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对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2014-05-28钟小勇
钟小勇
摘 要 音乐教育作为边疆高校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的人格是以生命、生存、生活作为基础。就两者之间根本目的而言,音乐教育与“三生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追求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与人格的完善。音乐教育对于实施“三生教育”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试图就音乐教育在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与重要作用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边疆民族高校 三生教育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04-03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音乐艺术作为媒介,通过情感体验、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使人的内在品质获得完善的人格、积极乐观的精神、宽阔的胸怀与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秦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人的音乐修养作为人格完善的最后标志。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手段,也是实施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实施“三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三生教育”的目标
音乐艺术具有育人和审美娱乐功能。首先,音乐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生活,其认识与教育功能对各民族人民群众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人们通过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艺术作品,从而达到认识社会、人生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内容。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过程,让人们感受音乐艺术的美,感受世界、社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音乐能够给年轻一代传递道德伦理、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社会,端正对社会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达到教化之目的和功效。我国古代《乐记》谈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德国教育家席勒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其次,审美娱乐功能则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就是通过审美娱乐的方式对人类产生影响的,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则是通过使人快乐和满足,对人的心理和思想产生美感,并经过长期的感染,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由此可见,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审美娱乐性,能够陶冶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寓教于乐,以情感人。
从“三生教育”的目标来看:首先,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最基础和最根本的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生命的存在和规律,以个体的自我生命为着眼点,树立自我生命与自然界、社会生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感悟与享受生命的乐趣。从而让学最终达到对生命本质、价值及意义的认识,树立尊重与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念目标。其次,“三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增强学生的生存意志,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这是“三生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性目标。没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信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存状态,更谈不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最后,“三生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目标和观念,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职业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自我的超越从而达到和实现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境界。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同自然、社会、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真正找到生命价值的根本。把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体验生命与生活的丰富和心灵的充实。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三生教育”目标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对于实现“三生教育”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是构成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基础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音乐教育则是实现社会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基础。高校通过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艺术品位与文化修养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智力开发、思维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技能的贫乏、文化艺术修养严重欠缺的状况。音乐教育是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发展和培养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积极的思想、集体精神、民族意识、世界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音乐教育在边疆高校的整体教育和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音乐课程应当成为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三生教育”是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所进行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就其本质而言,“三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一个自然的人转变为一个社会的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主要通过审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塑造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精神领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音乐属于情感艺术,音乐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情感世界是紧密相联的,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激发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现了人类战胜困难、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等。总之,热爱音乐可以使大学生保持对生活、自然、社会以及世界的激情与热爱。因而,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边疆高校大学生“三生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应该成为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