自然腔道,还能够避免PCNL术中建立通道所导致的肾脏出血风险。但FURL及其他相关设备使用成本高,较易耗损,短时间内即需更换,存在临床普及率不高和部分患者难以承受经济负担等问题[9]。

部分学者报道[10]显示,出现输尿管口狭窄或输尿管折叠成角情况时,输尿管镜因难以进镜而无法使用,需改为PCNL或RLU治疗;同时需要注意,行输尿管镜术式时,术中灌注速度和灌注量均可能出现控制不平稳的现象,易刺激肾集合系统压力升高,严重者发生尿液反流入血,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drome,SIRS)。PCNL已被证实适用于全部直径>1 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对于存在重度肾积水且直径>2 cm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更佳,还可避免输尿管镜存在进镜困难的问题[11]。但有临床报道[12]提示,PCNL通道建立时会导致肾脏实质明显创伤,易造成大出血和肾内压升高,且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后,感染风险居高不下。而RLU直视下取石清除率较高,且对周围组织损伤程度更低,同时RLU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有助于排尽近端积聚尿液,减轻肾集合系统内压迫,这对于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13]。但RLU术式切开取石操作空间有限,缺乏解剖标志,不利于包括双J管留置在内的多项手术操作等问题。此外,术后皮下气肿、输尿管狭窄和尿外渗亦严重影响临床预后改善[14]。

本研究中,A组患者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C及D组(P<0.05),证实URL术式在治疗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时,手术时间较其他术式更短,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笔者认为,这与该术式医源性创伤程度更轻有关,建议作为首选,同时为防止结石返回至肾盂,可考虑应用阻石器械提高结石清除率。A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少于B、C及D组(P<0.05);而C、D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A、B组(P<0.05),则显示FURL和RLU组住院费用低于其他两类,与其他学者[10]报道存在差异。笔者认为,使用输尿管软镜和附属器械是导致费用升高的主要原因。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多于A、C及D组(P<0.05),RLU用时最长可能与双J管放置和切口缝合操作不熟练有关,通过不断练习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B、C及D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P<0.05),URL用于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总体结石清除效果最差,与以往报道[15]结果相符。而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4种微创术式用于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安全性值得认可,经对症干预后均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URL治疗直径>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加快术后机体康复进程,并有助于减少医源性创伤程度,但结石清除效果欠佳;FURL术操作难度和治疗费用均较高;PCNL尽管结石清除效果满意,但术中医源性创伤程度较大;而RLU亦存在手术难度高问题,可用于FURL或PCNL失败后补救手段加以应用。

猜你喜欢

导丝术式输尿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