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9-06-29张炜娟
张炜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病变局限在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大家认为该病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该病的特点是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该病归属于中医学之痢疾、泄泻、休息痢等范畴,该病多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证,因该病病情的反复性及症状的多样性,西药疗效局限,不良作用明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优势互补。本研究采用乌梅丸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症状及维持缓解有很好的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程度属于轻度、中度并且中医证型属寒热错杂者。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8~6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病变范围20例中有14例左半结肠型,6例全结肠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9~6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9年;病变范围20例中有15例左半结肠型,5例全结肠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1],采用改良的Truelove-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轻、中度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所有患者辨证属寒热错杂证,即主症:1)下痢稀薄,夹有黏冻,反复发作;2)肛门灼热;3)腹痛绵绵。次症:1)畏寒怕冷;2)口渴不欲饮;3)饥不欲食。舌脉:1)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2)脉弦,或细弦。
1.3 纳入标准1)符合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耐受性良好。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指导,低脂少渣流食或半流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荤腥油腻之品,所有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深圳康哲药业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24)口服,1 g/次,4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乌梅丸加味,药用乌梅12 g,黄连6 g,黄柏10 g,细辛3 g,桂枝10 g,干姜10 g,附片6 g,当归10 g,太子参15 g,川椒6 g;腹痛甚加乌药15 g;大便不畅,里急后重者加槟榔6 g,枳壳6 g;脓血多者地榆炭12 g,槐花炭12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2次服用,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2 观察指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3],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变化情况,并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情况。
1.4.3 疗效判断标准参考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法,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完全缓解: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1]。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比较6个月后对40例患者随访,结果为治疗组20 例患者中,病情复发的有1例,其复发率为5%。对照组 20 例患者中,病情复发的有 7 例,其复发率为35%。治疗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本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本病为“肠澼”“赤沃”,张仲景将痢疾及泄泻统称为“下痢”,唐代《千金要方·脾脏·下》称本病为“滞下”,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正式启用痢疾之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一直沿用至今[4]。
《黄帝内经》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记载,脾阳衰弱,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内蕴肠腑,久则变生湿邪,湿久化热,腑气壅滞,气血与邪气相搏结,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反之,若大肠湿热阻滞日久,又可影响脾胃气机,脾升失健,脾阳衰弱,进一步加重泄泻、黏液脓血便的症状[5]。脾阴脾阳以肾阴肾阳为根本,脾阳虚衰日久损及肾阳,关门不固,下痢滑脱,这些造成了该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所以本病多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证,脾阳虚是发病之根本,大肠湿热是发病之标。
基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对于本病的治疗,温补脾肾、清利大肠湿热是治疗大法,标本兼治、寒热并调。乌梅丸首载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书认为其能治疗蛔厥、久利,全方寒热同施,正邪兼顾,以分消寒热、扶正祛邪。方中重用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片、蜀椒、桂枝,温补脾肾,以祛下寒;用苦寒之黄连、黄柏,清利大肠湿热;辅以太子参、当归补气养血通脉;诸药配伍,寒热并调,邪正兼顾,温脏祛寒,使血脉调和,气血顺畅,下痢自止。
目前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一线药物为美沙拉嗪,其为水杨酸制剂,可抑制结肠过氧化物酶,使炎症得到控制,但单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定毒副作用,复发率较高。本研究表明乌梅丸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疗效,对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美沙拉嗪组。本研究还表明中西药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乌梅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美沙拉嗪的不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