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应如何面对“问题学生”

2019-06-28李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语调辅导员

李莹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理解的含义有所不同,同时也是热爱教育工作的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的选择途径之一。辅导员这个岗位对于每一个入职的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大学期间我们看到自己的辅导员对班级的付出得到大家的喜爱,感觉到了这个职业的崇高职责和它的神圣之处,希望以后在自己的努力下也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陌生的是自己真的面临这样一份工作要怎么样去开展? 怎样真正做到事事考虑到前面,做事情公平公正;让学生能够从心底里去认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现在每个辅导员的带班人数至少在100 人以上,在班级管理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辅导员的要求来做,特别对于“90 后”以及“00 后”来说,每个学生在来到新的学校之前都经历了十几年的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以及家庭熏陶,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养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做出改变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而且现在的“90 后”以及“00 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着独生子女的骄纵和特立独行的处事方法;对待任何事情也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所以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对于辅导员所说的事情采取的态度也就不一样;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没有“问题学生”的出现说明整个班级的情况良好,在辅导员所掌握的范围之内;如果有“问题学生”的出现对于新入职的辅导员来说心里面是恐惧、抵触甚至是拒绝的; 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些“问题学生”调班或者转专业,在这中间开展工作时也许也谈过几次话但几乎没有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就干脆失去了耐心等等;对于新人来说出现这些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因此该文笔者希望通过对“问题学生”多方面的了解,辅导员在工作中从思想、语言、心态等多方面来更好的关注“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让问题学生不再是“问题学生”。

1 端正思想态度、从内心深处接受“问题学生”;

辅导员每天的工作事情多、事物杂、且每一样工作都必须做到事无巨细还要面临学校的各项考核以及家长提出的问题,这些是一个刚开始从事辅导员的人来说都要面对和经历的最多的,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逐渐适应。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磨合接触,慢慢学生的真实性格也就暴露了出来,旷课、迟到、夜不归宿、 打架等等凡是跟这些标签有关的学生也就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开始我们可能还会很有耐心地去了解情况、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如果学生依旧如此,没有很大的改善有些辅导员就渐渐失去了信心;面对“问题学生”会表现出截然的不同的态度,在处理问题上只会用一些校规校纪、制度等来处理问题;但是这样做的结果能看出“问题学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和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背道而驰; 所以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就是要从内心去接受他们、不排斥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以及老师的重视,对于他们并没有区别对待这样他们才愿意从心里接受我们,问题才能解决。很多“问题学生”自身并不希望自己成为焦点,只是长时间以来没有人去告诉他们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事情怎样做才是对的,有些学生是故意变成“问题学生”来引起老师和学校的关注;有些学生变成“问题学生”和家庭、社会等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就需要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用心去呵护和关爱他们来找到问题的重点,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去了解每个问题学生最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使“问题学生”不再是问题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班级的管理。而在沟通中我们更多的是运用语言沟通以及非语言(肢体)的方式。心理学上的赫拉别恩法则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中,真正产生影响力的分别为:语言、语调、动作所占的比例,而这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38%和55%。通过赫拉别恩法则,我们可以看到,说了什么重要,但是绝不是最重要的,用什么样的语音语调说,用什么样的仪态、表情、动作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1.1 使用客观平静地语音语调

声如洪钟,底气十足是一个人健康自信的表现,但是在辅导员跟学生就发生的问题进行谈话时,从头到尾使用这样的声音,显然不合适。我们可以用五行来表示不同的语音语调,适用于不同情绪和情况,具体见表1。

基于表1可以看出,辅导员对学生就学生问题的谈话,最适宜的就是使用土声,也就是平和、沉稳、客观的声调,没有大起大落,音量适中,语速适中。切忌带着烦躁情绪跟学生沟通。

1.2 态势语是最直接的心理反应

人的语言可以经过修饰,思考好了再说,所以会出现违心的话语。但是心理学大量数据告诉我们,态势语则是人的心理的最直接反应。大多数普通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语言,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姿态、动作和表情。

表1 五行语音语调表

2 “讲故事”好于制度处罚、“问题学生”同样需要关爱

常常听一些辅导员在工作交流之余说某个“问题学生”是“刺头、垃圾、烂泥扶不上墙”这些“问题学生”又怎么怎么样了等等,通过这些言语,能够感受到这个老师的焦虑、担心和畏惧,焦虑的是这些“问题学生”以后该怎样去面对?出现问题该怎么样去解决?学生会不会听;担心的是这些学生会影响整个班级,出现大的问题会不好处理; 而且很多新生辅导员害怕在自己的班级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有些老师一味地在躲避这些“问题学生”不愿面对,再加上每天繁重的工作就会表现出没有耐心、焦虑;面对学生成了高高在上的审问者,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很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搬出校规校纪和学生说教,在这里笔者感受颇深,在刚开始当辅导员时这些问题也是笔者所遇到的;当我们把这些学生认为是“问题学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从心里面对他们是排斥的,这样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制度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讲故事”比生硬的搬出校规校纪和制度更能解决问题。笔者曾经在一次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中看到,很多有经验的辅导员老师在网络培训中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以“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加以改正;还有的学生通过辅导员一个暖心的举动而改变了自己的处事的态度,还有的“问题学生”是因为家庭原因而改变了学生的生活轨迹,辅导员通过自己一点一点地沟通交流最终让学生有所改变等等这些事例; 这些经验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或许也曾想到过,但是区别就在于我们没有把这些很好地付诸实践,有时候“问题学生”同样需要关爱、关注;有时辅导员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学生;对“问题学生”试着讲一下“故事”你会发现在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中“问题学生”也有很多可爱和发光之处,他们只是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改变和证明自己。

3 好的心态决定一切、努力和“问题学生”成为朋友

从决定成为一名辅导员开始,有经验的人就会说和学生最好的关系就是做朋友,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得越好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就会越顺利,但是要和“问题学生”真正的变成朋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问题学生”很排斥辅导员说教以及用学校的校纪校规来处理问题的行为,认为那都是高中的时候老师的做法,而大学的辅导员应该主要以教育和引导为主;当有学生告诉你这些时,那就证明在工作中真的要注意方式方法了,你的这些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利于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所以在和“问题学生” 的交流中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地面对,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关注,在你这里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去坦然接受,这样慢慢地才能和“问题学生”做朋友。

4 结语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辅导员在对待“问题学生”时语言和沟通的重要性,心理学上的赫拉别恩法则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中,真正产生影响力的分别为;语言、语调、动作所占的比例,而这三者所占比例分别7%、38%和55%。通过赫拉别恩法则,我们可以看到,说了什么重要,但是绝不是最重要的,用什么样的语音语调说,用什么样的仪态、表情、动作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在对待“问题学生”时应该做到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无小事,凡事皆可沟通。没有沟通不了的事情,只有不愿意去沟通,不积极寻找有效途径进行沟通的人。作为辅导员老师,做学生工作是一项基本工作。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沟通工作,在处理“问题学生”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是深入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全面了解问题的成因,努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处罚要及时而明确;三是让“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问题学生自己;四是建立以班团干部为核心的“班委成员”,协助管理班级事务,包括“问题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主动改正是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需要终身思考的课题。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语调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4~6岁听障和健听儿童语调感知的比较研究△
谈谈诗歌的语调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