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篇认知态度类动词语用特征的成因分析*

2019-06-24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达式语料库过度

东北师范大学 周 凌 张绍杰

提 要: 本文依据文化间际语用学的文化模式理论框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ECCL)和英语本族语大学生书面语篇语料库(LOCNESS/NESSIE,简称LONE),对中美大学生书面语篇使用的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语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阐释其背后的成因。研究发现: 中美大学生书面语篇中高频使用的认知态度类动词具有显著差异,中国大学生存在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两种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受英汉文化模式差异的影响,尤其汉语文化模式的认知框架或模板是影响英语学习者语言行为的根本原因。

1. 引言

“认知态度类动词”(verbs of cognitive attitude)这一概念最早是Cappelli于2007年提出的。所谓“认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表征的大脑识解,“认知态度类动词”是一种表达主体认知立场方式的动词(Cappelli, 2007: 2; Cappelli, 2008: 529-530)。这一概念最大限度内涵盖了语义语用范畴类的相关动词,不像语法家那样,将这一类动词划分在插入句或评述句范畴内进行描述(Quirk et al., 1985),而是作为独立的概念进行分析。关于认知态度类动词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know和think惯用表达的功能探讨,如将“you know”,“I think”等视为情态语或话语标记语。汉语中此类动词的界定主要有几种提法,即“认知动词”、“认知性动词”“表达认知的动词”或“心理认知动词”等。

近年来,国内基于语料库从二语习得概念迁移等视角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篇中出现的语用问题进行分析(王立非、文秋芳,2004;马广惠,2009)。可以说,概念迁移视角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篇语用失误的原因,然而却无法解释隐藏于语言使用背后与文化模式相关联的深层原因。因此,本研究依据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简称WECCL)和鲁汶本族语英语作文语料库(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简称LOCNESS)以及英语本族语者英语作文语料库(NESSIE)中认知态度类动词的对比数据,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认知态度类动词使用存在的差异,进而依据文化间际语用学中的文化模式理论框架分析和阐释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概念迁移视角研究的不足。

2. 研究框架

Kecskes(2014)在文化间际语用学中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cultural model theory),这是他倡导的采用社会—认知方法(socio-cognitive approach)解释语言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社会—认知方法(Kecskes, 2008, 2010)实质上是解释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学方法,将交际互动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统合起来,视交际为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既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影响社会条件的形成;认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是平等的交际参与者,他们依赖于最可及和凸显的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因此,这一理论从整体观出发,强调交际具有个体特质(注意力、个人经验、自我中心、信息凸显)和社会特质(共享意向、实际情景经验、相互合作、信息关联)相互作用的特征。

根据社会—认知方法,文化模式是有助于个体解释和理解信息及事件的假定或隐性知识的认知框架或模板(cognitive frames or templates),包括在百科知识中,通常被界定为“某一社会群体主体间分享的认知图式”(Kecskes, 2014: 88)。交际中的意义建构和理解依赖于既有的百科知识和互动中创新的知识。百科知识是潜在于语言意义中的概念知识系统,也是结构知识系统,这种知识系统是通过文化模式体现出来的。文化模式分为集体文化模式和个体心理模式、集体文化模式,亦称共享的文化模式,是通过个体的经验个性化后而形成的模式,集体文化模式通过日常共有的体验过程被个体内在化和个性化,进而又发展成为个体心理模式。每个语言社团都存在各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这些模式蕴含着关于世界的假设和世界观,由于文化模式是一个人认知资源的一部分,它不但影响着个体的世界观和行为,而且也影响其解释以及对他人的行为、信息和情景做出反应的方式。个体既受到集体文化模式的限制,同时也参与建构集体文化模式。文化模式能够提供场景(scenarios)、脚本(scripts)和行为规划(action plans),使个体不但在某一情景中解释和限制自身的行为,而且解释他人的行为。因此,文化模式在交际和知识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着交际中意义的建构和理解。

由于文化模式体现为认知图式(schema),以及不同程度具体性的抽象规划,在不同语境下与知识、目的、价值、感知、情感状态等直至行为建立起关系,可以在具体的情景中由不同的言语行为或语言表达式进行例示(instantiate),形成图式和示例的关系。程式语或惯用表达式(formulaic expressions),尤其是情景捆绑话语(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最能体现隐藏在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模式。上述文化模式理论为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认知态度类动词及其程式表达式所产生的语用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注]为了缩小LOCNESS语料库与WECCL语料库在形符上的差距以及作文选题的差异,我们选取NESSIE和LOCNESS两个英语本族语书面语篇语料库为WECCL的平行对比语料库。

本研究基于对WECCL, LOCNESS和NESSIE合并语料库(简称LONE)中的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使用进行平行对比分析。WECCL语料库由文秋芳教授等主持建立,是SWECCL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中的一部分,由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书面英语作文语料构成,总形符(token)数为1 008 259;总类符(type)数为58 812。LOCNESS语料库是由比利时鲁汶大学(Louvain)Sylviane Granger教授主持建立的一个英美本族语大学生作文语料库,总形符(token)数为324 304;总类符(type)数为7 885。NESSIE语料库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持建立的一个英美本族语者英语作文语料库。其中所收文本主要是英美本族语者依照中国四六级、四八级作文题所撰写的英语作文,也有部分语料文本取自BAWE、 MICSUP等英美大学生语料库中话题近似的文本,总形符(token)数为176 578;总类符(type)数为12 674。本研究选取LOCNESS和NESSIE共同作为研究的参照库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NESSIE语料库能够有效地弥补LOCNESS所收录文本的作文题与我国大学生作文选题的差异;其二,两者并用能够减小总形符与WECCL语料库的差距,使研究更为合理。我们采用Antconc3.4.4对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使用进行排序筛选,并使用“Log-likelihood Ratio Calculator”对两个语料库中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总体使用情况及其左右搭配词的频次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进而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者使用的主语、动词搭配惯用式具有哪些语用特征,其深层的成因是什么。

3.2 数据处理

我们将常见的认知态度类动词[注]think*, guess*, believe*, expect*, imagine*, count*, suppose*, consider*, deem*, regard*, reckon*,带*表示这些动词的各种变体形式均在我们检索的范围内,如thinks, thinking, thought等。,如think, know, guess, believe, expect, imagine, count, suppose, consider, deem, regard, reckon等分别在WECCL, LONE语料库中按频率进行检索并排序(见下表1):

表1 中美大学生使用的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排序

(N. Freq: Normalized Frequency 这里统计的为每百词的标准化频率)

由表1可知,两个语料库中的12个动词的总体使用频次排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两个语料库的样本大小不同,为了进一步验证相同动词在不同语料库中的使用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行了标准化频率计算,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存在着使用频率上的差异。因此,本研究最终将以两个语料库中排序前五位的动词[注]需要说明的是,regard在LONE合并语料库中排序为第六位,expect排列第五位;然而在WECCL语料库中expect则列为第七位,regard排列第五。为了便于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篇中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综合考虑将regard作为研究动词中的一个。,即think, know, believe, consider, regard的使用数据作为分析数据。

4. 凸显认知态度类动词呈现的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标准化频率计算以及对数似然比检验可知,think, know, believe, consider, regard,这五个动词在两个语料库中从呈现的标准化频次来看存在着显著差异(见表1)。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五个动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整体呈现情况以及具体搭配的使用情况展开对比分析。

4.1 think, know, believe, consider, regard整体呈现对比

从整体来看,think*, know*, believe*, consider*和regard*在WECCL和LONE两个语料库中都是高频出现的认知态度类动词,即是书面语篇常用的高频动词。然而,这些高频动词在具体的使用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进一步对所选五个动词的卡方检验中,我们得出think, know, believe, consider, regard在两组语料库中使用的大体区别如下: (1) know, think, believe, regard的P值<0.001; consider的P值≤0.01,表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2) think, know和regard在WECCL语料库中显示存在使用过度(overuse)的情况;(3) believe和consider在WECCL语料库中则显示为使用不足(underuse)。具体的使用频次对比显示,两个语料库中think和know都呈现出高频使用的状况。其差别在于: 其一,believe在LONE语料库中的使用非常突出,占其总频次的23.4%,而在WECCL语料库中的使用则相对较少,仅占总频次的6%。其二,consider在LONE语料库中的使用高于WECCL中的频次。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英语使用者在书面语篇中整体上对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将分别对think, know和regard使用过度现象,以及believe和consider使用不足现象,联系两组具体搭配情况进行分析。

4.2 think, know与regard左右搭配对比

检验结果表明,think, know和regard(P<0.001,+) 具有显著差异,在WECCL语料库中总体显现使用过度。我们再利用“Log-likelihood Ratio Calculator”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分别在两个语料库中检索think, know和regard左右两边的搭配词,获得其标准化频数[注]这里统计的为每十万词的标准化频数。,LL值和P值以及使用程度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think, know与 regard左右搭配使用对比

首先看使用过度现象的搭配词。观察左搭配,可以看出使用think, know和regard时通常出现哪些主语形式;观察右搭配,可以看出与动词搭配的惯用表达形式(如think about/of, know about或regard as)。但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我们重点观察think和know右搭配中that从句的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常与think出现的主语形式是代词I和people,且使用过度现象凸显;常与know出现的主语形式是I和we,同样使用过度且凸显。在WECCL语料库中,常与regard出现的主语形式是people,而在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却未发现people regard的搭配形式。它们的右搭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know about的使用不足,表明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固定搭配形式的掌握仍是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其二,带有that的从句和省略that的从句。同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that从句存在使用过度现象且差异显著。这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常使用I/they think that ...和I/we know that ...(连接词that通常被省略)表达式表达认知态度,特别是凸显过度使用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 ...表达式,反映出在表达认知态度时倾向于主观性表达的特征。例如:

(1) I think both viewpoints are a little lop-sided.

(2) Some people think that computer games have produced more negative effects than positive ones.

(3) We know that child do not have enough self-restraint as adult.

(4) I know that a certificate degree is very important.

最后从regard的左搭配看,凸显的主要是be regarded被动语态的形式,主语people在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并未出现;从其右搭配看,两个介词as和to呈凸显态势,即常使用regard ... as和with regard to两个固定搭配形式,其中regard ... as为过度使用,with regard to则使用不足。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同时存在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regard动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形式如in regard to, regard ... as等用法的掌握存在困难,一方面没有掌握其固定搭配形式,另一方面没有掌握如何适切的使用[注]上述这些例子源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明显看出有些使用得不够贴切。。例如:

(5) Educ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key to successful career, univers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rucial in modern society.

(6) With regard to this problem, government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4.3 believe与consider左右搭配使用对比

不同于think, know和regard在WECCL语料库中存在使用过度的现象,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believe和consider(p<0.001; p<0.05)总体上呈现使用不足的现象。同样,我们利用“Log-likelihood Ratio Calculator”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分别在两个语料库中检索这三个动词左右两边的搭配词,获得其每十万词标准化频数,LL值、P值及使用程度(如表3所示):

表3显示,从左搭配看,常与believe搭配使用的主语形式是I和they,其使用不足且差异显著;从右搭配看,believe后接that从句和介词in(believe in)使用不足且非常凸显。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本来应使用I/they believe that ...表达式时却没有使用,对believe in这种固定搭配形式可能掌握不够因此影响其使用。从consider的左搭配看,常出现的主语形式是people和we,且均显示使用过度;其右搭配出现连接词as和that/(that),即后接带有连接词that的从句和省略that的从句,同样显示使用过度。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consider as 固定搭配形式和consider that ...从句表达式。

(7) I believ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peaking.

(8) They consider our world a competitive world.

再从交叉的视角看,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从句(表2所示)两种表达式使用过度,而I believe that从句表达式却使用不足,这可能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语义较弱的动词表达主观的认知态度(详见5.2)。另一方面,consider构成常用的表达式是people/we consider that ...,而I consider that ...从句尚未出现,不构成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汉语中不常用“我考虑”表达式表达认知态度有关。两组语料库数据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除了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选择语义确定性较弱的动词表达式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 ...,因而过度使用,而对I believe that ...语义确定性强的表达式使用不足,反过来证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选择语气缓和或减缓强加性的形式表达认知态度。

综上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书面语篇中,同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认知态度时,表现出倾向于一方面过度使用某些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构成的表达式或固定搭配,另一方面又存在对某些表达式或固定搭配使用不足的语用特征。与此同时,我们在语言层面分析了产生这两种特征的原因。然而,语言层面的因素并非是导致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将以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使用特征为例,从文化模式和程式性语言使用的关系视角,分析和阐释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行为表现背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5. 中国英语学习者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语用成因分析

我们通过WECCL和LONE两个语料库的对比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认知态度类动词表达认知态度时呈现两种语用特征: 一是对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 ...表达式凸显使用过度;二是对I believe that ...表达式凸显使用不足。此外,对think about, think of, know about, believe in, in regard to, regard as, consider as等由这些动词构成的固定搭配也呈现使用过度或使用不足现象。那么,如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篇中的语言行为表现给以解释?

近年来,基于社会认知方法的文化模式理论(Kecskes, 2014)逐渐产生影响,为我们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行为表现提供了新的视域。文化模式是基于百科知识而形成的认知框架或模板(详见上文第2部分),它本质上反映出制约语言使用背后的概念结构,进一步揭示了潜藏于语言形式深层的图式和例示(schema-instantiation)的关系。语言是规约系统,语言知识是百科知识的一部分,为人类交际提供了前提条件。语言系统中包含大量的程式语(formulaic language)或称程式表达式(formulaic expressions),有时也称程式序列语(formulaic sequences),如套语或惯用语(excuse me)、习语(kick the bucket,)、固定短语(by and large)、活用短语(make up your mind)以及各种情景捆绑语(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等。程式语能最典型地体现一定文化模式下由概念结构形成的语义图式和例示的关系,因此程式语现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Wray, 2013)。本文发现的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常用的表达式(I think that ..., I know that ...),虽然是否可列入程式语存在争议,但从惯用和搭配的意义上讲,至少属于准程式表达式(quasi-formulaic expressions)[注]有学者认为,像The author states that ...这样的表达式属于程式语。因此,I think that ..., I know that ..., I believe that ...这些表达式也应属于程式语的一种类型。。这些表达式的使用与潜藏于语言底层的概念图式紧密相联,体现为图式-例示的关系。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篇中呈现的语言表达式的使用,可透视出其深层次潜藏的汉语文化模式。因此,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分析和解释汉语文化模式如何影响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的语用特征。

5.1 汉语文化模式: 表达认知态度的主观性与程式表达式相契合

上述对比分析表明(见表2),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认知态度时,与英语本族语者的显著差异是过度使用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 ...表达式。从惯用的表达式构成来看,由第一人称代词“I”主语+认知态度类动词think和know。第一人称作主语,鲜明地体现了说话人的视角。根据Finegan(1995)的研究,说话人的视角属于主观性表达的三大类别(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之一。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沈家煊,2001: 268)。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表达主观性具有普遍性,不仅仅是英语,汉语第一人称“我”,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一样,同样体现了说话人视角的主观性。但“汉语属于主观性很强的语言,特别是它的词类系统有很强的主观性”(沈家煊,2015: 643-644)。汉语中,除了第一人称代词,某些称谓名词,如笔者、作者、老师、老爸、大姐等等,都可用来指第一人称说话人视角,例如,“我/笔者认为这事与读者毫无关系”,也可以说,人称指示语与主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杨佑文、管琼,2015),诸多实例进一步说明汉语词类系统有很强的主观性。

认知态度类动词通常指可用来表明立场、评价、情感的动词,英语中think和know是排列在凸显的12个认知态度类动词的前两位(见表1)。汉语中表达认知态度常使用“我想”、“我认为”、“我知道”、“我懂”这样的主谓表达式,这些表达式体现出表达认知态度的概念结构或概念图示,即我们所称的文化模式,具体体现为认知框架或模板。中国英语学习者凸显过度使用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 ...表达式,正是直接折射出汉语文化模式的概念结构,揭示出深层的文化模式与表层的程式表达式之间的图式-例示的关系。因此,过度使用惯用表达式,其深层原因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汉语文化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是汉语的认知框架或模板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行为。

5.2 汉语文化模式: 表达认知态度的弱化性与程式表达式相契合

两个语料库对比显示(表3),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倾向于对I believe that ...表达式使用不足,而且与对I think that ...和I know that ...表达式凸显使用过度形成对比。将这三种表达式的使用统合起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与汉语母语者表达认知态度时常使用弱化形式密切相关,换言之,汉语母语者通常弱化表达认知态度。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语气词,如“嘛”、“吧”、“呢”等,这些语气词的使用可减缓说话人的主观性或强加性,从而弱化了认知态度的表达。例如,“我认为你应该去。”和“我认为你应该去嘛!”两句话,显然第二句的语气减缓,弱化了表达态度的强加性。汉语中还使用量化小品词,“一会儿”、“一点儿”、“一些”等,如,“我知道你说的对,但还是有一点儿想不通。”中“一点儿”的使用减缓了说话人的主观性表达。此外,汉语中有许多重叠结构,如“可不可以,行不行,是不是,对不对”等,都可以用来减缓主观认知态度的表达。例如,“你是不是可以告诉我哪儿错了?”事实表明,汉语母语者惯用缓和语表达认知态度,形成了弱化表达认知态度的特征,也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礼貌性。这为解释为什么中国英语学习者对I believe that…表达式凸显使用不足提供了认知理据。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表达式I believe that ..., I know that ..., I think that ...中动词的语义强度,来分析表达认知态度弱化性的体现。Believe, know, think三个动词表达确定性的程度在汉语中表现为由强到弱(即相信>知道>认为)。数据显示,I know that ...和I think that ...表达式使用过度,从概念结构分析看,因为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看来[注]英语中,know, think, believe三个动词的语义强度为know>think>believe,这与汉语母语者的认知不一致。,它们是弱化表达式,不会将主观态度强加给对方,因此这两种表达式同英语母语者相比使用过度,而I believe that ...表达式被看作是强化表达式,语义确定性程度高,容易使对方产生强加感,因此很少用来表达主观态度,突出表现为使用不足。例如:

(9) a. I think people should treat animals as pets, not treat them as resource of food and clothing.

b. I know nothing can change the reality.

c. I believe that young child should keep away from the computer game.

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三个句子中,c句表达的确定性最强,a和b较弱,而对于英语本族语者,b表达的确定性最强,a和c较弱,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选择弱化形式表达主观认知态度,所以a和b两种形式使用过度,而确定性最强的形式c使用不足。I consider that ...和I regard that ...这样的表达式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尚未出现,因为汉语概念结构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式(如“我考虑”,“我看作……”不常用来表达认知态度),因而也使用不足。这进一步揭示了汉语文化模式的认知框架或图式不同于英语文化模式。

5.3 英汉文化模式: 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与固定搭配学得的障碍性相契合

从凸显的五个认知态度类动词的右搭配可以看出(见表2、表3),think about, think of, know about, believe in固定搭配形式使用不足;regard动词的使用具有特殊性: 右搭配凸显的形式是as和to,表现为过度使用regard ... as而with/in regard to固定搭配使用不足。语料库中的实例表明,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往往是不恰当的使用(如,I hope to give you some ideas with regard to your questions.)。相反,左搭配出现的主语形式people regard在两个语料库中没有可比性,反而其凸显的形式是be regard(ed),即常使用be regarded被动语态的形式且使用过度。综合这些固定搭配的使用不难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固定搭配形式即程式语的掌握存在困难,不能有效地学得和使用。这是两种语言的差异所致。

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程式语言(Schmitt, 2010),汉语和英语由于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类型,程式语的差别更加明显,如汉语中有大量的具有文化负载的成语,而英语有大量的固定搭配形式,这些形式成为惯用的固定表达式,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随意改动和变化,必须作为整体的单位记忆和学得,这往往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学习上的障碍(钟志英、Teresa Cadierno, 2015)。有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程式语的加工时间高出英语本族语者的一倍(钟志英、何安平,2012)。因此,从固定搭配这类程式语的使用不足或使用过度分析得出的英汉文化模式的差异,即深层的认知框架或模板的差异,是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表达认知态度时,对认知态度类动词的固定搭配使用过度或使用不足的根本原因。

6. 结语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篇中对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使用过度或使用不足,归因于英汉文化模式的差异及其汉语文化模式的认知框架或模板的影响。从文化模式视角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特征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方面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程式语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表达式语料库过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