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感恩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019-07-01孙静朱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感恩

孙静 朱丹

[摘要]为研究中学生感恩、行为自主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运用青少年感恩问卷、行为自主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1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感恩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2)中学生感恩与行为自主呈显著的正相关;(3)中学生行为自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4)行为自主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行为自主水平影响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感恩;行为自主;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中学生

[中圖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7-0013-05

一、引言

长期以来,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人的痛苦经历和心理障碍,直到20世纪中后期,很多学者才将目光转向积极心理学研究,致力于通过实证的方式来探索和研究积极的人生意义。

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感恩和生活满意度都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感恩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感恩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呼吁。此外,随着现代社会享有的物质财富增多,生活满意度也得到了更大的重视,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质量所做的一个总体评价[1-2]。如何把这种评价进行细化,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和研究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而为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一)感恩与生活满意度

“感恩”一词在拉丁文中意为仁慈、好心和感激。它是一种情绪体验、认知态度,也可以是一种习惯、美德、人格品质和情感特质等。对于感恩的探索和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感恩研究体系。从情绪的角度,感恩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 感恩是一种情绪体验。这种观点认为,当人们获得贵重物品或慷慨恩惠时,感恩可能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即时情绪。感恩不仅仅局限于人际环境,甚至对于一些非人际环境,人们有时会流露出一定程度的感激之情。非人际环境的感激情绪被称为超个人感恩[3-5]。(2) 感恩是一种情绪特质。如McCullough、Emmons和Tsang[6]认为,感恩是一种“感恩倾向”,即感恩的人格特质,倾向于用感激来理解或奖励他人善行所获得的积极经验或结果。(3) 感恩是一种美德。这种观点更多的是将感恩与道德联系起来,认为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可以促进个人对他人的关怀,并传递社会支持。(4) 感恩是一种心境。McCullough等的研究表明,感恩是一种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它可影响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响应能力。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对其整体生活的不同方面感到满意的程度[7-9],这是一种主观且复杂的幸福感,包括对一个人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和情感评价。其标准是它的理想生活状态,在短时间内,它可能是稳定的,在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变化。研究表明,标准是个人根据自身处境所设定的,因此这一标准具有个体性。从个性化的角度来看,这个标准是主观的。Lyubomirsky [10]将生活满意度视为评估自己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过程,通过比较他们所希望的和他们实际取得的成就而得。如果一个人对生活质量和主观体验的评价远离理想的生活状态,则生活满意度就会很低;相反,则生活满意度就会很高。

在许多有关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研究人员一直非常重视感恩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感恩倾向高的群体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1,11-12]。为了理解感恩与生活满意度的联系及作用机制,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人格因素的影响,感恩可以发挥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来源于因果关系[11]。此外,实证研究证明,这种因果关系可受到诸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尊、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等中介变量的影响[9,13-15]。然而,对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中介因素的研究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在控制人格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其他中介变量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所发挥的作用,有助于完善和健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的理论体系。

(二)行为自主的中介作用

行为自主是指个人能够独立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能力[16]。这种能力一般在中学阶段快速发展,并在大学阶段趋向于成熟。实证研究表明,当个体具备较强的行为自主能力时,便会具备独立决策和实施决策的人格特质,并可向他人积极寻求解惑,不盲目拒绝对自身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具备较成熟的行为特征和适应性心理[17]。一些研究表明,行为自主能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18]。Williams、Gagn和Ryan 认为[19],行为自主能力较高的个体倾向于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并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生活,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保持冷静和平静的心态,这无疑会提升生活满意度。Shogren 、Lopez、Wehmeyer和Little认为行为自主、自我调节和自我实现等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并以此预测有,无认知障碍的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水平[20-21]。

鉴于上述研究,行为自主是否可作为中介因素,在感恩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提供实证依据,以此阐明感恩、行为自主和生活满意度三者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从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选择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7份,回收率96.2%,有效问卷311份,有效率92.3%。其中男生139人,占44.7%;女生172人,占55.3%。平均年龄15.8岁。

(二)工具

1. 感恩问卷

采用由喻承甫、张卫、李董平和肖婕婷[13]编制的“青少年感恩量表”,该量表共含有2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制,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所拥有的感恩水平越高。该量表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感恩父母/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社会和感恩自然。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9。

2. 行为自主问卷

采用Anderson、Worthington、Jennings编制的行为自主问卷(Worthington Autonomy Scale)[22],含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制,其中1和4反向计分,要求被试对象在从1到5中选择贴近自己情况的答案,得分越高表示行为自主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首先对这1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依据特征值>1的提取原则,得到3个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27.284%、16.549%、10.432%,這3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54.264%。第一个因子包含7个项目,因子负荷在0.428~0.765之间。第二和第三因子包含3个项目,且存在交互负荷,在本研究中,将其删除。因此,修订后的量表包含7个项目(如“在我自己能掌控的时间里,我总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做”),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15。

3. 生活满意度问卷

采用Diener、Emmons、Larsen和Griffin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问卷[23],含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制,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Cronbach's α为0.806。

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从平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感恩水平、生活满意度和行为自主都较高。

感恩、生活满意度和行为自主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该表可知,中学生感恩的5个维度,如感恩父母/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和社会、感恩自然等与生活满意度具有相关性,和行为自主也存在相关性。其中,感恩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性r=0.208~0.308 (p<0.01),感恩与行为自主的相关性r=0.256~0.345 (p<0.01),行为自主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性r=0.274 (p<0.01)。

根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理论[24],使用因果步骤检验策略,采用回归分析,分析和考察行为自主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直接的中介效应,如表3所示。对行为自主在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分析发现,感恩到生活满意度的回归(γ=0.300,SE=0.097),感恩到行为自主的回归(γ=0.398,SE=0.040),行为自主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398×0.154=0.061,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0.061/(0.061+0.154)=28.37%。感恩、行为自主与生活满意度的路径如图1所示。

四、讨论

(一)中学生的感恩、行为自主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行为自主在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可以发现,感恩与生活满意度的回归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感恩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即感恩水平越高的人,生活满意度也越高,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1,25]。Emmons和McCullough[4]在2003年的研究表明: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感恩水平较高的人可能会给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乐观的评价,也更容易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情绪,因此,有意识地专注于感恩与祝福,可能促进个人幸福感和人际关系的提升,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此外,对感恩与行为自主进行回归分析与验证,数据表明也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感恩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加懂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也就更有可能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Kindt、Vansteenkiste和Goubert[26]的研究表明,感恩水平的提升可促使反应更为灵敏,并借助于行为自主致力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行为自主的中介效应

此外,我们进行了感恩和行为自主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二者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数据表明,行为自主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即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感恩既可以直接提升生活满意度,又可通过增强行为自主,进一步提升生活满意度。一方面,感恩提高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感恩所引起的认知和行为拓展,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自主行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行为自主性是青少年阶段发展的重要主题,作为中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自主的过程也是内心发现的过程,行为自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关注内部动机、内在价值、内部兴趣和高层次心理需求等[27],即行为自主性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这与感恩对内在品质的提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行为自主可促进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提高,这与以往的研究报道结论相同[21,28],行为自主水平更高的个体通常具有更高的安全感,内心坦荡,少有冲突,对未来较少忧虑,并且持较乐观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此外,众多研究证实,高水平的行为自主可以提升人们的身心和谐程度,进而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21]。综上,感恩除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外,还通过影响中学生的行为自主,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作用。

通过对行为自主中介效应量的分析发现,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28.37%,由此可知,感恩通过行为自主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小于感恩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这表明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可能存在其他中介变量,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三)启示与建议

如前所述,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感恩是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增强感恩水平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其中,行为自主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在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中,需要加强对行为自主的引导,进行更丰富的自主和自立教育,这对于他们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是有益的,并且也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

在实际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对学生同时进行感恩与行为自主的干预。(1)对感恩与行为自主的记录,例如“记录需要感恩的人”以及“记录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2)表达感恩与鼓励行为自主,如要求学生书写“我眼中的父母或老师”,让学生思考和回忆父母或老师曾为自己做过的事,并在内心勾勒出父母或老师的形象。此外,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自立及自强,遇到困难,学会分析问题,追溯问题的来源,并着手一步步把大问题化解为若干小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此培养自主自立的品质;(3)记录“幸福账单”,提高中学生对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如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哪些属于“感恩”与“行为自主”的范畴,这可以作为一种反馈信息,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的感恩与行为自主水平,由此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中学生感恩、行为自主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 感恩对行为自主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 行为自主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 行为自主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配贞,郑雪,余祖伟. 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67-72.

[2]Proctor,C. L.,Linley,P. A.,Maltby,J.. Youth life satisfac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9(10):583 - 630.

[3]王宏伟,王娟娟,董存妮,宋广文. 感恩、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9):8-12.

[4]Emmons,R. A., McCullough,M. E.. 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4(2):377.

[5]Zhang,M., Mou,N., Tong,K.,Wu,A..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urpose in life,grit,gratitude,and school belonging on ment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emerging adul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8,15(10):2147.

[6]McCullough,M. E.,Emmons,R. A.,Tsang,J. A..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 112-127.

[7]Huebner,E. S.. Research on assessment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4,66(3):3-33.

[8]Chen,L. H.,Wu,C. H.,Chang,J. H.. Gratitude and athletes life satisfac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mindfulness[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7,18(4):1147-1159.

[9]曹歡. 感恩表达的作用与机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3):175-180.

[10]Lyubomirsky,S.. Why are some people happier than others? The role of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processes in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39.

[11]Wood,A. M.,Maltby,J.,Gillett,R.,Linley,P. A., Joseph,S.. The role of gratitu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upport,stress,and depression:Two longitudinal studie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8,42(4):854-871.

[12]何慧,王影,李伟强,袁博.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6(7):385-405.

[13]喻承甫,张卫,李董平,肖婕婷.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10-1121.

[14]Tian,L.,Du,M.,Huebner,E. S.. The effect of gratitude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chools: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social behavior[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5,122(3):887-904.

[15]廖军和,欧阳儒阳,左春荣,李相南,苏永强. 贫困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4):722-728.

[16]Steinberg,L.,Silk,J. S.. Parenting adolescents. In m. Bornstein (Ed. ), Handbook of parenting:children and parenting (2nd ed. )[M],2002.

[17]Clark,D. A.. Adaptation,Poverty and Well-Being:Some issues and observati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studies[J],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ies,2009,10(1):21-42.

[18]Haji,I.,Cuypers,S. E.. Authenticity- sensitive preferentism and educating for well-being and autonomy[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8,42(1):85-106.

[19]Williams G. G.,Gagn M.,Ryan R. M.. Facilitating autonomous motivation for smoking cessation[J].Health Psychology,2002,21(1):40-50.

[20]Shogren,K. A.,Lopez,S. J.,Wehmeyer,M. L.,Little,T. D.,Pressgrove,C. L.. The rol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onstructs in predicting life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cognitive disabilities: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6,1(1):37-52.

[21]侯湘鈴,胡天强,谢琼.青少年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12):738-743.

[22]Anderson,R. A.,Worthington,L.,Anderson,W. T.,Jennings,G..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nomy scale[J].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1994,16(4):329-345.

[23]Diener,E. D.,Emmons,R. A.,Larsen,R. J.,Griffin,S..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1):71-75.

[2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 2004,36(5):614-620.

[25]杨强,叶宝娟. 感恩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2014,37(3):610-616.

[26]Kindt,S.,Vansteenkiste,M.,Cano,A.,Goubert,L.. When is your partner willing to help you? The role of daily goal conflict and perceived gratitude[J]. 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7,41(6):671-682.

[27]Weinstein,N.,Ryan,R. M.. When Helping Helps:Autonomous Motivation for Prosocial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e on Well-Being for the Helper and Recipien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98(2):222-244.

[28]董婉玉. 流动初中生自主性提升团体辅导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2251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感恩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