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以“食品添加剂”课程为例
2019-06-25姚沛琳徐礼生张兴桃
姚沛琳,董 增,徐礼生,苏 博,张兴桃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当前“互联网+教育”发展迅速,一张网、一个移动客户端,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教育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信息教育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而且有助于大规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1]。食品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食品添加剂”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话题性等特点,鉴于此,借助超星学习通[2],基于移动教学模式对“食品添加剂”课程进行探索与创新,为移动教学模式在食品类专业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案例。
1 移动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1 学科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课程多采用理论到理论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学生主要获得了抽象的概念,缺少感官认识,不能学以致用,对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作用模糊不清。近几年,国内外影响恶劣的食品添加剂事件频发,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依然还存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不安全的”此类看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带来了难度。而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对社会上流传的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做到冷静地看待,并利用自己的所学传播食品添加剂的正能量[3]。
1.2 传统课堂的局限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知识结构单一、思考问题片面、应用能力弱等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学生个性化强,有着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互联网及其海量信息,让教师对于知识的垄断成为过去,教师和教材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课程学习也不再是最有效率的知识传授方式,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和评估过程变得更为困难,考试成绩也不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手段[4]。
1.3 人才培养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相吻合,因此,结合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要求、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学科发展要求。利用“超星学习通”上各组件,吸纳传统教学的优势,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使命感[5]。
2 移动教学模式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应用
超星学习通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应用贯穿教学活动过程,为开展移动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课前,学生利用移动教学资源自学
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章的重难点,将教学资源模块化,制作教学课件,寻找相关的教学资源,上传至学习通上,不仅方便学生提前预习,而且方便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节约了课堂上看案例、讨论的时间,而且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了听课效率,并且能够及时地把问题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6]。
2.2 利用学习通在课堂中开展的活动
2.2.1 签到
通过拍照、二维码或手势等方式,教师发起实时签到。相比传统签到方式,有许多优点,比如速度快、节省了课堂时间、避免了教师读错名字的尴尬、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2.2.2 抢答、选人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抢答、选人等活动,课程学习边讲边练。相比传统授课模式,有许多优点,如督促学生专心听讲,这些活动是随机进行的;学生为了自己的课程积分,参与度非常高,打破了传统上课点名提问的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2.3 课堂测验
除了每堂课都要进行的抢答、选人等活动,还会定期进行章节测验、调查问卷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及时改进。
2.3 课后实时跟进学习进度
课后,主要是发起一些趣味性的讨论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并且联系实际,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小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学习通为教师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大数据支持,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发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学习通的“成绩管理”中的各项权重。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3 基于超星学习通在课程中的特色创新
3.1 扩展教学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本科生在文献查阅、资料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可以把平时在备课时看到的有价值的文章和新闻热点,上传到学习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以“甜味剂”这一章节为例,上传了一些近期关于甜味剂争议的新闻热点,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对待甜味剂态度的差异性,在食品添加剂工作方面应该做哪些努力。除了上传与课程有直接关系的资料外,还会上传食品饮料行业的最新趋势以及权威的研究动态,让学生从更高层次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
3.2 “抢答”活动的新玩法
以小组为单位,只有组长具有抢答的权利,抢到后由组员回答,思考时间5s中,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自动传递给学习通中显示的第二位学生,以此类推。此次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并提出应该多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知识竞赛。
3.3 线上与线下的深入融合
学习通作为线上平台,有许多优势,但是传统课堂作为线下平台,也有其优势所在,如何把两者更深入地融合,对学习通上的“小组任务”活动做了一些创新。对传统课堂中开展的圆桌教学方法[8]进行了改进,线上分组,利用手机进行组内讨论,讨论结果进行线下汇报。
4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移动教学模式应用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课程使用学习通以来的学习效果,对2015食安1班,6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2份,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如下所示:
4.1 对使用移动教学模式喜好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61.3%的学生非常喜欢移动教学模式,32.3%的学生喜欢此种方式,说明移动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学生对使用移动教学模式喜好度统计图见图1。
4.2 学习通平台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支持
图1 学生对使用移动教学模式喜好度统计图
38.7 %的学生认为能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拓眼界;25.8%的学生认为可以随时开展学习,方便与他人进行交流;21%的学生认为可以提供课程的教学资源;14.5%的学生认为能够第一时间收到学习任务。因此学习通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学习需求,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持。
学习通平台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支持统计图见图2。
图2 学习通平台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支持统计图
4.3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74.5%的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每次课的学习目标;68.1%的学生能够非常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和时间;80.9%的学生非常认可学习通的教学效果,认为收获很大;95.7%的学生认为比传统课堂投入时间多,说明学生除了课堂时间之外,课后也花时间学习该课程;72.3%的学生认为学习能力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上结果表明,在移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及进程自主性强。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统计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统计/%
5 结语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模式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化,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食品添加剂”课程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不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有助于今后对食品添加剂正能量的传播。但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研究为食品类专业课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