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
2019-07-01黑晓欢卢丹陈玥王小飞
黑晓欢,卢丹,陈玥,王小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北京1007300
肺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迅速增长,且呈年轻化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2]。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5%~90%,并且是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烟草使用、环境污染、食物、遗传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为肺癌的危险因素[3]。目前,治疗是对肺癌患者最好的干预手段,而在对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疾病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4]。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多数国家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干预,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发重视[5]。本研究针对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在相同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肺癌;②行手术治疗;③术后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或24个月内死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影响生活质量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肺癌患者100例。根据健康教育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
1.2 干预措施
常规组患者在常规肿瘤治疗的基础上,住院期间给于常规管理干预,具体措施:①于手术前后行常规医患沟通,对疾病相关问题给予解答;②针对患者关于手术前后药物应用方法方面的疑虑、问题进行解答,如术后出现疼痛、恶心、咳血等相关问题解答等;③患者饮食禁忌,对于患者术前、术后饮食调控给予相应的叮嘱,以免因饮食问题造成不良反应加重等现象发生;④术后嘱患者适当运动,以加强患者体能,但又不能过度劳累;⑤让患者熟悉并适应医院环境,以获取更好的睡眠质量,缓解负面情绪等。
教育组患者在常规肿瘤治疗的基础上,住院期间给予认知性健康教育管理干预,具体措施:首先,在患者入院初期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性健康教育,主要手段为一对一疾病讲解、集中PPT授课、个体化诊疗方案分析等。其次,在围手术期详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模拟操作,调节患者手术过程中呼吸节奏,主要以个体化认知性健康教育为主。再次,在术后依据患者的手术情况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术后饮食、功能锻炼等,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良情绪等。最后,出院前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评估,对患者认知性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功能恢复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对出院后的健康事项予以相关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2年生存情况。
采用36项短式健康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身体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身体角色(physical role,RP)、身体疼痛(body pain,BP)、一般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交功能(social function,SF)、角色情绪(role emotion,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8项。其中,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20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序分类变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肺炎、肺不张、痰液潴留、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术后1天、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教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2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教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教育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b与干预后常规组比较,P<0.01
干预前42.8±5.9 42.9±5.2干预后48.9±6.7a 54.2±7.1a b组别常规组(n=50)教育组(n=50)
2.3 生存情况的比较
截至随访结束,常规组患者死亡14例,教育组患者死亡7例。教育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52,P<0.01)。(图1)
图1 教育组( n=50)和常规组( n=50)患者的总生存曲线
3 讨论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据估计,仅在2010年,美国就有222 520例肺癌新发病例,157 300例肺癌相关死亡病例[7]。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种病理类型[8]。针对肺癌的治疗,临床多根据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对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放疗和化疗[9]。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表明,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6%[10]。还有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不易发生肺癌,但肥胖会对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和远期生存造成明显影响[11]。肺癌患者中,有38%的患者存在抑郁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12]。因此,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对日益增多的肺癌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在现代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认为,医疗康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患者的教育[13]。随着人们对健康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健康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14]。相关研究从患者的社会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查,结果发现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有着向愈性发展[15-16]。此类调研文章强调了社会表征与健康教育实践中的疾病经验之间必然的相关性。本研究针对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教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且教育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认知性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增高,教育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认知性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较为一致[17]。同时,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表明认知性健康教育能够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
综上所述,认知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