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
2019-06-25李娟
李娟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法对学生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制约毕业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时间少、场地场馆不足、专业指导不足、经济条件受限制等。体育对大学生个体及其存在的社会具有积极的功能。体育与健康意识影响着体育与健康的行为,是个体体育参与的动力。高职毕业生体育参与行为调查是体育终身教育效果的一个反馈,是引导高职开展在校生体育教育的参照。问题,并从主客观因素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毕业生体育现状 体育与健康意识 三生教育 强制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c)-0168-02
90后的大学生已走进社会,00后的大学生即将步入校园。生于新时代、“陷”于小3C(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三者结合的大学生们越来越少的走入运动场,大学生们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刚刚步入生会的毕业生们,也大多忙于生存的奔波,无暇关注健康,更别提定期参与体育活动。本文随机选取了159名湖北财税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在毕业生参加工作0.5年至1年的时间内对其进行了网络问卷调研并将调研结果作为本文的依据。
1 高职院校毕业生体育行为的现状及分析
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本文将主要从影响高职毕业生体育行为的主观因素探讨高职毕业生体育行为。
1.1 现状
1.1.1 毕业生健康意识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在营养保健、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心态及其他几个影响因素中,毕业生一致认为增进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体育锻炼”,其次分别是“饮食习惯”、良好的“心态”。这表明毕业生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理念有一定的认可。毕业生体育参与行为存在内在的驱动力。
1.1.2 影响毕业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调查
在毕业生体育参与动机的调查中,毕业生对参与体育运动以达到“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占大多数;除了增进健康以外,毕业生们还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达到 “运动娱乐、 塑造形体及调剂生活”的目的,且均在动机调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1.1.3 毕业生体育参与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笔者进一步了解了毕业生体育参与的频率、消费等具体信息,以此了解影响毕业生体育参与行为的若干因素。
(1)毕业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
通过调查,毕业生每周固定参加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达到86.9%,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的占25.6%。毕业生有较好的体育参与基础,体育活动并没有随着体育课的结束而结束。
(2)调查中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毕业生的活动时间。
毕业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时长大多维持在30~60min,每周锻炼超过1h的仅占19.7%。由此表明,毕业生对于健康的体育锻炼标准不够清晰,毕业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控制不科学。
(3)毕业生每年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情况调查。
根据毕业生体育年消费情况调查显示,毕业生体育消费水平略低。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及“健身活动”,分别占42.3%和37.2%,少量的学生会购买体育器材,比例为19.7%。毕业生体育消费行为体现了一定的体育参与意愿。
(4)影响毕业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
依据影响毕业生体育参与的因素调查结果可见,制约毕业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最大问题是“工作忙、时间少”,另外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场地场馆少、社会场馆收费高”等因素影响的也占了一定比例。毕业生体育参与主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毕业生有体育参与的内在需求。
(5)大学期间体育课程或体育老师对毕业生体育参与的影响调查。
最后本文还调查了体育课及体育老师对毕业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度。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认为体育课及体育老师对其日后的体育参与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毕业生体育参与行为是终身体育的一个体现,是学校体育的延伸。
1.2 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通过调查可知,毕业生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全面,除了关注身体需要,还关注了心理及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对于体育的功能有一定的认知,参与体育锻炼除了增强体魄外,也涉及到个体精神享受、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提升。毕业生在离开学校、结束体育课程的学习后,仍然有固定、自发的体育参与行为;在毕业生工作后对学校课程及体育教师对其终身体育的影响上保持肯定态度,表明学校体育课及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毕业生体育参与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毕业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工作繁忙时间少、场地场馆不足、专业指导不足、经济条件受限制等。
2 体育与健康意识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意义
2.1 体育促进健康
201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指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大学生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014年1月,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启动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清华大学体育教育闻名全国,“无体育不清华”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从下午四点以后不安排课程、阳光长跑每周至少3次,到2017年开始的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等一系列强制性体育举措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经过清华大学一年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后,学生入学前体质测试平均分从57.5提高到了67.5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提升。学校体育在引导和强制下凸显积极作用。
2.2 体育与健康意识有利于终身体育
《国际体育运动宪章》第二条指出:“体育运动在全面教育体系中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因素。”学生的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终身体育应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
体育行为受个体主观意识影响:积极的健康意识驱动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体育与健康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心理动机,对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有积极的作用。
3 培养高职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措施
3.1 学校体育回归应有位置,发挥其应有职能
(1)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课教学,注重学校体育的教育引导功能。
(2)确保现有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优势,探索学校特色体育活动开展模式并使之成為传统、形成品牌。
(3)加强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专兼职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员专业素养。
3.2 积极推广智慧化校园体育,尝试强制性校园体育的模式
(1)引进校园智慧体育系统整合校内、周边社区等体育场馆、指导老师等体育教、学、练资源,保障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体育活动。
(2)利用智慧体育系统监测体育课内教学效果。
(3)利用智慧体育系统完成学生课外运动、健康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潘晓波,陈媛媛.“三生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7(8):145-149.
[2] 孙美佳.锻炼动机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影响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 黄佺,黄志刚,李立,等.结合“三生教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