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学再思考

2019-06-24贾秀秀

新闻传播 2019年22期
关键词:知识付费时效性

【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首次出现是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后来又进行了进一步论述。这一理论是跨学科应用的典型例子,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使自己不与世界脱离因而需要不断感知陌生的遥远地方的信息。随之“用时间消灭空间”成为了新闻传播有关传播技术、时效性方面讨论的“信条”。本文将从对马克思“用時间消灭空间”的溯源、现实应用以及延伸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用时间消灭空间”;时效性;知识付费

一、“用时间消灭空间”溯源及发展

马克思主要从商品流通角度来分析“用时间消灭空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流通产生费用的要素。关于空间的论述“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空间条件,把产品运送市场属生产本身。产品只有上了市,才真正完成。产品运往市场的运动,仍然属于产品的生产费用。”[1]关于时间的论述:“这种时间也只能看成是由商品状态转变为货币的外部条件,这一转变是预先决定了的:问题在于这一预先决定的行为所经历的时间。这属于流通费用。”[2]马克思在讨论流通费用时第一次出现“用时间消灭空间”: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的空间界限。因此,创造交换的物质条件一交通运输工具一对资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资本一方面要求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域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消灭空间。就是说,资本追求的是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最大程度上缩短。[3]这是马克思对于“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论述。后来在不断地应用、实践过程中“用时间消灭空间”开始逐渐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

(一)交往革命

交往革命首次发生在19世纪初的英国,随后逐渐扩大到其他工业国家。恩格斯晚年曾经对这一个革命做出过描述,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快,海上航线也更加及时和准确,全世界都布满了电报线。这场交往革命只有20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才能与之相比。世界市场在资本的推动下形成,并且表现出空间上扩大,时间上缩短的特征。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论述,交往革命进程中出现了运河、定期轮船、公路、定期报刊、邮政业务和工业化城市本身。这些代表新技术的交往手段的出现为19世纪的物质和精神交往的急剧扩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说,17世纪工业革命的伟大产物蒸汽机,打破了人类物质交往的障碍,那么19世纪电报电缆的建设则为精神交往打开了新世纪发展的大门。交往革命的出现使得人类文明传播得到历史以来爆发式的发展。

(二)精神交往

交往革命实际是一场世界性的交通和通信革命即传播技术的革命,在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论述中看似没有涉及到时间空间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但一再论述了,信息交往的快速性对贸易交往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信息的及时、准确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交往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精神需求开始出现。人们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进一步强化,追求信息的快速生产和传播应运而生。精神交往理论是把“用时间消灭空间”这一经济学命题运用到传播学的桥梁。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需要来获取信息进行社会交往,那么今天新闻媒体进行的抢新闻抢行情就是传播学中对“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追求。[4]

二、理论应用

“用时间消灭空间”作为传播学的一个信条,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就是对传播技术和新闻时效性的不断追求。电报的产生、电视的应用直到今天互联网的普及,每一项传播技术的使用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今天互联网、大数据、VR等等各种技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给信息传播环境带来无限的可能,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同样适用。BBC给新闻时效性重新下了定义,指出新闻时效性意味着“在需要时接收新闻”,[5]快速发展的传播技术正在向信息接收的同步性努力,追求地理上的空间被“消灭”,人们可以随时接收任何信息,只是看你是否需要。

(一)传播速度暂时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

新闻传播行业内目前正在追求的目标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传播速度最快,因此现阶段传播速度是现代传播业竞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谁赢得了速度,谁就赢得了新闻,谁就赢得了受众。今天大量信息充斥在大众面前,传受双方需要展开有效的交往,否则不可能实现交互性传播,而前提就是速度快,换言之失去时效性的即时新闻降低了自身的价值。

传播大师韦尔伯·施拉姆曾经做出过如下结论:“现代传播所不同于旧式传播的,只是传播消息之时间和距离而已。”[6]可以看出施拉姆所说的新式传播不同于旧式传播的地方即时效性的增强。统观我们今天的信息传播环境,信息传播不再是媒体的特权,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颠覆了传统传播模式下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情境,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众媒介的权威地位。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媒体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才是立足时代的关键。

(二)远程文化可能成为传播的主流

“用时间消灭空间”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经不单单是对新闻时效性的表述,也是一种因为世界文化碰撞产生的文化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信息产生到被受众接收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缩短,因此在极短时间内产生的“爆炸式”互动会产生一系列的文化效应。在这种文化效应中,人们的好奇心理被一定程度上放大,对外部遥远距离的空间内发生的事情更加有窥探欲。当时间不断地消灭空间的进程中,远程文化可能会更加吸引受众的目光,成为信息的主流,因此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崇洋媚外、信息霸权等问题的逐渐显现。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时刻保持敏感,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众媒介议程设置者的作用。另外,在新闻媒体不断更新技术,紧跟技术革新步伐的情况下,同样注意自身话语体系的转变,注意内容对受众的作用,也耍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传播内容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

三、思考延伸

关于马克思的“用时间消灭空间”作为传播学的一个信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关于新闻时效性的论述,但是在深入研究其在传播学领域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以有其他更加深入延伸的思考。

(一)抢新闻成为多余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领域,资本在不断地追求经济信息的快速、准确、及时并呈现出无限的发展趋势,同理在新闻传播领域,当时间已经不再是信息传播要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新闻传播业甚至不再需要“抢新闻”。

当新闻已经不用抢的时候,因过分追求时效而产生的大量泡沫化信息将会被新闻媒体抛弃转而关注精品内容,新闻触手可及,受众的知识层次、职业、兴趣爱好等等各个方面的多样性导致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方式不再适用于新的传播环境,以受众选择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成为主流。当新闻媒体将侧重点转换为精品内容时,其盈利模式也会随之进行改变,今天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媒体将会把焦点放在广告的精准许可式和私人定制上,广告可以转变为在受众许可的情况下精准推送。最后,新闻媒体的内容在知识付费被普遍接受的环境下,发展付费式私人定制内容。私人定制内容既节省了受众选择新闻的时间又将自己的定制内容发挥到最大价值。

这是当抢新闻成为多余时笔者对新闻媒体发展路径进行的初步预测。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将受众进行分化,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推测自己的目标受众,针对不同的受众,设置他们易于接受或者喜欢的内容进行推送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出路之一。进而大众传播媒介将会在舆论引导、组织群众、联系社会成员的功能上进一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既没有被消解,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媒体的社会地位。

(二)信息资料过度集中

随着交往革命的发生,精神交往變得密集起来,信息资料越来越趋于集中,如果信息资料被少数人掌控,那么资本主义国家上世纪“新闻垄断”的再次出现就成为了可能。这种信息资料的过度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专制国家的传媒业完全的显现出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料的集中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由于传播技术成本和媒介运营成本的增加必将会导致一些规模小的自媒体因为高额的成本被大型的传播媒介合并,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存在。一旦信息资料集中到一小部分独裁寡头手中,信息传播所发挥的巨大能量,已经不再是上世纪侵略战争中领土占领那种血腥的战争,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殖民。

当然,随着受众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加之传播媒介的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会有相当大程度上的提升,受众的辨别能力不断加强,我们需要期待“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需要有敏锐的洞察眼光对未来进行审视,像船头的嘹望者一般,站在时代角度,对未来社会进行合理的预判。

结语

“用时间消灭空间”是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的阐述,至今成为传播学领域的一个信条,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研究。电报时代,马克思并没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述过“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相关问题,他所强调的只是电报在经济信息传递上的准确、及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经过跨学科的应用,其反映在新闻传播领域,传播技术的发展会对新闻价值产生不容否认的积极影响,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会带给社会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人的行为,所以在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人类社会会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样的走向是我们始终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年8月.

[5][美]埃瑟·戴森.数字化生活[M].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第17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传播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7]蔡凯如,用时间消灭空间[J].现代传播一北京广播学院报,2000(06):16-18+31.

[8]王晶.用时间消灭空间:马恩论19世纪的电报传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贾秀秀,天津师范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知识付费时效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信息碎片化时代体育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
“知识付费”当前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探析
“吴晓波频道”社群运营之道及对图书社群营销的启示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
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时效性的策略初探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